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脉连结文脉,历史照进未来 | 坐着地铁走读世界文学之都
“我们的面前是玄武湖,夕阳倒映在湖水中,宁静温柔。远处是见证南京城2000多年兴衰的覆舟山,三藏塔伫立山顶;另一边是高耸入云的紫峰大厦和充满活力的现代南京城市天际线,古今辉映。我们的背后是紫金山,时值严冬遥望依然郁郁葱葱。站在这里,我们最能体会南京‘山水城林’的独特魅力。”
南京地铁4号线岗子村站外,著名学者、作家薛冰老师对身边的两位小读者这样解读。
这一幕诗意画卷,发生在1月12日傍晚的玄武湖边。当天下午,薛冰老师和南京地铁集团组宣部缪晨虹副部长、南京大学陆远老师等,带领读者用别具一格的地铁文化行走的方式,从鸡鸣寺站旁的世界文学客厅出发,乘坐地铁4号线一路向东,先后走读了九华山站、岗子村站的地铁文化墙和地面文化景观。在此之前,百余位读者还和嘉宾们聚首世界文学客厅,共同品读了薛冰老师的新著《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乘坐地铁走读世界文学之都”系列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25.jpg)
薛冰老师为两位小读者和地铁迷送上手书作品。摄影:刘青
坐着地铁走读世界文学之都
文 | 群学君
从地脉到文脉:
涵盖古今的南京Citywalk全景图
2005年,伴随着地铁1号线的正式运营,南京成为中国内地第6个开通地铁的城市。20年来,南京的地下交通网络不断扩展,极大地拓展了市民和游客的交通半径,一方面改变了南京城市面貌,另一方面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推动南京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改变着人们对“六朝古都”的城市记忆。2024年底,著名学者薛冰先生的著作《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出版,本书以历史为经,以地铁线路为纬,编织了一张涵盖古今的南京Citywalk全景图卷,在国内堪称首创。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30.jpg)
2025年是南京地铁开通20周年,1月12日群学书院联袂南京地铁集团、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和后浪出版公司在世界文学客厅举办了主题为“地铁线上的文学之都”新书品读分享会。
分享会现场,摄影:刘青
本书作者薛冰老师首先分享了他的创作初衷和体会。他介绍说,南京地铁开通20年,公众对地铁的关注,已从单一的交通维度扩展至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地铁象征着南京城在空间上的“地脉”,南京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就是城市在时间上的“文脉”,“地脉”与“文脉”通过地铁沿线两三百个“站名”得以交相呼应。因此,系统梳理地铁站名文化,不仅是深化地铁研究的途径,更能够帮助市民和游客朋友全面了解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32.jpg)
薛冰,摄影:刘青
缪晨虹副部长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南京地铁倡设、筹备、审批、建设、正式运营的历程。特别是近些年,南京地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而每一条新线路从立项、开工到开通运营,都备受广大市民关注。例如,不久前,市民期盼已久的地铁7号全线实现贯通运营。全线27个车站,包括13座换乘站,途经雨花台区、建邺区、鼓楼区和栖霞区,串联起南京的新老城区,被网友誉为南京“换乘王”,其中清凉山站更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纷纷慕名打卡的网红站点。缪部长介绍,地铁站的命名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其文化属性、地域特点,也要评估其传播效果、辨识程度等,可以说每个站名的确定,都是地铁人和各方面专家智慧的结晶。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34.jpg)
缪晨虹,摄影:刘青
南京市地方志学会理事于锋既是资深媒体人,又是南京地方人文历史研究专家,他特别举例解读了地铁站名为保留城市地名、传承文化记忆的功能。比如“西安门”“西华门”历史上聚讼纷纭,没有定论,但随着“西安门地铁站”的落成,南京人对这一明代历史遗存的称谓,有了一定的共识。再比如“武定门”这一地名原先并不为人熟知,但随着老门东景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武定门地铁站”作为距离老门东最近的地铁站,知名度也日益提高,与之相关的武定桥等历史地名也逐渐为人所知,丰富了我们对南京人文史的理解。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36.jpg)
于锋,摄影:刘青
精心编纂、图文并茂
地铁文化出行的实用指南
《彼此的抵达:南京地铁站名文化》不仅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读本,也是一册图文并茂、功能强大的地铁文化出行实用指南。包括南京地铁集团、薛冰老师和后浪出版公司在内的本书策划创编团队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并终于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的不少亮点都堪称首创:
1.收录南京地铁各线路全图。不仅包括已投入运营的各条线路,也包括正在建设中的地铁线路,清晰明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铁已开通线路各站点站名,均由当代一流书法家如尉天池、黄惇、孙晓云、管峻、徐利明等书写,本书也在线路图中植入了他们墨迹,在细节处提升了本书的文化调性。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38.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40.jpg)
本书内页与活动现场
2.首次全彩呈现陈作仪《金陵四十八景》全图。南京自然人文景观众多,自明朝初年出现“金陵八景”概念,此后陆续衍生出“金陵十景”“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景”,直到清代中期发展成蔚为大观的“金陵四十八景”。历史上描绘“金陵四十八景”的画家众多,但多不设色。清末民初画家陈作仪(1858-1934)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册,色彩清新隽永,笔墨功力不凡。这一艺术珍宝收藏在南京市博物馆,经馆方授权,《彼此的抵达》以高清印刷技术全景再现了这48幅珍贵的佳作。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42.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44.jpg)
本书内页与活动现场
3.本书收录大量精彩图片,既包括冯方宇、陈向俞、方飞等知名摄影师作品,也有各种摄影比赛获奖作品,生动展示南京地铁与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画面。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47.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48.jpg)
本书内页与活动现场
带上一本书,坐上一趟车
用脚步丈量世界文学之都
理解地铁文化,不仅要“坐而读”,更需“起而行”,为此,群学书院和南京地铁集团策划了“地铁文化行走”活动。1月12日当天分享会结束后,嘉宾们与15位读者一道,从世界文学客厅出发,进行了首场走读活动。
在世界文学客厅,薛冰老师讲解了这里与南京古今文脉的渊源:从中国最早的文学馆到明初的国子监、明末的十竹斋,再到今天的文学小径,这里堪称南京名副其实的人文地标。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50.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53.jpg)
在鸡鸣寺站、九华山站、岗子村站,每到一站,薛冰老师等嘉宾首先为读者们详细介绍地铁站文化墙。南京地铁集团在许多站点都精心布置了不同主题的文化墙,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制作精美,但也经常为匆匆一过的乘客们忽视。通过嘉宾们的解读,读者们了解到,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也可以成为了解南京城人文历史的“身边的窗口”。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55.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57.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59.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61.jpg)
摄影:刘青
走出地铁站,嘉宾们又为读者们详细介绍周边的自然风物、人文景观、历史变迁等,读者们纷纷表示,地铁出行+文化行走的完美结合,“地脉”+“文脉”相得益彰,是阅读六朝古都、世界文学之都的又一把钥匙。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337/70/363.jpg)
摄影:刘青
2025年内,我们还将陆续举办8-10次地铁文化行走活动,带领读者们按照不同的文化主题(如地铁与红楼梦、地铁与秦淮河、地铁与大学城、地铁与野生动物等)进行寻访,敬请期待。
欢迎加入以下读者群,为南京地铁文化和城市走读献计献策。
THE END
原标题:《地脉连结文脉,历史照进未来 | 坐着地铁走读世界文学之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 双节迎婚登小高峰
- 中国驻美大使:美关税战损人害己
- 这些央视主播任职高校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 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11%
- 固态电池概念拉升,领湃科技领涨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 宋代叶绍翁的一首诗,有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一种急救方法,用于抢救气管被异物堵塞的病人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