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报道!原来在汉代,日照人就吃煎饼啦!

2025-01-04 2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月3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文博日历》

报道了莒州博物馆的收藏文物

——汉铁鏊子

介绍了山东人吃煎饼的历史

说到山东,很多人首先想到煎饼卷大葱

其实,山东煎饼能卷一切!

今天,我们跟着一个铁鏊(ào)

回顾一下山东人吃煎饼的悠久历史

01

“师傅,俺要一个煎饼!”

“师傅,俺要一个煎饼!”

“好嘞~”

起火,架鏊!

把柴火放进铁鏊中空的“肚子”里

等锅热了,调好面糊

在鏊面上摊平

不用等多久,香气扑鼻而来

热乎乎、香喷喷的煎饼就出锅啦!

这只铁鏊子鏊身圆圆

鏊面微微上鼓

鏊边略微下斜并下折

下面三条腿支着鏊身

这构造,绝对保证受热均匀

△ 汉铁鏊子(左)与现代的老式铁鏊,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没太大差别。

要不是它身上斑驳的使用痕迹

这场景看着好像目前街边随处可见的煎饼摊

由此可见,煎饼在我国的悠久历史

02

你敢信,新石器时代人们就会烙饼了!

作为摊煎饼必不可少的工具

鏊的历史很是久远

不仅从古至今一直在用

连名字都没有变过

早在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鏊的存在

曾有人认为我国的面食技术

是汉代时从域外传入的

但是陶鏊的发现和确认

证明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掌握

传统的烙焙食物技术

03

从“饼”开始,东方面食体系如何建立?

虽然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鏊

但饼的历史却没那么久远

这还要从小麦说起

4000多年前,小麦传入中国

由于古代以粒食为主

最初人们直接将麦粒蒸熟了吃(即“麦饭”)

口感和味道都不如

国产的粟(即小米)和黍(即黄米)

直到汉代

制作粉料的石磨在民间广泛使用

更适合磨成粉食用的农作物麦

替代了黍、粟成为中国的主食

也是这一时期

中国面食制作技艺有了很大提高

出现了品种丰富的“饼类”制品

汉代刘熙的《释名·释饮食》就记载了

蒸饼、汤饼、髓饼、金饼、索饼等名称

对应现代的馒头、面条、烧饼等多种面食

中国饮食文化特别是北方饮食文化

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

东方面食体系也逐渐发展形成

△ 文博日历丨“尝”一口千年前的唐饺→

鏊,一“烙”几千年

在莒县所在的山东日照市

岚山煎饼已被列入

第五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今天你不知道吃什么

不妨尝试一下

用饼薄如纸

香甜可口的煎饼卷一切

一起品味鏊子上的齐鲁滋味

扩展阅读:

原标题:《央视报道!原来在汉代,日照人就吃煎饼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