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冰勃朗事件,一场缺乏商业常识的科普闹剧
冰勃朗真的是植脂末?这门生意不划算。
作者|王迟
编辑|杨舟
近日,某测评大V,将整个新茶饮圈贴上“科技狠活”标签。通过检测喜茶、古茗、霸王茶姬、茶百道、爷爷不泡茶、一点点等12家头部奶茶品牌的产品后,发现很多奶茶品牌在原料中使用了“冰勃朗”的基底乳。
视频中称,冰勃朗成分与植脂末相似,因此冰勃朗是一种“科技乳”。对这一结果,冰勃朗生产厂商浙江圣吗哪乳业有限公司发文回应,冰勃朗和植脂末的原料本质上有明显差别。
据新华网报道,乳业专家亦表示,冰勃朗不等于植脂末。同时,围绕这场风波,作为普通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很简单:冰勃朗和植脂末是不是一回事?博主的评测是否科学?冰勃朗是否健康、安全?
01 冰勃朗不是植脂末
测评事件发酵后,一个在网上被热议的概念是“冰勃朗就是液体植脂末。”
对于这种看法,冰勃朗生产商圣吗哪拿出国际检测机构SGS的数据直接回应,就原料本质和健康影响而言,冰勃朗与植脂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食品原料。
从成分上看,冰勃朗≠植脂末。冰勃朗配料的前三位是:饮用水、食用油脂制品(非氢化)、浓缩乳(生牛乳);植脂末配料的前三位是:淀粉糖、植物油(部分氢化)、乳清粉;冰勃朗和植脂末在使用原料、含量高低上有明显差别,完全不是同一样产品。
随后测评博主贴出检测表,将两种产品含有的9种共同成分标红展示,回应称双方确有成分相似的情况存在。
但成分相似不等于同一款产品。多位乳业、医学和营养学专家表达了专业看法。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欧俏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严谨地说,即使配料种类接近,但具体用了什么是有区别的,不能因为配料表接近,就将两者等同。”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人类和大猩猩有98%的基因相似度,但是没有人会说自己就是大猩猩。
脱离实际的使用场景和产品,对成分追根溯源带来的认知误解,正如迈克尔·波伦在《杂食者的两难》中所指出的:每种食品背后都有一条食物链,而这条食物链的起点通常是某种特定植物。
以玉米为例,书中给出的一组数据是一杯汽水,除了水之外,100%都是玉米制成的添加剂;奶昔中有78%是玉米;沙拉酱有65%;鸡块有56%;薯条有23%;但是它们显然不是同一种食品。
对于食品添加剂而言,只有将其放在具体使用场景下的对比才有意义。本质上,植脂末和冰勃朗都是一种食品辅料,主要作用都是让奶茶口感更好,但是冰勃朗确实更进一步,用了非氢化食用油,能够实现0反式脂肪酸。
除了两种原料的本质区别外,还存在实验数据和使用场景带来的差异性。通过实验测评,视频中称脱水以后“冰勃朗”的总糖和脂肪含量分别是10.2,45.4;植脂末是17.2和33.4,冰勃朗的脂肪含量比植脂末高。
但是圣吗哪回应,在奶茶实际制作过程中,奶茶会按一定比例加入茶底、牛奶或其他液体来稀释浓度。按照冰勃朗在一杯奶茶中实际占比计算,消费者喝完一大杯奶茶,从基底乳中摄入的脂肪仅1.31g/100g,比一大杯全脂牛奶还低。
在脂肪含量上,采用冰勃朗脱水后的数据直接与植脂末进行对比,没有考虑实际的奶茶制作过程和最终出品。说到底,这场风波的根本是“实验室和现场感之间的鸿沟”,坐在实验室看到的都是虚假问题,来到现场看到的都是真实答案。
02 缺乏商业常识的闹剧
稻盛和夫曾说:“现场有神明。”除了严谨的成分和数据差异性之外,在一线茶饮从业者看来,冰勃朗=植脂末也是无稽之谈。
有新茶饮创业者表示:“说得都太复杂了,我觉得冰勃朗和植脂末最大的区别是,粉末奶茶时代添加植脂末是为了不用奶,产生奶味,是节省成本。现在添加冰勃朗是为了口感,一杯茶饮通常包括66%的茶底,19%的牛乳,冰勃朗基底乳仅占比8%。”
这和最早以“科技与狠活”出圈的短视频博主辛吉飞饱受争议复出后,接受新京报采用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看法类似:“市场上很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向错了,商家一味地利用食品添加剂降低成本,而不是去提升食品风味”。
关于成本,可能是为了测评的合理性闭环,视频中称一瓶30多元的“冰勃朗”,能够调20多杯奶茶,要比牛奶便宜多了。但实际的制作中,一杯原叶鲜奶茶中通常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的含量只有8%,奶茶中奶味的主要来源,是其中的牛乳,占比约19%。
忽略掉茶底和糖等共有的相同成本。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杯500ml的奶茶,需要40ml冰勃朗,约1.5元(30元/1L);95ml牛乳,约2.75元(29/1L),总成本约4.25元。如果全部采用牛奶或者牛乳,根据华鑫证券的测算成本在4.28-5.20元之间。
采用冰勃朗和采用鲜牛奶成本相同,与鲜牛乳成本也仅相差不到1元。作为对比,采用植脂成本仅1.01元,和牛奶、鲜牛乳具有4-5倍的成本差。
这也意味着从商业利益角度而言,采用冰勃朗显然不是为了节省成本。如果冰勃朗等同于植脂末,用更贵的冰勃朗代替更便宜的植脂末,也不符合基本的商业常识。
事实上,冰勃朗替换植脂末,是整个新茶饮行业产品健康化升级的结果。
2022年,喜茶发布首个行业倡议书,呼吁行业全面升级用奶原料品质,普及真奶应用、拒绝奶精,提升行业品质。2023年7月,霸王茶姬宣布在门店使用新基底产品“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之后,行业内其他品牌纷纷跟进。
2023年8月,茶百道上新真鲜奶茶系列产品,强调无植脂末、无反式脂肪酸,主打低脂轻负担。与此同时,喜茶也推出了新茶饮专用真牛乳“3.8源牧甄奶”,并强调这款牛乳“0植脂末、0添加”,同时蛋白质含量3.8g/100mL。
采用更好的原料下,新茶饮品牌的主流价格带也主要集中在12-15元左右。目前,除了霸王茶姬使用的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品牌),其他茶饮品牌虽然未公开使用的非氢化基底乳品牌,但是多数头部品牌的一些产品均会加入非氢化基底乳。
在各家品牌的小程序上,古茗的“云岭茉莉白”原料包括茉莉花茶、牛乳和非氢化基底乳;茶百道的“鲜奶茉莉奶绿”原料也有鲜牛奶和非氢化基底乳。新茶饮品牌添加基底乳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在相对健康化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口感。
比如爷爷不泡茶产品负责人曾表示,基底乳是行业大势所趋,因为仅用鲜奶和茶很难达到浓郁口感,基底乳的出现可以填补口感空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范志红曾在书中写道:“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口感、方便性和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加工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但是在食品添加剂的选择上,不断走向更健康地发展,是整个新茶饮行业不可逆的趋势。
不仅是基底乳,在糖的使用上。2022年11月,奈雪的茶正式宣布在门店全面使用“罗汉果汁代糖”。作为从天然植物罗汉果中提取的甜味剂,不仅具有0热量等天然健康的属性,其本身带有罗汉果的清香,还能丰富现制茶饮最终呈现的口感和风味。
从最早的粉末时代大战植脂末,到鲜果茶时代的代糖寻找,再到如今轻乳茶时代的基底乳革命,整个千亿新茶饮市场,始终在好口感和更健康之间,寻找产品的最佳平衡。
03 走出原料妖魔化
在食品行业,每一种新原料的争议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品牌、一个品类、一个行业的兴起。
赤藓糖醇的代糖争议背后,是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无糖饮料品牌兴起,最终带动整个瓶装水市场的无糖升级趋势。同样地,冰勃朗风波的争议背后,是以霸王茶姬为代表的原叶茶品牌兴起,最终带动整个新茶饮市场的健康化升级趋势。
但是新原料在大范围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受制于市场科普的有限性,和短视频测评博主的浮夸内容,总是会有妖魔化风波产生。
对于冰勃朗风波,从短视频传播的角度来看,将其对比植脂末,拉到一个更具流量和话题性的讨论点,可以降低测评结果的解读门槛,带来更大的流量。有内容从业者认为:“这种方式下,测评数据是客观的,但是解读往往因人而异,受到博主的专业水平限制。”
可能是关注到近些年短视频测评,对于食品原料妖魔化的影响。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
会上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食品抽检司司长孙会川宣布,全国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正式上线,人民群众1年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都可以点选自己关心关注和希望政府部门抽检的食品。
官方下场做测评之外,也有乐观的新茶饮从业者认为:“虽然看似是一个风波,但是将冰勃朗等同于植脂末,说明近些年新茶饮品牌集体去植脂末化成果显著。过去,这个结果主要是局限于圈内,后续要考虑进一步向市场和消费者进行成分科普。”
在科普以外,对于品牌而言,想要真正消除大家惶恐与不安的方式,还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君子远庖厨。资深媒体人魏武挥曾在对预制菜的激烈讨论中提到这个古老的观点在当下不再适用。大抵就是说,消费者愈发趋向于接近烹饪过程,希望在心理距离上得到补偿,将各个步骤都尽可能透明化。
预制菜争议的核心正是源于此,使得消费者在心理层面失去了最起码的把控感,对于新茶饮行业而言,也是相似的道理。基于这种心理,也带来了奶茶健康化的另一种思考:配料表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023年,上海推出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乐柠檬、杭州乐源四个品牌成为首批试点。
该分级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则逐级递减。
同年7月,霸王茶姬还发布“一杯伯牙绝弦里面有什么?”的内容,将其产品中的成分原料全都公示。9月,霸王茶姬正式上线热量计算器功能,支持旗下超30款产品的自定义热量值计算。
此外,喜茶也公开了超过150个产品的配方及营养成分,包含热量、蛋白质、反式脂肪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同时公开了超过120种原料以及具体产地、加工工艺、检测报告等信息。
茶百道也公布了自己产品热量,在上新原叶鲜奶茶的新品时,也进一步注明了热量和咖啡因范围。众多头部新茶饮品牌积极跟进原料透明化,提升整个行业集体透明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压缩原料妖魔化的滋生土壤。
总结来说,这是一场利用了大众食品安全恐慌的流量闹剧,但包括奶茶行业在内,行业快速发展,做健康化转型的时候,如何通过主动的科普减少误解与恐慌,消除对现代食品工业的安全性担忧,也是官方监管和评测机构,以及许多企业需要积极思考的,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