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4读书年终总结

2025-01-12 14: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舍小姐 舍小姐

打开电脑敲键盘的时候,在豆瓣上显示2024年标记读完的书是77本,有一本读完没建档的,所以严格来说是78。到跨年前一天,在去海淀打球的地铁上读完毛姆的《面纱》和刚获奖的《素食者》,这个数字随即涨到81。

这不算成绩,相比那些每年要读上百本书的人,我的数据不值一提,但今年我决定以年终总结的方式记录关于读书的思考,在思考中顺带记录一瞥而过的生活。所以这注定不是传统的书评,也不一定每本书都能写尽。

首先要对我阅读的书进行分类,看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人物传记,历史人文,社科人文,文学名著,流行通俗等。我的阅读面总体较广,对什么事情和人物都感兴趣,看多了也能从不同门类里融会贯通一点,所以讲起来也就不打算随便谦虚。

读完的81本里人物传记有11本,分别是《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传》、《香奈儿的态度》、《曾国藩传》、《红顶商人胡雪岩》、《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详谈左晖》、《详谈张勇》、《希特勒传》、《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李光耀观天下》和《摩灯》英格玛伯格曼自传。

这其中《红顶商人胡雪岩》应该归为小说类,但我是当传记看的,作者高阳虽然写小说,但非常严谨,对历史的贴合很细腻。我起初只想找胡雪岩的传记,没有特别好的,因此拿小说当传记读。全篇虚构的情节没有对我了解胡雪岩产生影响,因为对他所处的时代相对了解,对其链接的人物如左宗棠、盛宣怀等人也知道一些,所以阅读过程能很自然取其精华,去其虚构。

《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2024年阅读时间最久的一本书,微信读书App显示用时29小时15分钟,这是相当快的速度。阅读界面显示这本书有5478页,我对这个数据没有概念,电子阅读久了对纸张厚度缺乏概念,也不知道5478页放在书店的架子上是几本书,得占用多长的空间。

12月里发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天因为工作去到五道口,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五道口的历史文化和商业生态,其中提到这边因为学校众多林立了不少优质书店,有一个刚搬来一年,就在优盛大厦里边。我问书店名字,他说是万圣书园,我当即打起精神,满怀敬意让他带我去大厦找店面。工作人员一头雾水,不晓得我为什么对这个书店情有独钟,我们走到万圣门口,从外头瞥见一片朴实的堆满书的书架,我着了魔似的走进去,连接下来的工作也不想干了,将他打发走,完全没了职业女性的职业道德。

大概几年前,我从许知远和罗翔在《十三邀》的对谈里知道万圣书园,一间很朴实的书店,走进里面观察书架上的门类,发觉社科人文占绝大多数,文学和当代流行文化书籍反而被摆在二楼不起眼的角落。一排排书架看过去,发现不少我近年读到的书,如人类学家项彪的《跨越边界的社区》,旁边摆着的是年前刚读完的吴毅的《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这几年读了不少人类学的书,很有意思,其中很多是教授博士们的论文,2024年年初读了贺萧的《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想了解解放前中国娼妓问题的朋友们可以去翻翻。另外,贺萧虽然是非常诗意的中国名字,但作者本人其实是一名外国女性,和非虚构界非常火的“何伟”“扶霞”一样,他们都是一群在中国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外国人。

何伟和扶霞的作品被归类为非虚构,贺萧则是更加学术化的人类学,两者没有高低之分。但如果非虚构类的书籍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将阅读方向向人类学拓展,不一定带着什么目的,就是向上走一个台阶,用更理性的视野和数据看待当下所谓非虚构的生活。

继续回到万圣书园,我在里头偶遇了刚看完的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一本面向普罗大众的科普书,前不久写了一篇简短书评,在此就不多述。

继续走,偶遇2024年读完的张宏杰的《曾国藩传》和《饥饿的盛世》,对历史人文感兴趣的朋友很多都看过这两本。张宏杰在萧条的图书市场算得上畅销书作家,一本书在当下能畅销,最显著的成因是它的文字理解对普通人来说没有阅读壁垒。就好比《置身事内》,一本讲经济学的书。兰小欢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如果以学术的方式写作,那《置身事内》一定会被读者抛弃在冷门书市场,不会有一轮一轮的加印。但兰小欢在可允许的范围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了不少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话题,一下就勾起大众的兴趣,尤其是在当下经济下行人人都渴望不被汹涌的浪潮冲走的时刻。

讲到这里,想必读者也能看出我的态度,我对《置身事内》的好评要高于张宏杰写作的《饥饿的盛世》和《曾国藩传》,原因不细说。这两本书讲历史,在我国有关历史的问题都不能细说,但我仍然给《曾国藩传》不低的分数,也将电子版买来送给我的女朋友蒙蒙,全因为我很喜欢曾国藩这个人。作为我的湖南同乡,曾大学士有太多我要学习的地方,单控制欲望、规律生活作息这点,我就得终身向他看齐。

对张宏杰的书兴致不大,但他的老师秦晖我很喜欢。2023年我大面积阅读了秦晖的书,2024年反而少,一本《共同的底线》至今没读完。秦晖对我的影响很大,推荐大家去看他的《传统十论》、《田园诗与狂想曲》、《南非的启示》等书,会以全新的视角打开当代社会和传统中国。读完你可以选择继续不认同他的观点,但不妨静下心想想他为什么这么阐述,以及也能同时理解我在阅读完秦晖后再读他的学生张宏杰的书,评价为何下行很多。

女性主义一直是热门话题,出版社的编辑们绞尽脑汁搜寻所有跟女性主义有关的作品,再绞尽脑汁思考怎么营销让其能登上热门榜单从而在市场上让读者掏出钱包大卖。2024年读的打上女性主义标签的作品大概有这么几本。刚看完的《素食者》,老太太写的《秋园》,同样来自韩国女作家的《明亮的夜晚》,日本作家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以及刚去世不久的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逃离》。

我就不具体评价这些书的好坏了,容易惹事情,每个人心里有一杆秤,这些书在近年都卖的很好,让不少不读书的女性朋友们受女性主义营销的影响也翻起纸张来,这是好事。书有好有坏,这里头也有不少给我带来新的观点和冲击的,有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平平无奇的,我只疑惑一点,关于豆瓣阅读250榜单。

像《明亮的夜晚》和《厌女》之类的图书是怎么登上这个榜单的?

因为优秀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是给当代人以迷途指路的启示?

还是在消沉的年代开拓了全新的写作风格和技法?

既然是Top250,就应该将榜单更加客观化和真实化,去避免一些出版社和机构为了营销去刷分。你可以单独为这些书再列一个榜单,比如女性主义图书热门榜单,一周热卖图书榜单,等等等等。有那么多方式可选择,却偏让这些出版社以不正当的方式让一本平平无奇的书籍忝列一个集合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综合榜单,是不是有损自己的平台公信力?

很多人在这方面还是信任豆瓣的,毕竟在国内也没有更好的书籍影视参考软件可选,我每每观察榜单更迭,看一些书籍莫名其妙的忝列其上,脑子里产生大大的疑惑:

它凭什么?为什么?有什么?

是这个世界的参差大到我已经不能理解的地步了吗?

豆瓣官方如果能看到,建议改进下。

2014年有一段很特别的日子,怎么个特别法呢,时至今日都不知道如何讲。如果硬要从某一个小的点说起,那就是喝酒。

2024年喝了超出意外分量的酒,和一个女性朋友,每次喝酒到半夜,我都坐着她酒驾的车直接回到她三层复式楼的家,通常是凌晨两三点,沉沉睡去,然后早上五六点又因着生物钟准时醒来。她总是昼夜颠倒的,因为不上班,无事可做,睡到下午三四点醒,这个区间我有时能回到家,有时因着她父母在楼底下,还有其他客人在,不方便顶着一张宿醉的脸见人,于是只能在楼上的客厅躺着。

她在三楼给自己置了一个书架,上头摆了一些书,一些经典名著和鸡汤文学,也有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在每一个等她醒来的上午从书架上拿一本书来看,大多是东野圭吾的,如《恶意》、《假面山庄》和《圣女的救济》,也有蔡崇达的《皮囊》,这些书顶着宿醉的脑袋一上午能翻完一本,看过很快就忘了,像点的廉价外卖。

这就是我对这几本书的评价,廉价预制外卖。

蔡崇达是个有点自我感动到让人过敏的人,东野圭吾的写作缺乏真诚,看多了感觉像工业化的AI生产。看他的悬疑不如看村上春树,也有悬疑,但至少文学性上来的高级点。

她家里书架上供我能翻的书并不多,有时也继续在手机上看微信读书,等她醒来的那些日子,顶着宿醉的脑袋我还看完了西班牙作家马利亚斯的《如此苍白的心》,这是因为余华在节目上的推荐,他十分夸张讲“当代最牛X的小说”,一连讲了好几遍,让我心生好奇,结果不出意外的大失所望。看来我跟当代著名作家的阅读品味也不一致,当然,我也并不觉得著名作家的品味比我好多少。

这期间也看了余华的书,《兄弟》,起因是我这位爱喝酒的女朋友推荐。我们的交往里,谈男人,谈酒精,她有时顺着我的习惯谈谈阅读。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话题,我顺势去读了《兄弟》,就像为了她的习惯去尝试喝了不少白酒。相比余华推荐的书,他自己写的《兄弟》好太多,虽然后半段有点凌乱到不知如何收尾,但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学里的好书。粗俗平实的语言里有巨大的荒诞和讽刺,而且那么荒诞的东西,冷静下来想,在广袤的华夏土地上的14亿人口中极有可能真实发生。

我们是14亿的荒诞人口。

一周前在北京的酒吧里毫无惊喜的跨了年,到零点时候忍不住回想了下去年今日此时是怎么过的,身边有哪些人,正在看哪些书。那会儿看的是岳南的《南渡北归》系列,共三本,2023年12月底看完了两本,到跨完年的2024年1月初看完第三本,所以严格讲,《南渡北归》是我在2024年读的第一本书。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读到流泪大哭的书。之后的这一年的阅读体验中再没有过。

我很珍惜这样的感觉。随着年纪增长,已经很难有一本书如此触动情绪,很难去崩溃,去感动,去为别人的故事和人生流眼泪和共鸣。《南渡北归》我有此体会。不过到下半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某平台著名荐书主播的直播间,我和他以及他的的助理聊起平时的阅读喜好,他那位25 岁的男助理对《南渡北归》嗤之以鼻,他说:“我实在感受不到好在哪里,不行。”

我的转述可能还柔和了点,现场小助理的言语和神态让人印象更深刻。我后来又去了解了下这位助理,他号称每年阅读XX本书,对历史人文类书籍信手拈来,所以工作也是顺其自然的给大V当卖书助播。我倒不是要替《南渡北归》捍卫什么,没有必要,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我就是看着他过分自信贬低作者和作品的嘴脸不爽。

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我也讲不出来,又不能帮你及时的获得收益,不能给你一份稳定工作,不能帮你遇到性伴侣,不能让你精神饱满赶走孤独。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最终获得了什么呢?

很难说清楚,但如果持续的真诚的阅读,我想它会由内而外慢慢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面貌,会慢慢的走向谦虚和真诚。如果阅读带来的是一个人的自大和傲慢,那就要警醒,小心此人的品性问题。

我从那位知名博主那儿也被推荐了不少好书,其中就包括郭建龙的密码三部曲,分别为《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和《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这其中财政密码在外界最火,评价也最高,但我最喜欢军事密码,一度看的沉醉不能自控。

郭建龙这一套书都是讲历史的,从经济、政治和地理的角度讲,军事就是讲地理。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喜爱学地理,喜欢看山川地脉的走势,气温降水量的变化,且一直觉得历史和地理要结合起来学才有乐趣。七八年前自驾大西北的时候,车子从青海出发,开到大柴旦盆地,再过敦煌到嘉峪关,地貌从雪山到戈壁再演变到大漠。走到嘉峪关口,想起史书里西汉的霍去病卫青在这里抗击匈奴,大获全胜,心里感慨无限。

自驾那年是冬天,一个南方人在大西北冷的蜷缩到不能直立,如此恶劣的环境不禁联想到几千年前的战士们在这里行军打战,冷兵器,金戈铁马,将士如何取暖,粮草如何运达,都是大问题。

一切问题落到具体的人身上更不容易。

那些从中原来的将士们背井离乡忍受如此苦寒,每一个夜晚是怎么过去的,几人活着回到故乡?

很多人都没能过去,尸骨无存,掩埋于大漠中。参加如此著名的战役,最终却只有将军一人的名字留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如何不叫人心生悲戚,心有彷徨?

郭建龙在军事密码的描写中很多这样的感概,他用脚实地走访历史上众多战役发生地,如关中盆地,秦岭,巴蜀,宁夏等等,在不少古战场的遗迹上发出如此感叹,我很共鸣也很感动。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就此体现出来。

不谈主义,不讲宏观,不强调必要的牺牲。关心默默无闻的人。他的书看似不为谁而写,又冥冥之中书写了很多人。

很多这样的好书。

2024年的阅读里还有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帕斯捷尔纳克《日格瓦医生》这样的经典文学名著。也有《翦商》、《西周的灭亡》、《人类简史》和《通往奴役之路》这样的人文社科好书。

每读完一本好书,我常常有吃饱一顿好饭的感觉,觉得今日时间虽然过去,但总算不白过。焦虑减轻,愉快增加,夜晚睡眠的更稳一点。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写到这里,希望你和我能一同走在阅读的路上,365天后给自己再交出一份满意的书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