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有钱,农产品能不能做品牌?

2025-01-14 14: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们也想做品牌,但是规模不大,也没有钱,该怎么办?”

对于资金相对匮乏的家庭农场而言,似乎打造品牌遥不可及。没钱就不能做品牌吗?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打造营销优势?

诚然,做品牌不能没有资金,但这也不代表中小型的农业企业和个人从业者不能涉足品牌的范畴,建立自己的营销优势。品牌的培育犹如种树栽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一些处于品牌基础培育期的新农人,只要找到亮点,运用技巧提升销售能力并非难事。

弥补营销方面的短板,需要快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总结了“用名人、进名店、借名会”的核心方法,是广大中小型农企可以借鉴的技巧。明确指出,品牌是产品结构性过剩的产物,某种意义上说,有产量才有品牌。对于目前没有条件“砸钱”做品牌的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在品牌的基础培育期,学会“花小钱,办大事”实现营销优势是市场上的关键决胜点。

用名人:善于发现身边人的美好

塑造个人 IP,注入品牌灵魂是百试不厌的好方法,也是很多大品牌的雏形,我们熟知的“老干妈”,就是从一碗凉粉开始,逐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喜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振亚表示,短视频实现的点对点农产品销售有效缩短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户收益,降低了农产品价格。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加速农产品流通,打造农产品品牌。

“用名人”也并不意味着要花费巨资聘请巨星代言,家庭农场可以挖掘更具性价比且贴合农产品特质的名人资源,有时,身边的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与当地有影响力的 “草根名人” 合作。例如本村的非遗师傅、资深老农民、农技专家等等,他们既有实力,也有故事,能够传达出深厚的文化,自身就是一面品牌。《2024 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获得打赏收入的非遗主播人数增长 25.63%,截至 2023 年 5 月,抖音上每天有 1.9 万场非遗直播,通过展示“我身边的非遗”内容获得关注是一大营销趋势。

另外,年轻的新农人形象也很受欢迎。近年来,在城市辞职回家乡创业人越来越多,在社交媒体讲述创业艰辛与坚持,从选种、种植难题到收获喜悦,引发共鸣,为自己的家乡代言成为了一股流行趋势,也在电商平台有了稳定的客流资源。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 2012 年到 2022 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 1220 万人123。据《“十四五” 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 2025 年,这一数据将超过 1500 万人。

直播平台上,“村书记带货”的形式越来越多,不仅在抖音直播,一批批村书记还从地方走向全国,带动更多地方生产者、农业农村部门的管理者关注家乡土特产,为特色农产品品牌“站台”,用人物榜样来塑造品牌形象,在流量和影响上都更加生动。

此外,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是宝贵的名人资源。他们专业的知识背书能够为农产品的品质提供有力保障。例如,专注于有机蔬菜种植的家庭农场,邀请农业大学的教授对其种植过程进行评估与指导,教授定期前来农场检查土壤肥力、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并给出专业建议等等。农场将这些与专家教授的交流点滴记录下来,制作成宣传资料,消费者看到专家的认可,对蔬菜品质更加放心,愿意为带有专家 “印记” 的蔬菜支付更高价格,品牌形象也随之稳固。

进名店:搭乘品牌快车

除了进行私域渠道的推广以外,大型连锁超市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阵地,能够与大型商超合作,就等于具有了成熟的品牌形象、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优质的销售渠道。许多家庭农场因担心高昂的入场费、复杂的供应链要求而望而却步。实际上,一些超市为了丰富产品种类、支持本地农业发展,设有专门面向小型农户的合作通道。家庭农场可以积极与超市采购部门沟通,打造特色精品,推广自己的农场品牌。

消费主体为城市的中高端人群,因此获得大型商超的青睐,突出自身农产品的特色非常重要,如有机、无污染、独特口感等。如鸡蛋,可以做功能性的叶黄素鸡蛋,突出新鲜生态,加工产品如地方传统美食,抑或是品种稀缺性的挖掘,推广小众优良品种,都是当下市场的主流需求。其次,把产品的包装进行升级,更加卫生、简洁的小包装,让农产品也能给顾客留下高端、干净的好印象。

虽说是“进名店”,但不必一味追求像盒马、京东这样的全国性连锁品牌,这一类渠道的要求高、回报少,不一定适合家庭农场。可以大胆对接当地的大型商超,不必担心市场空间小,只要先用优良的品质赢得小范围的消费者认可,吸引回头客,才是这一阶段“滚雪球”发展的基础。

除了生鲜超市,餐饮品牌店也是不错的选择。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经提出农产品品牌产业化的“死亡之谷”,农产品变成食品,才能更加直接地被人们体验,形成了地标美食品牌可以加倍传播广度。如黑猪肉、农家土鸡等特色食材,可以与餐饮店达成合作,除食材供应外,还在店内设展示销售台,来用餐得顾客都能了解到食材背后的故事,宣传农场的品牌。

特色农产品店同样不容忽视。在旅游景区、文化街区等地,这类店铺云集,它们聚焦于地方特色、民俗风情浓厚的产品。家庭农场若拥有地域标志性强的农产品,运用技巧,如在黄山风景区销售印有风景图案的限定包装农产品伴手礼,以及某些文创类产品,精准触达游客、文化爱好者等目标客户。

借名会:制造品牌高光时刻

众所周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就是参加各种展销会、大型会议,但是对于经费有限的经营主体,奔波于展会并不现实。如何低成本参加展会?一是珍惜相应的渠道资源,利用好政府推荐的培训、调研等机会做好延伸宣传。

二是充分利用本地的节庆活动。如各地的伏羊节、民族文化节、村ba等等,兴办赛事,抓住机会向本地和外地游客展示自身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讲好品牌故事。毕竟农产品不稀有,稀有的是文化,是此地、此时、品尝此物的心情,定格消费者的印象——就是留下深刻的记忆。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强调,要打造一个品牌,一定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但单一的企业很难打造出区域公用品牌,所以要靠地方政府帮助打造。这也就要求当地的龙头企业要主动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借官方的声音为自己做宣传,例如拍摄当地的宣传片,参与和组织乡村振兴帮扶活动,心系周边群众,才能得到政府的关注。

即便没有充裕的资金,家庭农场通过巧妙运用 “三名战略”—— 用名人、进名店、借名会”完全能够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农场主们充分挖掘自身农产品的优势,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持之以恒地塑造品牌形象,讲出家乡的故事。

讲什么样的故事?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总结了农产品背后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就是新型农业主体打造品牌的一个底层逻辑。

讲一个千年非遗的故事,讲我家祖祖辈辈的好手艺、好口碑,讲讲我们村最正宗的宝藏美食,讲养育我成长的绿水青山……把自己当成“明星”,把家乡的人文当成灵魂,品牌才有生命力;树立文化自信,方能树立品牌。如此,农产品品牌之路将越走越宽,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这些扎根于土地、富有创意的农产品品牌无论在哪个平台上,都能闪闪发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