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像无足轻重的东西一样自由 | 极简生活启示录
撰文 / Stardust(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运营 / 苌琦
每逢假期会去哪里玩呢?总是热门城市,各大景点?
在一个城市的喧嚣与另一个城市的喧嚣中折返,你曾感受过逃离都市的轻松吗?
在韩国最近播出的综艺节目《林中小屋》中,“实验对象”来到山中偏僻的小屋,开始了他们“自发性与世隔绝”的生活。三天两夜,一间木屋,一个人,木屋里只有些必要的用品,折叠床、暖炉、两把有收纳功能的椅子、一个小的燃气灶、水箱和存放食物的冰盒。晚上看着星星入睡,早上迎着阳光起床。
这大概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了都市地铁的轰鸣、人群繁重的脚步,声音变得清晰可辨,情感变得简单真挚。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似乎都变得明朗了起来。这或许能被称为“极简生活”。
重新被定义的“自由”
鲍曼在其社会学新著《工作、消费与新穷人》中说:“现在是消费美学占据了过去由工作伦理曾经统辖的位置。对于经过消费者训练而成功毕业的人来说,世界是一个由可能性构成的巨大母体……世界及其所有碎片都由它来评判——诱发欲望的能力。”
都市生活诱发了我们太多的欲望,而高欲望压抑着的往往是人性中的自私、贪婪,一旦喷涌,湮灭的常是最初的满足感与欣喜感。人们慢慢意识到,物质富有并不代表精神富有。
旧金山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莱恩·哈维尔说,人们购买物质产品是因为受到了误导,以为这样会让他们更幸福,实际上物质财富并不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于是,有人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他们自称为“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崇尚物质极简、社交极简的生活方式。
英国博主克里斯·雷(Chris Wray)说:“极简生活并不意味着房间里空荡得只见白墙,没有任何家具。它真正强调的是一个人的生活空间里,去除会分散注意力的五花八门的东西,只保留最为必要的部分。”简单真挚的人际交往,一类一物的生活支持,便是生活的“必要部分”。
理想的自由中不需要安全感,生活安定被自由抛在脚下,但我们又怎能做到跳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二层“安全的需要”,而去满足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呢?因此,“自由”在都市生活中被赋予了新的定义,意味着在拥有安全感的基础上获得“物质生活自由”与“人际交往自由”。要享有“自由”,第一步便是简化生活,去除羁绊脚步的物品和扰乱心情的关系,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减法生活的原理
“Fashion”作为一大都市景观,现代人也无时不刻受其影响,但对时尚的感受中,或许会有些压抑的元素。就像你去看牙医,牙医对你的牙齿进行“改造”,而你必须去忍受“改造工具”带来的恐惧。
当无数品牌敲破脑袋想要跻身时尚新潮,优衣库、无印良品这类走极简风格的品牌成为了许多人的心头好。这是因为,极简风格会让我们感到焕然一新,重新拥有对生活再创造的动力。
这与接受美学中“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相关,召唤结构是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减法生活”通过这一原理,重新给生活注入活力。
从心理学角度,都市生活逼迫人们要不停地处理繁复的信息,这就导致了心理资源的稀缺。所谓“心理资源稀缺”就是指,人类信息处理能力这一决策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有效地配置心理资源,对于信息处理投入与收益的比较就成为心理资源配置的核心。
人们总是想要以尽可能小的劳动,尽可能小的思维消费,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所需要东西。马赫称其为思维经济原则。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推崇一类一物,简化社会关系,在投入更少心理资源的情况下,收获从容不迫、舒心的生活。当然这种“简化”是有底线的,以能保证生活必需为标准。
重新成为生活的主人
资源保存理论提出当资源不足时, 人们会变得相对脆弱, 经历更多负性情绪体验, 感受到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资源充足会为个体带来更好的应对与幸福感。当我们有充足的心理资源时,我们会更容易从生活中收获满足,更容易体会到自由。
很多时候,我们囿于与“物”的关系。物质对生活的改善是有一个临界点的,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物质就会开始成为生活的主人。Francine Jay在《简单的快乐》中所写,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简约主义生活方式需要人们留心对待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所购买的物品,以及对时间的利用。这种生活方式重视生活体验而不是拥有本身。”在“简化”的空间里,我们专注于生活体验,重新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极简生活的含义不只是把眼前的凌乱收拾整齐,而是要永久性摆脱凌乱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或许你并不想成为一个极简主义者,但你一定向往快乐而自由的生活,不想被过去羁绊,能望见不远处的将来。
那就从简化自己的生活开始吧:
1.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
当你同时在做几件事时,你只是在忙碌;
当你专注于做一件事时,你在享受这件事情。
2.解决问题从局部开始:
人在加工信息时,既要暂时记住当前从外界输入的信息,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信息,但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如果所加工的大量新信息都是陌生的,将耗尽个人所具有的心理资源,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解决问题切勿心急,从局部开始,解放你的心理资源。
3.简化人际关系:
遇到令自己不舒适,不必要的人际关系要勇敢舍断离。
4.丢弃重复的东西,保留一部分绝对整洁干净的空间:
这个区域可以是你的书桌一角,或者床头柜,你要做的就是从此区域出发,把简单整洁的桌面扩大为一个开阔朗然的房间。
你认为有一天还会用到的东西
其实早已被时间变成空壳。
何不卸下你认为“重要”的事?
活得像无关紧要的事物一样快乐,像无足轻重的东西一样自由。
参考文献:
[1].全增嘏.西方哲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466.
[2]. 30 Isen AM.Positive affect, cognitive process, and social behavior. Advances in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7, 20:203-25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