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是我的眼:“黑暗跑团”追光奔跑
原创 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
跑步对包括视障人士在内的残障人群意味着什么?如何让他们走出家门,开始跑步并爱上跑步?面对这个问题,黑暗跑团给出了答案。为鼓励残障人士积极融入社会,于2016年成立的全国性视障公益陪跑项目——黑暗跑团发起陪跑活动,带领残障人士科学健走健跑、提高身体素质、感受运动乐趣。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黑暗跑团北京站,倾听跑团成员们“以运动无障碍,促人心无障碍”的故事。
黑暗跑团成员在2024贝壳北京马拉松赛事终点处庆祝完赛。图源网络
“最后100米冲刺!”
“刚跑完5公里,超过了妈妈的纪录,我要再跑5公里!”
跑到终点的盲友们兴奋地和志愿者分享着,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个周四、周日的清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奥森)南园的Keep10号跑者驿站都热闹非凡,有很多身着橘黄色、蓝色上衣,背上写着“视障”“助跑”等字样的人,他们是来自黑暗跑团北京站的残障群体和志愿者们。一根绳,两个人,默契配合,跑过一年四季,跑出奥森最亮丽的风景。
黑暗跑团,是2016年4月发起的全国性残障公益陪跑项目,主要服务对象为残障群体,希望通过陪跑活动,让残障人士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黑暗跑团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全国多个城市设有分站,其中北京站成立于2019年,主要活动地点位于奥森南园,截至目前,共有残障人士400余人。
从“走出来”到“跑起来”
周日清早,晨曦微露,视障朋友拿着红白相间的盲杖,在几名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来到奥森南园。他们找到负责签到的志愿者,拿出手机扫码签到。
柏林(右)和志愿者王旭光正在跑步。受访者供图
开跑前,在团队教练的带领下,陪跑志愿者带着自己的盲友,开始跑前热身。其间,时不时能听到志愿者向盲友重复教练的口令,并帮助他们调整肢体动作。热身结束后,陪跑志愿者拉着助盲绳的一端,盲友紧握另一端,一起在红色跑道开跑。
从走出门到跑起来,对于视障人群是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后天视障人群,相较于先天视障人群能力较弱,迈出家门需要很大勇气。
北京站黑暗跑团负责人贺小云曾经助跑过一名盲友。“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夏天,但我看他外露的胳膊和腿都是雪白雪白的,完全没有血色,就像好多年没出过家门一般。”贺小云问这位盲友原因。对方回答说,因为听不准红绿灯的滴滴声,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无法过马路,所以他哪儿都不去。这也更加坚定了贺小云要帮助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的决心。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黑暗跑团的志愿者通常会在地铁闸机口处接送盲友。“从走出家门到地铁站这一段是我最大的挑战,一般都是由我爱人送我上地铁,地铁的工作人员接我,再把我送出地铁口,跑团的志愿者就在那等我。只要进了跑团,我就没什么可顾虑的了。”全盲跑友王学利告诉记者。
很多视障人士和其他残障人士因为热爱运动而加入黑暗跑团,正因如此,他们格外珍惜每一次跑步或徒步的机会。每次例跑活动开始前,大家都会在微信群中通过链接报名,由志愿者统计并安排陪跑员。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决定参加跑步或者徒步,距离一般为5公里、10公里、15公里或半马不等。
与很多盲友一样在按摩店工作的张宏毅,不久前经朋友介绍加入了黑暗跑团,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例跑活动。“在此之前,运动于我是奢望。如今在跑团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能够潇洒自如地跑步,不仅让我快乐、满足,更感到自豪。”张宏毅告诉记者,由于他同时患有视障、听障,志愿者们非常耐心地和他交流,让他感动不已。
张宏毅(左)和志愿者杨亚萍正在跑步。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黑暗跑团北京站的初期目标是在残障人士与志愿者之间建立交流渠道,带领残障人士科学健走健跑、提高身体素质、组织参加比赛、实现运动机会平等,从2021年年初至今已组织活动数百场。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者运动能力弱的残友,跑团活动改善了他们的身体状况,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让健走健跑逐渐变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是后天失明的,此前并没有跑步习惯,自从加入了跑团,我现在已经爱上了运动。”王学利说。
对已形成运动习惯、体质已增强的残障人士来说,跑团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与运动水平。贺小云告诉记者,黑暗跑团目前已与北京市残联、朝阳区残联、中国田协、北京马拉松协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残障人士与志愿者提供免费马拉松比赛机会。项目开展以来,已组织残友们参加了石家庄马拉松、秦皇岛马拉松等不同规模的赛事。
残友胡玉兰从2020年7月份以来一直坚持参加跑团活动。2020年12月13日,她参加了北京公园冰雪半程马拉松赛,以3小时6分18秒的成绩完赛,这是她有生以来最快的成绩。“虽然我跑走结合,也是最后一个完成赛事的,但后边有大巴车紧跟着我,还有许多志愿者陪着我,完美地完成比赛特别有成就感。”她自豪地说道。
在11月3日举行的北京马拉松比赛上,一抹鲜艳的橙色在满眼红色的赛场上格外突出。今年是黑暗跑团第四年助跑北马,北京站有3名盲友参加比赛。贺小云告诉记者,由于志愿者来自各地,需要临时组队培训并磨合,她便根据每个人填报的配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位残障选手,并在各组微信群中分配任务。其中,主陪负责整个小组的跑步配速和战术安排,副陪负责帮忙拿水、拿补给、清障、收队等。整场比赛需要大家共同协力才能圆满完成。
王学利因身体原因错过了本次北马,深感遗憾,但回想起以往的赛事经历,她十分感慨:“站在赛道上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也能像健全人一样和他们在赛道上同步起跑。无论是跑半马还是全马,我希望我至少能参加一次马拉松,我想从天安门广场出发一回。”
在奔跑中感受希望与勇气
牵引绳索的一端是信任,另一端是责任。
为了帮助残障人士想跑步、敢跑步、能跑步,志愿者在黑暗跑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跑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宏毅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例跑活动就是由贺小云陪跑的,“中途她告诉我鞋带散了,然后她就弯下腰给我系鞋带。我特别感动,还有点紧张。”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残障人士和志愿者搭档运动,待在一起的最短时间为30~40分钟,长距离运动可能需要2个小时,因此残健交流成为必然。他们会谈天说地,从工作聊到诗词歌赋。王学利坦言,自从失明以后,自己觉得离社会很远。但加入黑暗跑团后,有志愿者陪跑,还能和他们聊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极大增强了社会参与感。
黑暗跑团活动不仅提高了残障人士的运动能力与水平,还为他们带来了自信与快乐,甚至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疗愈”。贺小云在培训的时候经常告诉志愿者:“我们的服务虽然是公益的,但不是没有标准的。我们不仅有标准,还是高标准。我们要让残障朋友得到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的美好体验。”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志愿者张一涵第一次参与跑团志愿活动是在2022年的冬天。从跟着别人一起跑,到作为正式的陪跑员用助盲绳陪跑,张一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跑团的志愿理念。“主要是激励盲友们坚持跑完全程,尤其在最后阶段,我们会经常鼓励对方,比如会对对方说,最后这几公里有摄影师,大家开心一点儿,笑一笑。”她说。
除了日常例跑活动中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在马拉松赛事上的无私帮助更是让残友们难以忘怀。“我在比赛的时候,一般由5名志愿者陪同,他们有的帮我拿补给、有的在前边开道、有的陪跑,还有的在后边保护我,怕后面的人踩到我的脚或鞋。”王学利告诉记者,“他们陪我们跑一场马拉松,比他们自己跑还累,因为他们需要保障我们的安全,还得时刻关注我们的身体状态,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每次参赛,志愿者都需要自己抽签,自付报名费、车费、食宿费等开支,并用珍贵的名额为残障朋友助跑。
“平凡的人做着伟大的事,伟大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不跑马拉松的人可能不知道北马对一个跑友的诱惑有多大,能够放弃自己的北马成绩来助跑的志愿者,都是平凡而伟大的。”志愿者侯涌感慨。
在相处相伴的过程中,黑暗跑团对于所有成员来说都是无比温馨的存在,他们在有爱的土壤中结出美好的果实。胡玉兰深情地说:“我在黑暗跑团找到了家的感觉,日子也变得更有奔头了。”
每次例跑活动,大家都像参加家庭聚会一样,纷纷带来零食、水果互相分享。“有时候到了夏天,大家带来了四五个西瓜,都吃不完。甚至有游客以为我们在这里摆摊。”贺小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笑得直不起腰。
黑暗跑团成员在2024贝壳北京马拉松赛事终点处庆祝完赛。受访者供图
唤起更多人对残障群体的关爱与支持
黑暗跑团活动不仅促进了残障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引起了社会对残障群体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张一涵告诉记者,自己最初是在“志愿北京”上搜索跑步时发现并加入了黑暗跑团。当时跑团的成员还不算太多,只有两个微信群,现在已经增加到五个微信群了。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小宣则是从学校青协的公众号文章中了解到黑暗跑团志愿活动的,随后她加入了跑团参与后勤服务。如今,像他们一样加入跑团从事公益的年轻志愿者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北京站的志愿者一共有2000多人,其中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的志愿者有1500多人,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据了解,通过创建残健共融的平台,跑团推动不同群体以平等交流实现互助互爱,不但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帮助,也让志愿者们在健康生活、强身健体的同时,收获了成就感与认同感。
“我的同学们都知道我在跑步,我也会发一些跑团活动的正能量朋友圈,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有信心继续坚持光荣且正向的志愿活动。”张一涵说。在自己的影响下,她的室友也加入了跑团志愿者的行列,“不论是盲友,还是肢体或精神上有障碍的朋友,我们都能一起享受生活,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不仅如此,黑暗跑团运动平等的理念也贯彻到了日常活动组织中,残友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志愿者,都在积极为跑团、为社会作贡献。残障人士不再只是简单的被大家照顾的人群,他们也成为志愿者,有机会回馈社会。
刘康羽是北京黑暗跑团的“团宠”,他患有脑瘫与左眼视障,运动功能受限,但因为贺小云的一句请求,刘康羽每天都认真地在各群发布例跑活动报名链接。他非常热爱团队,热衷于参加跑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只要跑团有活动,我一定去。”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每周四、周日的早上,刘康羽都会出现在奥森南园参加锻炼,成为跑团出勤率最高的团友之一。
刘康羽的母亲刘淑红每次带康羽来参加例跑活动,和大家熟悉了之后,渐渐地也承担了很多志愿者的工作。比如,她每次都在地铁站内耐心等待需要带出地铁站的盲友,一趟趟地从地铁站台上把盲友接到地铁闸机口,再交给志愿者。哪怕自己的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活动,她也会准时来到奥森,帮助其他盲友锻炼。
贺小云表示,黑暗跑团也安排了各种回馈社会的志愿活动。跑团会不定期组织盲友去敬老院献爱心,陪孤寡老人说说话或者帮老人按摩按摩。这样的活动激发了盲友们心中的大爱,心态也变得越来越积极、阳光。
此外,跑团经常组织手语教学,请来热心的专业手语教师教大家手语。小宣感动地说:“手语课的刘老师教得很专业,虽然老师是听障跑友,但他很厉害。我上过一次课,下次见面时就能记得我。”
受访的志愿者们表示,他们在跑团活动中积累了和听障人士相处的经验,学会了一些手语,也加强了沟通能力。“自从学会手语后,我觉得世界好像又打开了一扇窗,我能看懂他们的手势,能跟他们交流,慢慢地融入他们,他们也会更拿我们当‘自己人’。”贺小云说。
黑暗跑团的丰富活动让残友们开阔眼界,结识了更多的志愿者,在社交的过程中锻炼了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也更能融入社会。贺小云认为,每个志愿者和残障人士身上都有跨越自身障碍、挑战自我极限的励志故事,无法用“最”字形容,在自己十年的志愿生涯里,每一刻每一秒都弥足珍贵。
除了残障人士,黑暗跑团中还有一些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需要志愿者在和孩子沟通时保持极大的耐心以及专业的知识。在接纳这批“来自星星的孩子”之前,黑暗跑团还邀请了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了解怎样避免出现突发情况,一旦发生情况应当如何应对等。
黑暗跑团的志愿者们用平凡而伟大的举动,帮助残障人士共同奔跑在同一片蓝天下。
胡玉兰(左一)与志愿者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胡玉兰呼吁更多残障人士能和自己一样,走出家门,在结交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人相处的同时,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打造积极的生活态度。“黑暗跑团的志愿者们陪着我们,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运动的陪伴。大家互相帮助,残健结合,这不挺好吗?”胡玉兰笑着说。
“希望我们的爱心能给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注入力量,让他们充满无畏前行的勇气。也希望更多人加入我们,只有大家一起携手向前、互帮互助,才能共建和谐社会。”贺小云说。
本文来自《中国妇女报》2024年11月30日4版,原题为《你是我的眼:“黑暗跑团”追光奔跑》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龚怡臻
原标题:《你是我的眼:“黑暗跑团”追光奔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