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血200亿,阿里松了一口气
继亏损93亿元甩掉银泰百货之后,阿里又巨亏372亿港元,清仓了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阿里曾经的新零售梦,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输给时代”之外,还跟内部管理、战略走向有关。好消息是,聚焦主航道下,两笔交易阿里回血近200亿元,终于松了一口气。
01、阿里又亏了372亿
新年一开始,大润发在门店掀起的低价风暴还未结束,自己又成为行业低价股权转让案的主角。这个曾连续19年不关店的“超市之王”,被大股东阿里巴巴低价卖掉了。
2025年1月1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每股1.75港元的价格,向德弘资本出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买家德弘资本是一家注册在杭州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由于阿里卖出的价格,比高鑫零售2024年12月31日收盘价2.48港元/股低太多,1月2日,高鑫零售开盘就大跌,收盘跌幅超20%,每股报收1.98港元。1月3日,高鑫零售再度下跌,每股报收1.80港元。
阿里卖高鑫零售卖得很艰难,由于价格一直谈不拢,交易谈了一年之久,最终选择割肉止损。
“按照投入成本以及往年业绩来看,去年阿里本来要卖200亿~300亿港元,但意向资本跟阿里反复拉扯,最终谈至200亿港元。”了解该起并购案的子潇告诉《财经天下》。
阿里想卖出高价,这无可厚非。毕竟,从2017年之后的三年时间,为了发展新零售战略,阿里两次入股大润发,共计投入504亿港元。“意向资本认为阿里价格出的太高,这一年多一直谈不拢,没想到2025年元旦就卖了,价格比预期的低不少。”对于最终的交易价格,子潇始料未及。
不算这几年阿里的投入,仅算买入卖出价,在高鑫零售上,阿里一把亏掉了372.62亿港元。阿里巨亏也要割肉,是因为要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股东回报。
子潇告诉《财经天下》,甩卖也与高鑫零售的基本面有关。在一些阿里人士看来,收购高鑫零售,是阿里工牌号码大跃进的开始。即便这两年经过几轮人员优化,截至2024年上半年,高鑫零售仍有85778人。
自2017年阿里接手后,高鑫零售不稳定的业绩,也令阿里备受困扰。以2024年第三季度为例,阿里的所有其他营收470.23亿元,同比下降7%,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87%。财报称,主要是供应链业务规模缩小,以及客单价减少导致的高鑫零售收入下降所致。
割肉甩卖高鑫零售,还与阿里加速处置非核心资产有关。2024年12月17日,阿里就以74亿元将其所持全部银泰股权,卖给了雅戈尔集团,一买一卖亏了93亿元。与银泰百货不同的是,阿里为大润发找来的接盘方德弘资本,是横跨多个领域的投资企业。
这家公司大有来头,其董事长为国内PE大佬、知名女星陈好老公刘海峰。从公开信息来看,德弘资本的大部分核心成员,是刘海峰在美国投资金融机构KKR,以及美国电脑科技公司MS的老同事。德弘资本关注的板块,为消费、医疗、农业、工业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德弘资本扶植了平安保险、蒙牛乳业、青岛海尔、圣农发展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这家投资企业为什么会看中大润发?答案不言而喻。尽管此前一直风雨飘摇,但经过低价策略等战略调整,大润发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
这符合德弘资本并购投资的要求,即具有“稳健的、长期的、可预见的现金流”。其次,大润发并不是早期的企业,它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商业模式已经得到长期验证。
“对德弘资本来说,这样的标的更容易获得高比例的并购贷款,而不是出于烧钱或通过大量现金投入才能实现增长。”基金经理张鑫告诉《财经天下》。
于高鑫零售而言,这是它第二次“出嫁”了。第一次,是迎来绝对大股东阿里的2020年。当年12月的大润发年会现场,高鑫零售创始人黄明端对所有员工高呼:“我们成为阿里一分子,大家开不开心?”大家齐喊“开心”作为回应。
这一次,阿里发布转让高鑫零售公告后不久,高鑫零售CEO沈辉也在当日18:00左右,发布了一封《致大润发全体员工的信》。
在信中,沈辉表示,公司与阿里的合作不会中断,公司整体经营决策、战略方向、核心管理层稳定且基本保持不变。德弘核心团队曾经主导过很多国内头部消费及零售领域投资项目,其长期看好公司发展。
02、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随着阿里割肉甩卖大润发,昔日“超市之王”的衰落之谜,又被网友热议了起来。
说到衰落的原因,很多人会提及两点,一是“输给了时代”——即时零售的强势碾压;二是作为绝对大股东的阿里,其战略方向与内部管理出了问题。
多名大润发员工曾告诉《财经天下》,总部经常轻飘飘的一个邮件,底下的员工就忙坏了;总部经常不按实际情况去调整,各个门店的情况不一样,“小海哥(时任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在的时候出去巡店,被巡的门店都得提前一个月开始整改装修,其他门店还得支援不少人”。
阿里前员工宋科对此习以为常。阿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即被投资的企业,派出去的一号位,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排在首位的,一定是能够绝对执行阿里战略走向的人。“哪怕这个人明知方向有所偏差,但也会坚定地执行到底。”宋科告诉《财经天下》。
更何况是新零售这个被自家老板马云寄予厚望的宏大命题。宋科还记得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意气风发地发言:“未来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新零售是传统零售和互联网、现代物流、大数据的结合。”然而,彼时,新零售是一个开放式议题,马云也需要一边摸索一边思考。
对于阿里旗下的诸多新零售企业管理层而言,他们一开始也不知道到底想要达成什么,即便后来想清楚要达成战略目标,但在消费大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他们“努力了最终却还是失败了”,比如林小海。
自2020年6月接任高鑫零售CEO后,林小海成为贯彻阿里新零售战略,推动高鑫零售与阿里“全面链接”的关键人物。在他的主导下,大润发开启“多业态全渠道发展”的转型之路。
一是基于“购物+体验+服务+社交”的用户价值下,重构自有大卖场,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布局新零售业态,发展中型超市“中润发”和小型超市“小润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接入阿里的大润发,技术用了、资源共享了,却未能在重构和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满意的增长。
究其原因,除前面提到的受内部管理、时代大背景的影响,还与阿里的一些战略走向有关。比如阿里在新零售领域布局太广泛了,包括收购银泰商业、高鑫零售等实体零售巨头,以及自建盒马鲜生等,但各业务板块之间未能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导致资源太分散了。
除此之外,大润发前员工王思告诉《财经天下》,非阿里系的大润发员工,也不是没有责任。阿里系派到大润发的人是高层,通常不会到下沉部门。也因此,在大润发有不少老员工,“都是熬职称上来的,工作职责没什么变化。”
在这些老员工心中,他们在大润发挥洒了青春和热血,兴奋过、失意过,已经和这家公司紧密融在一起。他们自己可以说大润发不好,但不喜欢听外人说。谁要是说创始人黄明端的坏话,或者说直呼其名“那都是一种不尊敬,他们也会站出来批评。”王思对此记忆犹新。
对需要补充新鲜血液的大润发来说,年轻人的加入必不可少。但在老员工居多的部门中,“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没人走你就不能升职。长此以往你也学不到东西。”王思坦言,很多人心灰意冷,要么躺平要么离开了。
硬币的另一面,还有张鑫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如果不是阿里,大润发有可能撑不到现在。”毕竟,这几年,大部分商超都在收缩,一些区域性商超更是消失了。
也正是受行业大环境、高鑫零售业绩不稳的影响,叠加聚焦核心主业的战略走向,阿里自去年开始便一步步地,与大润发切割直至现在完全放手,倒是创始人黄明端一直在牌桌上。这些年,他一直担任高鑫零售董事会主席、非执行董事。
在阿里系高管林小海辞任公司CEO后,从高鑫零售内部成长起来的沈辉接过了权杖。在日常运营和业务执行等方面,沈辉需向黄明端领导的董事会汇报工作。2024年上半年,在沈辉的带领下,高鑫零售通过业务调整与创新、成本控制与优化等举措,实现扭亏为盈。
时至今日,随着阿里退出资本入局,在新零售这张牌桌上,各方的命运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03、德弘资本想盘活没那么容易
尽管沈辉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提到,公司整体经营决策、战略方向、核心管理层稳定且基本保持不变,但从私募股权的投资风格来看,事情或许没有他想象中的简单。
在张鑫看来,在并购公司之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通常有多种做法。它可以将资源进行“强强联合”,也可以通过投后管理“化腐朽为神奇”,“还可以赚估值、杠杆,以及汇率、利率的钱,或是进行分拆、创造新价值点等操作。”
这意味着,德弘资本成为绝对大股东后,大润发的未来有一些不确定性。“不过,投后管理的可能性最大。”张鑫向《财经天下》分析。正如沈辉在公开信中所言,德弘资本核心团队曾经主导过很多国内头部消费,以及零售领域投资项目,其长期看好高鑫零售发展。
划重点的是“长期”二字,这也是德弘资本的投资风格:不是赚快钱,而是跨周期的稳定回报。为此,德弘资本形成了一套投后管理方法论:为保证对企业有足够的治理权力,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去。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德弘资本董事总经理王玮曾提到:“如果公司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要具备这样的魄力和能力,自己‘跳进去’做管理,直到公司再次走上正轨。”
比如德弘资本成为通化东宝药业的二股东后,便与原有管理团队进行合作,通过产品研发、国际市场、建立渠道等层面,将家族企业转变为现代管理企业。也因此,目前的情况对大润发来说,喜忧参半。
令人值得高兴的是,2024年上半年扭亏为盈的高鑫零售,还拥有34%的自有物业,这在行业内算是很高的水平。不仅如此,在业内看来,大润发也是个不错的标的,其在下沉市场的门店,多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临街门店。
这意味着,受到德弘资本青睐的大润发,未来有较强的可塑造性。至少,比一些同行要好太多。毕竟,还有很多传统商超,仍处在角落里“温水煮青蛙”。不过,在当前大趋势下,大润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272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2.6%。由此可见,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大润发也面临着增长压力。“德弘资本如果全面深入跟进企业,大润发的管理层有可能迎来洗牌。”张鑫认为。
而作为上市公司的高鑫零售,在阿里官宣其被卖后的第一天,以及第二天股价连续下跌。张鑫坦言,高鑫零售现在的总市值为171亿港元,这跟巅峰时期的1000亿港元相距甚远。“从这个层面来看,德弘资本想要‘化腐朽为神奇’,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对这起并购案中的另一个主角阿里来说,它在割肉大润发后的确又松了一口气,但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真相是:大润发的被卖,预示阿里的新零售梦,进一步破碎了。《财经天下》算了一笔账,单单在银泰百货、大润发这两家企业上,阿里就亏了472亿港元。
清仓银泰百货、高鑫零售,对阿里也有其他一些影响。众所周知,阿里几乎全资持股这两家公司,也因此它们的业绩是并表在内的。2023年,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的营收,分别为315亿元、836.62亿元。如今,随着两家公司离场阿里新零售,“2025财报可能出现营收负增长,阿里或需要用一年时间来消化。”张鑫向《财经天下》分析。
需要时间来验证的,还有阿里线下实体新零售仅剩的“独苗”盒马鲜生。在过去几年,连续砍了自己多刀的盒马,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也使得“盒马也要被阿里出售”的市场传闻多次出现。
好消息是盒马的赚钱能力在提升。2024年12月31日,盒马CEO严筱磊发布的内部信显示,盒马在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据此,张鑫认为,阿里目前卖掉盒马的可能性不太大。
在张鑫看来,相较于大润发、银泰百货后期并购而来,盒马是阿里自己孵化的,相当于亲儿子,“跟其他业务也有协同效应。并且,盒马会员店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和山姆过招的超市”。
好戏已经开始入场,就看主角的命运走向了。比如阿里和马云,未来,他们破碎的新零售梦能否重拾?得看盒马这棵新零售“独苗”,是否能够持续证明自己了。
(文中人物张鑫、王思、宋科、子潇为化名)
(作者 | 易浠,编辑 | 吴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