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报:中国足协“减负”,职业联赛迎新
2024年12月最后1天,筹备中的“中国职业足球联盟”还在尽最大努力“争取春节之前挂牌营业”——无论是中国足协主席宋凯还是副主席杨旭,近期总结2024赛季、展望2025赛季时多次强调新赛季职业联赛的改革设计,而“中国职业足球联盟”正是中国足球改革顶层设计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理想状态下,百余人构成的中国职业足球联盟与中国足协“同级”,双方既分工又合作:中国职业足球联盟及其下属赛事公司运营各级职业联赛(包括女足联赛),中国足协则专心打理国字号球队、青训及社会足球事宜,这是“管办分离”更进一步的新形态,也是职业联赛“共商、共治、共享”,以参赛球队利益为重的必然选择。
目前尚未有明确政策将中超公司“平移”至中足联所辖赛事公司,而在12月下旬的联赛工作会议上,中足联筹备组组长李克敏已经亮相,经俱乐部代表选举出的议事委员,也自然成为中足联理事会代表人选。
对中国足球而言,尤其是高压反贪反腐背景下(中超公司历任6名董事长全部落马),中足联终于等来正式亮相这一刻所蕴含的意义,绝不亚于国字号球队在洲际赛场拼回一项亚洲冠军的荣誉,要知道中国职业足球联盟的筹备与成立过程岂止一波三折。
“管办分离”早在2010年就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改革方向。在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当中,就已明确“建立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理事会,负责组织和管理职业联赛,合理构建中超、中甲、中乙联赛体系”,“中国足协与职业联赛理事会互派代表交叉任职,参与相关问题讨论和决策”。但随后10年,“中国足球职业联盟”始终未能正式成立。尤其2016年“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筹备会议之后,筹备组历经多次重组,如今以受贿罪被判无期徒刑的陈戌源2019年出任中国足协主席,他牵头力推“中国职业足球联盟”挂牌,亦因独立法人社团登记成立过程中“出现手续问题”未能获批。
手续问题即“中足联自身性质及注册名称等相关问题”,职业联赛理事会不可具有“营利”性质,因此商务事项均需由其下辖赛事公司办理,而对职业联赛乃至各参赛主体(俱乐部球队)而言,商业利益基本等同于“生死大事”。
2024赛季三级职业联赛当中,中超联赛与冠名赞助商签下3年协议、与视频平台签下5年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2025赛季商务开发空间巨大,而“继续高压整治假赌黑、加大清欠力度维护参赛主体合法权益”,都是打造职业联赛健康形象、以便收获商业利益的决定性因素。职业联赛尤其是中超联赛的品牌价值,本就应当根据广大球迷群体的热情决定:中超联赛2024年现场观众超过466万人次,场均观赛人数接近两万人,北京国安、成都蓉城、上海申花这3个主场场均观赛人数超过3万;中甲联赛全年现场观赛观众超过228万人次,大连英博主场对上海嘉定汇龙的比赛则吸引超过6万名现场观众,刷新中甲联赛上座人数纪录。尽管中乙联赛全年现场观赛人数只有64万人,但面对千万级别的球迷基数,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显然还没有进入与之匹配的价值区间。
中国足协上周给出的2025年赛历显示,新赛季总共30轮的中超联赛将于2025年2月21日开赛,11月22日结束,中甲联赛于3月15日至11月8日进行(8月17日至9月12日为间歇期),中乙联赛3月22日至10月26日进行(8月4日至8月22日为间歇期),以便为比赛任务繁重的各级国字号球队留出集训时间:国足有世预赛及东亚杯要打,U23国足9月出战亚洲杯预选赛,U20国足2月征战亚洲杯赛(比赛在深圳举行),U17国足则于4月赴沙特参加U17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
国字号球队是中国足球门面,职业联赛则是中国足球根本,两部分内容相互关联促进而非内耗才能保障中国足球由低谷向上爬坡。在足球世界,职业联赛更是足球产业链的源头所在,为符合观众观看足球赛事之需求,职业联赛才不断催化这条产业链上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因此不难判断,2025年“中国职业足球联盟”的成立,及其下设赛事公司的运转,亦将与“球迷满意度”直接挂钩。国足冲击世界杯是阶段战役,联赛固本培元则是长远战略,长期以来中国足球被球迷所诟病的“恶性循环”当然不会因为中足联的成立而消失,但由专业层面入手“协助”中国足协“分权”(抑或“减负”),这样的顶层设计也可见中国足球在不断“试错”道路上的良苦用心。
一个与中国足协平级的职业联赛联盟,究竟能给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带来何种转变,取决于职业联盟的权力边界——至少“为球迷、俱乐部和球员服务”的办赛宗旨,是值得球迷期盼联赛向好的最根本理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