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雪域童年志愿者手记|同济师生:心灵的疗愈与滋养,是一场双向奔赴
【编者按】
今年,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上海联通共同主办的“雪域童年”公益支教行动,迎来了“十八岁成人礼”。
本届围绕“数智未来 智启童心”这一主题,聚焦乡村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和身心发展,汇聚了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多元化背景的志愿者,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不同以往的是,此次还多了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校力量加入。在“关注心灵成长”的愿景下,今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成为了“雪域童年公益基地”。
由此,初冬,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昶、青年教师王倩以及博士生陆紫娟和硕士生胡宏静也来到了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巍宝山乡的建设小学。她们的课堂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有着超高的“抬头率”和“举手率”。
其中,陈昶为孩子们带来了发散思维共创故事的“艺术赏析课”。她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在成长中理解孤独,克服孤独;陆紫娟带来了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的“抗逆力培养课”,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区别以及双向沟通的重要性;王倩的“情感感知课”则教孩子学会掌控情绪,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个情绪都有它独特的功能,以此让学生了解成长中的情绪、正视情绪,最后有效地管理情绪;而胡宏静的“情感手工课”也希望通过制作趣味扭扭棒手工作品将孩子们的视线从网络的虚拟世界拉回到身边的世界,并从近处发现爱、感受爱和表达爱,以达成与周边世界的情感联结。
另外,在与学校多位班主任和老师们的交流座谈会上,对于当地孩子们面临着隔代养育、留守单亲、家庭教育缺乏等困难问题,基于专业经验和当地情况给予了参考建议。
一起来听听同济师生此次作为“雪域童年”公益支教志愿者的经历和感受吧!
陈昶:心灵的疗愈与滋养,是一场双向奔赴
这次参加澎湃新闻和中国联通发起的雪域高原支教活动,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感触非常多。
这次支教活动的一大主题是心灵疗愈,希望我们这些从城市里来的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给山区的孩子们开展文学艺术和心理疗愈的工作,但真正来到这里,就会发现,心灵的疗愈与滋养,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过程,大家都在相互学习与共同生活中获得了成长。
记录的影像中,可以看到一张张稚嫩、懵懂又清澈的眼睛,相信没有人不会被打动与感染。但最关键的一定不是摄影技术,而是一个个充满好奇、活力的生命走进了我们的照片里。
我上的两节课是与文学童话有关的内容,主题是“成长”。面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一开始我真的不确定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否认识童话作品里的字,就更不用说能不能理解它们的意思了。习惯于在大学课堂中为本科与研究生同学上课,却真的不一定能将这样的课上好,我内心非常忐忑不安。但是,随着我讲着故事变成大家一起讲故事,所有的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进来,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讲故事的人”,小朋友们渐渐懂得“成长”是什么。《孤独之旅》中小康的故事变成了自己的故事,小朋友们口中的“成长”也从最开始的“变大”“变高”而更加丰富起来:“变坚强”“变勇敢”“不怕疼”“有责任”“有爱心”“变伟大”......在每一位小朋友的讲述中,“成长”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课堂,也深深启发了我,教育可能就是一场一起成长的过程吧。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也在思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同济的老师和同学加入进来,我们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也需要将自己的生命不断打开,看到更多、更丰富的世界,和更多的他人产生连接,让生命在广阔的世界中变得更加饱满、有意义。
王倩:为爱而来、疗愈成长、润心育人
因事聚人,“联通”滇沪,为爱而来
迎着朝阳,踏着晨曦,我们走在云南建设小学的操场跑道上,迎面跑来了两张纯真的笑靥,甜甜地问我“老师你几岁啊?”“你猜呢”“21岁?”这段对话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8年前。说来真巧,那年正是我人生第一次到云南。彼时,我作为一支北大支教团的领队去到了昭通市彝良县民族中学进行教育帮扶工作,留下了极其难忘的美好回忆。那次支教我主讲了心理和素拓两门课,孩子们对心理课展现出了无比的热情、好奇和投入,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以及孩子们对心理学的需要,这也成为后来我保研选择转向心理学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荏苒之间,我已博士毕业,从青涩学生成长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很荣幸初至上海就有机会因着澎湃新闻和上海联通主办的“雪域童年”公益项目,和十几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才俊相聚结缘,以爱之名联通上海和云南两地,作为志愿者共赴七彩云南,在南诏巍山这片热忱土地谱写属于我们的新故事。
数智启蒙,疗愈成长,心潮“澎湃”
澎湃新闻携手上海联通开展的“雪域童年”公益项目而今已走过了十八年,其初心是把这么大那么美的世界借由优秀的志愿者们带到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身边。这份坚守了十八年的善意和大爱着实令人钦佩、叫人动容,自觉能参与其中是责任、是使命,更是荣光,是幸运!
今年的支教以“数智未来·智启童心”为主题,我们支教团的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编程、AI写作、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课程,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心理健康课程,以及手工制作、艺术赏析、体育活动等趣味文体课程。我们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丰富课程,给孩子们带去数智的启蒙、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充盈。
与此同时,孩子们也给我们带来了震撼和疗愈。在和孩子们同吃同玩、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蓬勃的生命力、对知识的热切渴望和人之初的纯粹良善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孩子们会窝在草丛里寻觅奥秘,在烈日阳光下肆意奔跑,在见到我们时略显羞涩的问好,还有那课堂上举起的数不过来的小手......可能是因为云南海拔较高、日照较强,肆意奔跑在阳光下的孩子们的皮肤大多是那种健康的小麦色,这衬得他们的眼神越发明亮澄澈、笑容愈加灿烂动人。感谢孩子们,他们眼中的光、他们身上那股子野蛮生长的劲儿和由内而外透出来的灵气儿,也让我们很多志愿者重温重拾了生命原初的热烈真粹和心潮澎湃。
“同”心“济”世,润心育人,生命传承
“雪域童年”公益项目的初心愿景与同济大学“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精神内核十分契合,正因此我所在的人文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特别派出了来自心理和中文的四位师生去到巍山,给建设小学的孩子们讲授心理和文艺相关的课程、同班主任老师们就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进行座谈交流。
秉承着人文学院“人文化成,同济天下”的院训,结合我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和孩子们的发展需要,我准备了一门名为“情绪感知课程”,主要通过互动游戏、电影赏析和真实故事等方式,邀请孩子们去认识和悦纳自己的情绪,并分享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管理情绪的小方法,带着孩子们做腹式呼吸和放松训练,希望帮助他们慢慢成为知心智慧的有“情”人。在与班主任老师们的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当地孩子们面临着隔代养育、留守单亲、家庭教育缺乏等困难问题,我们基于专业经验和当地情况给予了一些参考建议。
最后,我们真诚地盼望此次支教之行在给孩子们送去知识的同时,能够传承育心成人的生命能量,在他们柔软而宽沃的心上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我们每个志愿者可以给他们呈现生命的多元可能性,让他们发现原来人可以有那么多种多样的活法,原来外面的世界是那么辽阔精彩,原来他们离我们、离更大的世界也许并没那么遥远。如果可以,真心期盼他们可以发自内心地为自己、为家人、为家乡、为祖国更光明绚烂的明天好好努力,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生命闪光!祝福孩子们,也相信孩子们!最后的最后,祝福“雪域童年”这场关于爱与生命力量的传承之旅不断赓续,越走越宽广、越来越光亮,希望在路上,我们在路上!
陆紫娟:教育更是激发潜能,一人影响另一人的过程
在云南巍山建设小学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上,是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美好画面。
很荣幸我参与了本次“雪域童年”支教活动,为六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关于“沟通和抗逆力培养”的课程。课堂上,我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沟通的重要性,并通过叙事技术让孩子们去创造他们如何面对挫折的故事,孩子们所表达出来的善良、真诚、积极求助和坚毅等都是他们面对挫折时可能需要的品质。孩子总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力量!
在与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心灵的触碰。这次支教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感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潜能,一个人影响着另一个人的过程。孩子们的每一个创意和善良的想法,志愿者每一次真诚的分享,都是生命影响着生命的瞬间。我无比感动和满足,为这几天中每一个笑脸和互助,为每一个新的体验和分享。
雪域的童年,是纯净而坚强的。作为志愿者,我在这里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胡宏静:网络世界外,乡村孩子需要更为丰富的“附近”
回想拉着行李箱来到清澈的云南大理巍山县时,已经过去近一周,蓝天白云红色跑道绿色操场,一切都告一段落,但记忆就像建设小学孩子们的眼睛一样,澄净而又鲜亮。
走进建设小学,我带去的是一门以“爱的五种语言”为主题的情感手工课。科技发展迅猛,网络遍布全国。行前初探,小朋友们也较早地接触了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媒介的互联网世界,拓宽视野之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使用和沉溺虚拟的现象。如学校班主任教师所言,长久以来,乡村教育以“走出去”为主要目标,网络虽逐步打开乡村儿童看世界的窗口,随之带来的还有差距意识引起的心理失衡,甚而儿童行为偏差等问题。
虚拟网络带有滤镜的远方总能激发儿童无限的想象,而不经正确引导的儿童认知或许会导向一种逃避现实的幻想。附近,反而变成一种无法被感知的存在,使得他们失去精神的倚靠。“爱的五种语言”情感手工课,意在经由手工创作和情感表达的结合,通过制作趣味扭扭棒手工作品将孩子们的视线从网络的虚拟世界拉回到身边的世界,并从近处发现爱、感受爱和表达爱,以达成与周边世界的情感联结。
手工课堂上,小朋友们对第一次制作扭扭棒手工作品表示新奇。与小朋友们一起制作扭扭棒花朵的过程中,我不断鼓励他们在手工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身边同学的帮助或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同学。制作完成后,也可以将所制作的花朵作为礼物送给任意想要表示关爱或感谢的人。课后与小朋友们的交谈中,得知家人、(支教)老师、朋友、同学等等都成为小花朵的不同去向。对于孩子们的正向反馈,我欣喜不已。
于乡村小学的小朋友们而言,网络世界之外,“附近”应当有更为丰富的值得交付专注和行动的事情。而彼此的相互扶持又是携手并进、共同成长极为重要的前提。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一群人总要比一个人走得更远一些。就如同乡村教育,任重道远,多方的合力始终要比独自勉力强撑要更为行稳致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