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进击的喵文化:吸猫成瘾是当代年轻人最喜闻乐见的病
“今日份的小猫委屈…”(微博#日常吸猫#话题2018年11月9日20:16)
“奋斗了一天,让自己好好放松吧!用小猫咪结束一天” (微博#日常吸猫#话题2018年 12月13日23:08)
在微博“#日常吸猫”话题下,截至12月19日,共有2.5亿的阅读量和25.6万的讨论,排在萌宠话题榜第13名。
近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硕士生王畅的学位论文《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突入热搜。“吸猫”这个似乎早已在社交媒体中随处可见的词又一次掀起了舆论的浪潮:
当人们聚众吸猫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又想获得什么?猫咪这种线下迷人,线上网红的生物又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现象:无处不在的喵喵喵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无处不在的抖音神曲《学猫叫》,让猫咪的形象深入人心。
吸猫一词最早出现在2016年,来源于网上一篇关于总结各种铲屎官晒自己爱猫的帖子,名为《妖妖零吗?这里有一群不法猫奴聚众吸猫!》。之后该词走红网络,成为一些爱猫人士常用语。
针对吸猫一词的关注度,我们爬取了自出现以来以“吸猫”为标题关键词的的百度新闻搜索结果(截至12月4日),共获得记录数318条,筛去与“猫”、“吸猫”无关的新闻,共获得记录数311条。
·数据来源:百度新闻以“吸猫”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对2018年12月4日以前的新闻报道以“周”为间隔进行折线图处理。最早有关“吸猫”的新闻出现在2017年4月,是海峡都市报的《吸猫是什么意思什么梗?吸猫视频及吸猫由来出处介绍》。在那以后,媒体报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内容比较分散,大多包括日常吸猫的分享、吸猫体质、吸猫游戏等等,其中虽有一些热点事件,比如2017年12月《妖猫传》爆出主演“吸猫”写真,以及近日浙大硕士论文写“云吸猫”,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可以看出,“吸猫”这个行为,逐渐走向日常化和零碎化。
微博更是吸猫群体的集合地。笔者爬取了879条带“#日常吸猫”话题的微博,试图分析吸猫人群的具体行为。
·数据来源:微博“#日常吸猫”话题内容爬取(2018.9.28-2018.12.14),使用“jieba”切词,进行词频分析。除了“吸猫”、“猫”、“喵”、“猫咪”这些与猫有关的词语,在网友发布“#日常吸猫”的动态中,“布偶”、“缅因”、“英短”这些猫的品种词有相当大的出现度。同时,“拍”、“打”、“睡”、“撸”这些动词也频繁出现在动态中,说明与猫咪的日常互动占据很大一部分。
·数据来源:微博“#日常吸猫”话题内容爬取(2018.9.28-2018.12.14),进行内容分析。分享自家猫的日常是微博中日常吸猫群体最喜欢发表的动态,如今“晒猫”和“晒娃”一样,猫已经成为养猫人士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猫咪的陪伴为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平添了许多乐趣。而相对于引以为豪的“铲屎官”们,“云吸猫”的群体则以跟帖,赞美猫咪的视频或照片,以及制作猫咪的表情包为主。除此之外,许多人会借吸猫之名发表自己的生活日常,猫咪的“治愈力”常常为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坏情绪提供排解的渠道。
原因:空巢青年的精神药剂
铺天盖地的猫咪表情包和猫咪头像、抖音上引人发笑的猫咪短视频、亦或是家里那只毛茸茸的小可爱,吸猫人士不停的从猫身上汲取“营养”,构成他们“生活的动力。”
·数据来源:通过西瓜短视频助手分析抖音短视频,对2018年9月、10月、11月萌宠播主排行榜较有影响力的五位播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五位播主分别为开挂的猫二歪、喵星人❤特特❤、❤会说话的刘二豆❤、斑布猫、河卜卜的momo酱根据西瓜短视频助手对抖音萌宠播主的统计数据分析,女性吸猫人士大约占67.5%,其中摩羯座的最多。从年龄方面看,吸猫人士大多集中在6-17岁和18-24岁这两个年龄段,呈现年轻化现象,地区方面,广东省吸猫人士最多,占总数的11%。
·数据来源:知乎“如何看待“猫”“吸猫”“撸猫”突然火了?” 和“如何看待“猫”“吸猫”“撸猫”突然火了?” 回答我们通过对知乎“如何看待“猫”、“吸猫”、“撸猫”突然火了?”和“请问大家为什么突然开始吸猫?”这两个问题中的250个回答进行整理,粗略分析大家吸猫的原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占比最多的是情感方面,认为猫咪可以带来陪伴与安心。
@知乎网友二爷:“因为摸着猫最安心,它在我身上也很安心。”
@二到深处自然萌:“其实ta什么都不懂,却好似那个最懂你的人,给你温暖的依靠。”
其次是外观方面,认为猫咪颜值高、味道好闻、眼睛好看。
@以以:“因为猫身上的味道好闻。”
@妖怪嘞:“因为它们可爱呀,毛绒绒便是天下正义。”
除此之外,有吸猫人士的认为猫咪单纯、高冷禁欲,另外还有一部分负面因素,认为吸猫如同吸毒一样,是“弓形虫”在作怪,像吸毒一样会上瘾,也有人认为吸猫是一种炒作跟风的商业行为。
·数据来源:微博“#日常吸猫”话题内容爬取(2018.9.28-2018.12.14),进行时间统计分析。根据对微博吸猫话题的活跃时间的调查,周四、周五的下午和周末的晚上是吸猫的“黄金时段”,在大城市打拼的“白领”一族在经历了繁忙的工作日之后,会利用闲暇时间在猫咪们身上寻找放松的心情,调节工作时间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获得情感和心灵的释放。
2016年9月,《中国青年报》进行了的一项关于“空巢青年”的调查显示,这个群体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且年龄段都是80、90后。他们一般远离故乡,独自在外打拼,未婚单身且独居。巧合的是,这些特征,与《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中提到的养宠物人群的吻合度达到95%以上。
这与浙大硕士论文中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吸”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疗愈手段,“猫”则是迷群建构起的神话一般的精神图腾,被赋予了主观臆想,被放大了习性,被建构了功能和意义,其神话性被不断巩固。吸猫群体主要由都市青年构成,他们将吸猫当做逃离现实生活压力的“救生通道”,一种治愈解压的新方式,源于当代都市青年焦虑情绪的爆发。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汪凯认同这种文化建构,他认为吸猫首先是一个流行因素,流行里面有模仿传染的成分,其次它的含义是被建构的,跟猫的自然特性有一些关系,但这些特性转化为文化含义了,比如猫独立性等等。
产业:猫咪经济学应运而生
随着吸猫一词的兴起,除了逐渐壮大的“猫奴”青年,还有随之增长的“吸猫产业”,“猫咪经济学”,这个带有新兴色彩的词语应运而生。
根据狗民网发布的《2017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近十年来宠物行业的市场规模平均增速达30.9%,其中,中国宠物猫数量达3756万只,平均每人每年在“猫主子”身上花费5082元。
拥有一只自己的“猫主子”,意味着投入固定的金钱和精力,对“铲屎官”的住房条件和闲暇时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家中有猫”成为了许多进城打拼的年轻人心中的一种“理想状态”,更是有许多人把“猫狗双全”作为人生赢家的新标准。
比起自己养猫,一大批年轻人选择成本更低的“云吸猫”:在社交媒体上欣赏猫咪的视频,制作猫咪的表情包,甚至于在微信小程序中体验最近大火的“我要猫咪”收集游戏……“云吸猫”需求的大增页促成了新型线上“养猫”的盈利模式。
·微博网红猫、微信小程序界面例如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的“猫卡”,就是专为“铲屎官” 和“云吸猫”人士搭建的平台,其中“铲屎官”为自己的“主子”注册唯一的猫卡,在平台分享自家“主子”的日常;而没有猫的用户可以欣赏别人家的猫咪,同时通过购买虚拟的猫罐头为自己喜爱的猫咪“投食”。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猫咪凭借独特的外表和个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猫”,其漫画或表情包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带来了可观的话题度和关注度,也为其为“铲屎官们”带来了不亚于其他大V的丰厚经济收入。例如微博@著名网黄猫日,以其自带“委屈”的表情走红,被做成各式表情包,并长期在微博萌宠超话榜占据前20 的位置。
除了“云吸猫”之外,很多年轻人不满足于隔着屏幕欣赏各位“主子”的情态,因此专门的线下吸猫场所“猫咖”应运而生。
为了了解社会对猫咖的关注情况,我们爬取了自出现以来以“猫咖”、“猫咖啡馆”、“猫咪咖啡馆”为标题关键词的的百度新闻搜索结果(截至12月27日),进而进行查重筛选校对,共获得记录数160条。
·数据来源:百度新闻以“猫咖”、“猫咖啡馆”、“猫咪咖啡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进行查重过滤,对2018年12月27日以前的新闻报道以“季度”为间隔进行折线图处理。由趋势线可见,“猫咖啡馆”系列词语的媒体报道呈上升趋势,并2013年中旬逐步增加。从新闻的内容来看,有涉及猫咖推荐,有涉及某个国家或者地区开了第一家猫咖,也有一小部分关于猫咖中的事故,可见猫咖仍是一个有一定争议因素的存在。
为了了解猫咖的情况,我们走访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上的“李小姐の猫咖啡馆”。
·李小姐的猫咖啡店“我和我老婆都是上海人,两年前开了这家猫咖店。”店主大约30岁出头,谈起开猫咖的初衷,笑着说因为他妻子喜欢养猫,“店里猫咪品种挺全的,布偶、英短、加菲、起司这些都有,大约十几只。”
整个猫咖环境温馨,分为上下两层,大约20-30平方米,挂有许多猫咪的装饰。每桌都有洗手液,门口放有鞋套。同时,店内设置小猫饲养区域,禁止客人接触。
出于卫生和安全考虑,店里所有的猫都会定期打针并且修剪指甲,猫咪们会在固定的地方排便和饮食,而顾客虽然不能用自己的食物喂猫,但可以花钱买上一罐猫罐头亲自喂食,享受猫咪们蜂拥而至的“特殊待遇”。
58元则是这家猫咖的门票。“可以点饮料抵扣,或者直接消费。”店主说,店里有许多老顾客,他们基本都是在附近上学的学生,或者附近居民区带着孩子来看猫的家庭,正因如此,猫咖的“黄金时段”集中于周末,平时工作日顾客较少,所以店主也会同时做一些宠物医院和宠物商店相关的生意贴补家用。
“李小姐の猫咖啡馆”仅是猫咖产业中一个普通的案例。目前全国共有1500余家猫咖,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江浙和广东地区,也符合先前对吸猫人士集中于大城市的“空巢青年”推断。
在爬取了大众点评上全国各省市的猫咖分布及省会城市的人均消费情况后,我们发现,猫咖的人均消费,除了上海的73元之外,大多城市集中于40-50元左右,属于中端水平的餐饮消费,可见吸猫人士愿意用稍高于一般的价格换取和更多猫咪亲密接触的机会。
征服世界的喵:产业的繁荣与公益的回归
中国的猫咖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除了电影院和KTV之外的另一种休闲之处。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全世界第一家猫咖就诞生在20年前的中国台北。这家名为“猫花园”的猫咖诞生后,被热爱“喵文化”的日本青年们热烈追捧,并终于在2011年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
欧洲首家猫咖“Cats’ Republic“诞生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除了给顾客提供与猫咪接触的机会,该店更是与“猫咪博物馆”结合,把咖啡厅打造成特别的“猫咪展”。一年后奥地利的维也纳出现了带有明显日系风格的猫咖“Café Neko”,足见受亚洲猫咖风的影响之深。据传,在2014年英国首家猫咖“黛娜女士的猫店“开店之后盛况空前,甚至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才能进店体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融之都纽约,在首家“Meow Parlour”开张后,同样大排长龙。
·数据来源:网站搜索,各国猫咖的官方网站。但是,欧美的“后起之秀“们有着与猫咖鼻祖的亚洲国家不同的特点。在亚洲国家,例如国内大多数猫咖店,泰国以外来游客为主的”网红猫咖店“都是以商业为主要目的,店家购买猫咪,类似于将猫咪们“雇佣”成为咖啡店的特殊“员工”或者“吉祥物”用来招徕顾客;而欧美国家绝大多数都是慈善与商业并行的形式。在我们所统计的21个国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欧美国家和新兴的非洲国家的猫咖带有包括收养,科普等公益性质,而只有三分之一的亚洲国家在官网上声明会收养猫咪。
很多咖啡店与当地的猫咪保护组织合作,收养流浪或伤残的猫咪,而顾客到店后也可以把心仪的猫咪领养回家,也有一部分猫咖同时兼任了猫咪饲养知识科普的任务,甚至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课程。正如” Café Neko“的官方网站上说的,“虽然猫咖的灵感源于日本(Neko是日语的猫),但我们不会像日本的商店一样购买猫咪 ,我们只收养它们。”而德国的猫咖“CAFE KATZENTEMPEL”(中文翻译成猫庙),甚至将收养猫咪和素食主义结合,不提供含有动物制品的食品。
·图片来源于奥地利,匈牙利,印度和俄罗斯首家猫咖的官方网站截图。去年,非洲首家猫咖“Cat caffe Nairobi”在肯尼亚开张,猫咪征服世界的步伐,伴随着物质经济水平的提高,似乎已经势不可挡。“猫咪经济”是否有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现象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可能在数千年前猫咪刚被人类驯化的时候,它们就已经了然于心了。
点击这里,看看自己是那种喵~
复数实验室出品
作者:吴荃雁 游雁麟
指导老师:周葆华 徐笛 崔迪
转载请注明出处“复数实验室”、作者姓名以及“发自澎湃新闻湃客频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