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政交卷·2024年民生实事② | 改造提升100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编者按
改造提升120个未保站,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56.27万人次,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用心办“食”事,改造提升710个城市社区助餐点,老年人乐享“舌尖上的幸福”……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2024年省民政厅承担的6件民生实事项目,已圆满完成,书写了一份饱含温度的民生新答卷。江苏民政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政交卷·2024年民生实事”专栏,介绍各项民生实事典型案例和成效亮点。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167/445.jpg)
改造提升100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成效及亮点
我省积极依托行政村、规划发展村庄,整合村公共服务设施、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改扩建为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组织推行志愿互助养老模式,做到有服务场地、有设施设备、有工作人员、有运营机制,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活动、助浴助餐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等服务。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已成为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推动形成邻里守望、情暖夕阳的浓厚氛围。
省民政厅采取先行试点、完善标准、有序推进的方式,鼓励各地形成示范模板并组织学习,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经验;加强业务指导,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及时跟踪问效;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介作用,加强正向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切实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造提升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全省培养了一批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形成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特色经验,打造了一张江苏养老的金名片。
实事案例
丰县探索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综合考虑县域内老年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等要素,以自然村为基点,整合闲置校舍、村部、农家院落等资源,建设“幸福小院”(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46个。
睦邻点建设明确生活、公共活动、服务三类用房基本空间要求,总体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实行政府补助、村民自治、社会组织或企业管理保障运营的方式,配套食堂、免费助浴、娱乐健身、代办事项等服务。开展适老化改造,化解安全隐患,设立“幸福小菜园”,开展“银龄互助”活动,吸纳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专家组成“六老”服务队提供入“院”为老服务,既把田园气息引入院内,又使优质养老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还与周边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借助机构专业力量提升睦邻点服务水平,实现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有效衔接。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167/453.jpg)
在丰县大沙河镇宗集村,位于村中心的“幸福小院”(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传来欢声笑语。循声探去,活动室内,刚刚吃过午饭的老人们围坐一起,边看演出,边聊家常,好不惬意。“有地吃饭,有人唠嗑,离家也不远,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近1000平方米的幸福小院里干净整洁,食堂、洗澡间、康复室、休息室等一应俱全,宗集村的老人们一有闲暇时间都喜欢来这儿。每逢重要节日,小院还会组织各种尊老敬老活动。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167/457.jpg)
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成为政府了解老人需求的“晴雨站”和农村老人互帮互助的“歌风场”。一个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也更好满足了老人们“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养老情结。
原标题:《民政交卷·2024年民生实事② | 改造提升100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