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守护青春——远离网络犯罪,别当“工具人”

2024-12-31 17:54
陕西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SUMMER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隐藏着一些危险的陷阱,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近年来,未成年人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案情简介

小明(化名)是一名 16 岁的中学生,在一次上网过程中,看到有人发布 “高价收购银行卡,轻松赚钱” 的信息。小明由于零花钱较少,被高额报酬所吸引,便将自己的银行卡出售给了对方。后来,小明的银行卡被用于电信诈骗活动,警方通过调查锁定了小明,并以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犯罪对其进行了处罚。小明不仅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还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法官普法

未成年人涉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犯罪

的常见情形

1.出售、出租社交账号

一些未成年人在利益的诱惑下,将自己的微信、QQ 等社交账号出售或出租给他人。这些账号往往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而未成年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2.参与跑分活动

利用自己的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为他人进行资金转移等操作,以获取一定的报酬。一旦参与跑分,就会沦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陷入此类犯罪

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通过开展法律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让未成年人了解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犯罪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注未成年人网络行为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了解孩子在网上的社交圈子、浏览内容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孩子沟通并加以引导。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榜样。

提高警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教育未成年人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上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等重要信息。提醒他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网络邀请和承诺,避免陷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共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和成长空间,让他们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远离犯罪的阴霾。

原标题:《守护青春——远离网络犯罪,别当“工具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 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
    • 国台办回应美国务院更新美台关系现况
    • 诺奖得主利用AI取得酶设计领域重大突破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61.3亿元,合计18541.74亿元
    • 国漫之光,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现暂列世界影史票房榜第九
    •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哪个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