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六艺之首:悠悠琴声不绝,君子修身不止
作者简介:
朱金科,中国战略品牌专家,经管类专业著作《打赢品牌仗:用战略思维讲透品牌营销》作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在本土战略品牌营销机构华与华工作,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品牌营销有独特见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中国移动、中山大学、韶能集团、东孚集团、智汇电器等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在战略、品牌、营销方面保驾护航。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强势复兴,朱金科也明确了一生的志向——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奋斗终身!
写在前面
古琴,是我国汉民族最早的弦乐器,在古时候被称为琴、瑶琴、玉琴、七弦琴等等,属于“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中的丝。古琴的音域十分宽广,音色具有深沉、余音悠远、沉静古朴,非常有东方文化特色韵味。它以沉静古朴、意味深长的音色。由于具有修生养性的作用,被历代文人雅士所供奉,视为珍宝。
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瑰宝的古琴,历来受文人雅士阶层的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等,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并与其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壹、古琴简史:起源、发展和传承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根据文献记述,最早可追溯到神农、伏羲等上古时期,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琴器是春秋早期曾国所作。音乐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琴瑟类弦乐器和一些竹管吹奏乐器,很可能在商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只是目前尚未发现这些乐器的实物。因为这些用竹木制成的乐器很难想象能经历3000年以上的漫长岁月保存到今天。”
关于古琴的起源,流传较广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伏羲说。
《琴操》载:“昔伏羲氏作琴”①《琴谱序》中记载:“琴何始,始乎伏羲。”
2、舜说。
《礼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3、神农说。
汉代桓谭在《新论》中提到:“昔神农氏继宓义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4、炎帝说。
《吕氏春秋·古乐》中提到:“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五弦瑟即为琴的前身。
这几种说法都表明古琴起源众说纷坛,笔者认为伏羲说具有一定道理。伏羲乃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中国古文化中许多发明都是由他创造而成。《琴书》《长笛赋》中都有关于伏羲制琴的描写。
在众多关于琴的起源的说法中,琴的作用大都与巫相关,强调琴作为祭祀礼器所具有的调节阴阳,通神明的作用。不仅如此,《诗经》中也有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可见至少在周朝时,古琴不仅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在民间也广受喜爱。
古琴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琴器本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可见早期的古琴为五弦琴,五根弦分别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同时也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
根据汉代应勋的《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到周朝时,文王为悼念遇害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少宫音的弦,武王伐纣为鼓舞士气,又在琴上加了一根少商音的弦,从此古琴成为七弦琴,增加的两根弦解决了旋宫转调的需要,使古琴作为乐器的音乐功能得到完善。
考古发现最早的七弦琴为荆门郭店七弦琴,也就意味着七弦琴的规范被沿用至少2000余年。
↑荆门郭店七弦琴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十弦琴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七弦琴
到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开始定型。其制作工艺发展至唐代达到高峰,唐代的古琴与今天已没什么不同,目前世界各地博物馆与民间收藏数百张唐朝至今的古琴实物,其中唐朝古琴有二十余张,一些还能用于实际演奏。这是由于传统制作工艺复杂精良,古琴板壁足够厚,加上漆胎的保护,也就使得古琴的使用寿命可达千年之久。
古琴制式多种多样。古琴大多120cm长,15~20cm宽,但其样式却风格各异。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落霞式、连珠式、凤势式、灵机式、蕉叶式等。这些样式主要以琴体的额、项、腰、尾等处的线条作为区分。
其中各有寓意,如“伏羲”“神农”“仲尼”一类,是以君王先圣命名,用来纪念先贤;“凤式”“蕉叶”“落霞”是以自然景物命名;“列子”“绿绮”“连珠”则是与琴人有关。
直到今天,斫琴师们仍在不断改良琴的样式,或出于审美,或为了提高音质,或为了适应现代琴弦材料而做出变革,七弦琴所示。
↑唐代名琴“九霄环佩”,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最具文化内涵的乐器,无论是琴的材质还是琴的尺寸,古琴都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
琴材主要为桐木和梓木,古人认为桐木为阳,梓木为阴,所以琴身桐木做面,梓木为底,取阴阳调和之意;
琴器各个部分的命名,如龙龈、龙池、凤舌、凤沼等,表明琴器创制与龙凤有重要关联。在闻一多的《神话》中有提到龙凤被当作民族的发源象征,可见琴器本身在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的重要意义。
桓谭《新论》有载:“琴长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数;厚寸有八,象三六数。广六寸,象六律。上圆而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上广下狭,法尊卑之礼”。
意思是,琴体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的时间,宽六寸,象征阴阳各六的十二律,琴体上圆下方,效法天地,演奏者被认为可以通过琴器与天地沟通,传达神灵的旨意。在这种意义上,古琴便成为了巫术礼器,被用以“法尊卑之礼”。
礼乐文化逐渐发展,琴器的用途也从巫术礼仪的法器发展为个人修炼的乐器。古琴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审美也因文人雅士的青睐不断丰富,琴道被赋予了深邃的精神体验和观念感知。
随着古琴法器到乐器的改变,古琴也走向了由“器”至“道”的转变。
贰、君子之乐:琴中有大道,琴中亦有大德!
琴乐文化的核心便是琴道思想,自周代起,琴作为“六艺”之首备受重视,琴乐教育使人在学琴的过程中感受琴道,从而约束己身控制欲望。
琴道的概念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长期的发展中,琴道思想完美融合了我国传统儒、道、佛三家的文化思想。“儒家文化的中和平正、温润大雅思想,道家文化的幽远闲静、虚寂简静思想,佛家文化的清静空明、妙悟通脱,都在古琴艺术中有着鲜明的表现。”
伴随不断丰富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琴所承载的思想文化早已超越了琴器本身。古琴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也因琴道的不断完善而大幅提升,更多文人雅士选择通过学习古琴,完善人格,提升气质。
对于琴道概念,张娣在《中国古代琴道思想研究》中做出了较好的阐释:以先秦儒道两家对道的辨析作为基石,探讨各家思想在琴道中的影响,来解释琴道的根本。
1、古琴中的道家之“道”
“道”作为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核心,具有多种特性。
其一,据《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具有强烈的隐晦性,不可名说,有名可说的事物终会消亡,而老子的“道”是永恒既定的存在,它超脱于人类的感知,但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孔子求教与老子
其二,据《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具有特定的规律性,“道”虽无形,但它处于永恒运动的规律之中,这些规律借由万事万物体现,自然界的事物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正是“道”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
据《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復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道”具有一定的指示性,“道”的规律性教会人们辩证的看待事物,在事物的运动中掌握一定的规律,可以知何时可为而何时不可为,同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化生万物,却顺应万物不妄为,也指示人们为而不争。“道”演化万物,存在自然之中,通过技艺的实践,感悟万物中的“道”,可以实现由技入道。
2、古琴中的儒家之“道”
儒家对“道”有着独特的解释,《论语·先进篇》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鬼神?’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可以看出,孔子不论“天道”论“人道”,相比虚无缥缈的存在,更注重真实发生的现在。
↑电影《孔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提到“仁”是“人道”的基础,同时“仁”的根本在于人的血缘亲情,“仁”作为处身立世的追求,要求爱己及人。
作为政治伦理规范的“礼”同样是孔子“人道”的重要组成内容,“事君尽礼”指出“礼”在外在约束人的道德。“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篇》中孔子认为不具备“仁”的人没有资格谈论礼乐艺术,君子应以“仁”为基础,以“礼”为依据,经由“乐”而超越于“道”。
无论是道家之“道”还是儒家之“道”,最终指向都是对人的培养,它们将艺术作为修身工具,音乐被赋予了道德教化的功用。而“琴”作为乐在礼乐传统中广泛应用,在中华传统礼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琴”与“道”的结合,使其修养身心的功用得以凸显。“琴”就此超脱于一般的乐器,成为一门蕴含着“道”的学问。
古琴艺术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人们可以借助古琴修身养性,追求大道。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异也造就了琴道思想的丰富性,在漫长的发展中,琴道思想受到不同政治文化的熏染,历久弥新,但在当代社会的衰败原因,需要就其内涵的转变展开探讨。
3、古琴何以载“德”?
伴随“琴道”概念的产生,“琴禁”观念也同时出现。首次提出“琴禁”观念的是桓谭的《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
琴是君子用以克制己身的工具,在演奏时要做到声音明亮时不喧哗吵闹,声音细微时能听清楚。琴禁观念的提出,强化了琴的教育功能,在音乐审美、音乐风格等方面划出禁区,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约束,形成了独特的琴乐审美观。
此外,《乐记》中提到:“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由此可见,《乐记》追求伦理道德对人的欲望加以克制所获得的愉悦情感,认为只有具有道德意义的乐才是人类最高形式的音乐,这样的乐是美与善的统一。古琴艺术被直接赋予了人的道德品质,在“琴禁”之中,以“琴德”养心,“琴德”这一概念在琴禁观念中得以彰显,“琴禁”成为实现“琴道”理想的手段。
桓谭在《新论·琴道》中提到:“八音广博,琴德最优。”由此,“琴”作为载体将“德”的内涵展现出来,“德”也就成为琴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琴“德”源于“琴道”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人们对琴乐教育的道德性培养尤为重视,在琴乐的教学中施以道德思想要求,是以琴载“德”思想的重要表现。
高濂说:“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徵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琴乐以“德音”教化民心,缺少变化的古琴雅音并不悦耳,“不中听”的雅正之音,不能第一时间带给听者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客观上的审美延宕可以激起奏者与听者的道德理性。以琴音不悦耳的否定形式来肯定琴乐中的道德属性,这是琴德的辩证表现。
叁、古琴,君子修身养性的首选!
古琴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乐器之一。故有“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等之说。
自秦汉以来,古琴逐渐发展成为文人们不可或缺的伴侣。无论是信奉儒家还是道家或者其他教派的学者们,都一致地认为古琴是一种能使自我修身养性的工具。沐浴更衣、净手、燃一炷香,一把古琴横放于案上,抚琴之人心静如水,透过琴声与天地山水间合二为一,弹出奇美韵调的同时以达到修身养性,从中获得感悟。
古琴的音量并不大,有中国文人雅士特有的含蓄气质,颇具君子谦和之风;古琴的音域非常宽广,其中的散音、泛音、按音这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和。如此独特的音韵,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儒家讲究中正平和的“中庸”思想,道家讲求宁静致远、天人合一,“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思想,而古琴便恰恰集二者于一身。便有人载曰:“琴乐圣洁飘逸,可以载道,可以象德,可以明志,可以修身,可以静心,可以启智,可以养生,也可移人性情也”。
古琴音乐对清、幽、淡、远的追求,某种程度能够达到气功意守丹田的特殊功效——一切繁杂的思绪、激越的感情都在这一刻化为虚无——所谓“万事离心中”对于文人雅士来说,古琴除了符合儒家道家的思想外,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养心。这个功能是与中国传统中古老的气功、中医的目的相似,即调理身体和心灵。
古琴的修身养性还与人文主义道德至上相关联。人类的伦理规范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外部因素(舆论压力),但道德的作用就其本质来说是内在的。
中国一贯主张的“反省”具有典型的道德人文,倡导修身养性。所谓“君子之道,修身为上,苟能修身,虽终为布衣,其贵于宰相也远矣。”(唐甄《潜书》)。“修身”,即自觉地把整个社会的契约——伦理道德规范,通通“内化为自律的苛求。”于是这种心理理性化的过程必然便离不开“养性”了。
比如明代《神奇秘谱》的序里说:“然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气、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蔡文姬的《琴操》记载曰:“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大概意思便是用音乐将神明的德行和大自然的和谐去感化人们,调和人心,扶持风化。
据古代资料记载,古琴之所以如此命名因为它与禁谐音,以“琴”来隐喻禁止淫邪以存正气。汉《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禁止淫邪,以正人心。”因此古琴通常被认为是圣人之器。
古琴的修身养性对于整个民族的心理培养,特别是文化阶层心理理性化的长期影响,也反过来影响整个国家,特别是在音乐、文化等领域的审美倾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在在临刑前抚琴而弹《广陵散》,“戈矛杀伐之声”震天围绕,它曾经被历代文人雅士广泛的传播。故古琴是最能对人的心里情感产生冲击的,“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文人们也以修养生性为手段的心理理性化的过程中,在长期积累中把非自觉无意识的和自觉有意识理性地控制起来。
当然,古人们抚琴是有许多繁杂的规矩的。比如在弹奏之前必须仪表庄严、衣冠整洁,焚香、静心、洁身、净手,要“坐必正、视必端、听必专、意必敬、气必肃”。
《红楼梦》中也有段黛玉话古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上头,或在林石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崖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古琴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凝结了古代文人雅士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哲学思想的智慧与修养。
↑电视剧《红楼梦》黛玉抚琴
琴乐思想所具有的丰富思想性与人文内涵,尤其是其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的以琴载“德”文化,其在教育思想、传承文化等方面都值得现代音乐教育借鉴和传承。
结语
古琴作为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在2003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传承与传播仍存在困境。
大国崛起的根基,在于文化崛起;文而化之,在于日用常行,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之中。古琴艺术历久弥新,相信在专注琴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学者大师以及每一位琴友的共同努力下,古琴艺术在当代社会也可以传承不息,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王子初.中国音乐考古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马凌.中国古琴艺术论析[J].艺术百家,2013(
祁海文,儒家乐教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品牌营销、品牌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定位、管理咨询、管理定律、广告、管理学奖、管理决策、公共关系、创新、创业、公司治理、管理伦理、流程管理、目标管理、品牌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产品、顾客管理、企业营销观念、渠道管理、市场研究公司、商业模式、市场预测、商品陈列方法、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市场分析、市场细分、销售管理、营销理论、营销术语、营销工具、营销决策、营销案例、营销模式、营销环境、营销文化、营销系统、营销类型、营销策划、营销组织、直销。
金科金句第50期2025年01月14日 明日尾牙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有不断改善的实践。
创收容易,创利难也。收增值税易,收所得税难也。
再优秀的二代,也不能和一代相提并论,哪怕这位一代看起来很普通。
假如上天给你开了个玩笑,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先笑一会儿再说。
今天的事情今天办,拖到后面很难办。
成功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就两种:金钱的成功和金钱以外的成功。
新车买的是“这款车”,旧车买的是“这辆车”,但归根结底,买的还是“这牌子的车”。
心有猛虎,却胆小如鼠。
健身卡好办,健身不好办。
花钱的事情,比花时间的事情,要好下决心多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