• 53
  • +1
    18

“驯服”全人类!猫咪究竟有何魔力?

澎湃问吧
2025-01-21 13:21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猫的数量已高达7153万只,远远超过宠物犬的5258万只。

在中国,早在唐朝人们就被猫咪成功“征服”。它们在这个时代开始作为宠物,步入帝王宫苑,也走进寻常百姓家。在西方,随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从农村搬进城市,也开始选择猫咪作为他们的家养宠物。从捕鼠工具到宠物明星,猫咪是如何一步步“驯服”人类的?澎湃问吧曾邀请多位嘉宾,聊聊古今中外大家如何“撸猫”。

国人“撸猫”史

@伊丽莎白的鸭:请问猫咪是怎么从捕鼠的工具演变成家宠的?

文史作家、高校教师 侯印国:中国人与猫的感情,可以用四个阶段来区分,我分别用四个词语来总结。首先是先秦时期,“若隐若现”。这一时期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本,都有猫的影踪。这些猫并非家猫,而是尚未被完全驯化又出现在了人类生活中的野猫,当时称之为“狸”。

其次是六朝时期,可以称之为“若即若离”,我国本土的野猫完成驯化之前,这个演化过程就被外来的、已经基本完成驯化的非洲野猫所打断。从非洲野猫驯化而来的家猫,在汉末六朝随着佛教传入出现在了中土,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将家猫称之为“猫”,也是受到佛教翻译家的影响。在此之前,与人类生活有着关联的野猫,往往叫做“狸”。

第三是“若神若凡”。在隋代,外来的猫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猫鬼神”信仰开始出现,猫鬼不仅对隋代政局有着深刻影响,至今还在北方不少地区的民间信仰中有着痕迹。

第四是“若宠若用”。唐代以后,猫咪们真正“登堂入室”,成为人们家庭生活中的一员。富贵人家出现了很多完全不能捕鼠的宠物猫,而在普通人家,猫则承担着捕鼠护家的家用重任。

唐宋是中国猫文化走向繁盛的时期。唐人的日常生活中猫的身影频频出现。这个年代里有史料里最早的猫奴,专以养猫为乐。也有大量的“猫妖”精怪在人类的世界里行走,或善或恶,映衬着唐代人对猫的热爱和想象。唐代出现这样的重要转变,主要是六朝以来,外来的被驯化的猫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到这个时期逐渐普及。这些宠物猫性格温顺,长相呆萌,很快就俘获了一批中国人。

到了宋代,家中养猫成了盛极一时的流行风尚。这一时期,家猫的存在也不单只是为人类服务,发挥其捕鼠护粮的天性;越来越多的宋代人意识到,猫这种动物还可以满足自己的陪伴需求。于是猫的地位也逐渐跳出六畜之外,开始拥有人类家庭成员般的优厚待遇。宋人对精神生活的极致追求以及宋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使得养猫这个行为不仅在商品经济层面分化出了许多垂直品类,例如猫粮、猫窝、猫玩具、猫美容等;也在民俗层面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仪式感的人猫关系日常。

西方社会中的猫

@丢丢丢火车:为什么猫咪在中世纪会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图书编辑 顾兰兰:在中世纪,猫咪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并一度与黑暗、死亡、女巫挂钩,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首先,猫在中世纪欧洲被认为是与女巫相关的动物。当时的人们相信女巫与魔鬼有联系,而猫被认为是女巫的同伴或化身。这种观念可能源自猫的夜行性和神秘的行为,以及它们与女性独立和神秘的形象相联系。

其次,基督教教义也对猫的形象产生了影响。在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中,黑色通常被视为邪恶和死亡的象征,而猫的黑色毛色可能加剧了人们对猫的负面印象。

此外,猫在中世纪的城市环境中也被视为不洁和不幸的动物。由于猫在城市中捕食老鼠,人们可能将它们与城市的不洁和疾病联系在一起。

总的来说,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猫在中世纪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并将其与黑暗、死亡和女巫挂钩。这种观念在当时的宗教和文化环境中得到了强化和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人们对猫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猫逐渐被重新认识和接纳。

@薄荷蛋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猫咪是如何开始在西方成为家养宠物的?

图书编辑 顾兰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猫咪开始在西方成为家养宠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随着人们从农村地区搬到城市,他们开始寻求一种适合城市生活的宠物。猫咪因其小巧的体型和独立的性格而成为理想的选择。此外,猫咪还被认为是能够帮助控制老鼠和其他害虫的有效动物,因此得到了居民的青睐。

此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猫咪也开始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被广泛描绘,这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猫咪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猫咪逐渐成为了家庭的一部分,被视为可爱的动物伴侣。到了20世纪初,猫咪已经成为西方家庭中最普遍的宠物之一。

@要月亮奔我而来:西方社会中,猫咪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经典的猫咪形象?通常对猫形象的描述偏向正面还是负面?

图书编辑 顾兰兰:在西方社会中,经典的猫咪形象包括:

加菲猫(Garfield):是美国漫画家吉姆·戴维斯创作的一只橙色的胖猫,以其懒惰和贪吃而闻名。

汤姆猫(Tom):是美国动画片《汤姆和杰瑞》中的一只蓝灰色的猫,经常和老鼠杰瑞斗智斗勇的。

猫女(Catwoman):是DC漫画中的反派角色,以其性感和狡猾而闻名,常常和蝙蝠侠展开对决。

Aristocats:是迪士尼动画电影《猫儿历险记》中的一群意外流落乡间的贵族家庭宠物猫咪,以其优雅和可爱而受到观众喜爱。

对猫咪形象的描述在西方文化中通常是正面的,猫咪被描绘为聪明、灵活、优雅和可爱的动物,常常成为故事中的亲密伙伴或有趣的角色。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形象,比如被描绘为邪恶或者狡猾的角色,但总体来说,猫咪在西方文化中更多地被赋予积极的形象。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18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53)
    发表
    热评论
    猫咪真是太有魅力了!
    2025-01-21 ∙ 广东
    5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感觉确实是猫咪等宠物驯服了人类😀
      2025-01-25 ∙ 新疆
      回复
      举报
        对于热爱观察情绪和人的人来说,喜欢猫的理由往往是猫的性格就跟人一样复杂多样,几乎一猫一个性。人们认为犬类的种族性格是忠诚,而却很少对宠物猫用某一特征加以概括,正是猫性格多样性的佐证。如果说人与犬基本是主仆关系,相比之下人与猫的关系就显得格外扑朔迷离了。因而品读个体猫能成为一种乐趣,窥视猫咪内心并走近它能成为一种享受。
        2025-01-24 ∙ 未知
        回复
        举报
          好猫
          2025-01-24 ∙ 青海
          回复
          举报
            阅读啊
            2025-01-24 ∙ 广东
            回复
            举报
              养不熟的白眼狼
              2025-01-23 ∙ 云南
              回复
              举报
                有奶便是娘,记吃不记打,竟然那么多人喜欢它
                2025-01-22 ∙ 浙江
                1
                回复
                举报
                从古至今现实生活中的猫被训服到家的为零。
                2025-01-22 ∙ 山西
                回复
                举报
                  猫咪真是太可爱了魔力无敌啊!
                  2025-01-21 ∙ 上海
                  回复
                  举报
                    谁能抵挡猫咪的魅力呢?太迷人了!
                    2025-01-21 ∙ 河南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谁在把水搅浑
                      • 服务业扩大开放,多领域明确试点任务
                      • 中汽协倡议规范驾驶辅助宣传
                      • vivo新一代旗舰机vivo X200 Ultra发布,6499元起售
                      • 科大讯飞一季度净亏收窄超三成,2024全年营收重回双位数增长
                      • 国际东方学大师,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
                      • 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有名句“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