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5北大报告”出炉,文化产业发展有何新趋势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5-01-13 15:0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月11日至12日,以“新高峰:中华文化与强国建设”为主题,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同时对外发布了“2025北大报告”。

张旭

在1月11日举行的主论坛开幕式上,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张旭在致辞时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其中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成果显著。“2024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63亿,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的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65万亿元。非遗+旅游、文创+旅游、博物馆+旅游、演艺+旅游、音乐+旅游、影视+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任羽中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恰逢费孝通先生诞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先生常说自己一辈子的使命就是‘志在富民’,我们讲文化产业,其实也和这四个字有关联。要以文化人,最基本也最高效的传播机制就是市场机制。一切文化产品的底层逻辑都是让受众感到愉悦,并且愿意为愉悦花钱消费。离开这个底层逻辑,就不会是一个产品,也不会形成产业。”

“今天建设文化强国要让中国的文化返本开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很有必要重温费先生晚年关于文化自觉的思考。他在80岁生日时说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16个字可以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高度概括。”任羽中说。

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教授在致辞时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既要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举措,对‘十四五’进行整体的研判,也要为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做出展望。”

与会嘉宾共同发布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也在论坛现场发布。向勇介绍说,该成果是研究团队历时三年自主研发,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从美学范畴、风格、载体、年代、地域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取、编码和生成。研究工作将分成三个阶段,即智能创作器、审美语料库和东方生活美学的赋能平台。

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页面展示

“消费、新业态、项目、企业、就业”

在主论坛演讲环节,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介绍说,“在研究2025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工作计划时,我们提出了今年重点考虑的五个方面:消费、新业态、项目、企业、就业。我们将推出一揽子文化和旅游消费繁荣的政策,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跟踪研判社会消费心理的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

缪沐阳

缪沐阳在发言中指出,文化和旅游两个行业吸纳就业作用明显,是人才的蓄水池、稳定器。“我们提出抓产业就要抓就业,促消费就要促就业,增项目就要增就业。我们将鼓励文旅行业培育新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施旅游旺季灵活用工扶持计划,挖掘数字文化动漫、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吸纳就业较多的行业潜力,发挥行业组织和文旅平台企业作用,做好各类新就业群体的就业服务。”

黄昌勇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在演讲时表示,事业和产业是老话题,但仍旧十分重要。“在过往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提出了两个概念,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但我认为这两个概念对当下精英文化、群众文化和亚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已经不能完全覆盖了。另外,从体制机制、政策税收等方面来看,这两种概念的划分现在相对来说也比较混乱。”

“我在很多场合呼吁要重构文化单位和机构的性质。其中,西方的非营利单位和营利性单位的划分模式很值得参考,当然我们不能去单纯地一味模仿,但它一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黄昌勇说。

“要把做文创和科创的人结合在一起做融创”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顾江教授在演讲中表示,“从产业属性讲,我们应该看到当下文化产业中的‘鲍莫尔本病’。比如非遗工艺的传承转换,很多还是依赖一般性工业流程,结合手工艺的特点,才能带来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从政策导向上看,产业政策的制定不能太宽泛,不能太没有精准性。文化产业和工业产业不一样,它有自身特点,每一个行业也不一样。专项基金的投放很少做效能评估,资源错配就会形成效率损失。”

顾江

“通过虚拟平台打造全国性产业集群,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要分析文化产业集群是什么概念,进而构建一个弹性、柔性的产业集群体系。总部设计可以放在北京或者上海,其他的则可以考虑分布在地方,形成不同区域之间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形成的产业集群。传统意义上建立地域空间的产业集群概念放在当下并不一定适用,美国的硅谷现在就不是之前的形态了。”

“创新过程中要做模式迭代和升级,要形成数字+的概念。现在一讲文化的新质生产力大家都很兴奋,但新质生产力是颠覆性的技术,哪位在文化产品中用了颠覆性的技术?不都是别人的拿过来用吗?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都要学习,同时要注意电力供给,算力和电力是配套的——设备可以购买,但在大算力过程中,供电系统成本很高。”顾江说。

陈少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教授,在演讲时着重谈了人工智能带来文化科技融合的商机。“我们都在讲数字文化产业,讲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但用什么方式转型?我提出了‘二艾三创’的方法。所谓‘二艾’,就是人工智能(AI)与文化产业IP的结合;所谓‘三创’,第一是文创、第二是科创,第三是融创——把做文创和科创的人结合在一起做融创。”

“‘二艾三创’的内容呈现方式,我称之为科幻+玄幻+传统文化。科幻是面向未来的形象设计,玄幻大家都知道,网络文学上卖得最火的基本都是玄幻作品,改编成网剧、网游,包括《黑神话:悟空》也是采用玄幻的手法。今后把科幻和传统文化连接起来的核心就是玄幻的手法,以前是穿越,现在是科幻+穿越,不是普通的穿越,普通的穿越还是人文沉浸式,科幻的穿越才是真正的融创沉浸式。”陈少峰说。

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有何最新研判 

“2025北大报告”是在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教授主持的调研项目,通过文献检索、大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并征集全国文化产业知名专家学者的相关意见,最终凝练成为年度学术主题。报告对2025年度文化产业十大发展趋势如下:

数字技术催化文化消费分级与场景重构;文化IP深度开发推动跨界共融成为潮流;“低空经济+文旅”打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数字平台驱动文化产品个性化定制与服务消费;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走向全面深度融合;数字治理体系完善助推文化产业有序高效发展;数实融合提升文化遗产展示水平与保护利用成效;“引培用”人才机制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文化合作与全球艺术传播彰显大国风范;文化消费提档升级带动创意产业品质优化。

报告中提到,2024年8月爆火的《黑神话:悟空》成为游戏行业的现象级IP。游戏中融入的中式美学符号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仅吸引了全球玩家的目光,还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并带动了相关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中的取景地更是一跃成为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线上与之相关的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已突破百亿大关。这种深度挖掘文化IP背后的内涵与价值,是推动多领域传播与发展的关键。

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提供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