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说真的,脖子保暖的重要性被远远低估了
原创 努力不低头的 丁香医生
大家有没有这样体验:
想买个冬装,却发现现在的时尚不分季节,喜欢设计圆领方领低领大露背,身子挺暖和,脖子那里却空空荡荡的。
脖子处的颈动脉和颈静脉,是人体热量交换的关键部位之一。在寒冷环境下,如果颈部没有保暖,身体会通过颈部迅速丧失热量。
就相当于保温杯没盖盖,暖气快速从身体流走,身上穿再厚都不管用。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e0234754-1718-4a9c-af3b-a04b2be39308.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家里、办公室里感觉还好,但出门倒个垃圾、下楼拿个外卖,寒风呼呼往里脖子里灌,那叫一个酸爽啊,直接给人冻一激灵,没走几步就眼泪鼻涕就要狂飙了。
更关键是的,脖子被「冷」到了,不仅身上不暖和,还会导致肩颈酸痛、头晕脑胀不舒服等问题。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e83f0345-e6ec-4822-9998-9f6c035c5a3e.jpg)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尤其本身颈部就有退行性病变的情况下,寒冷对脖子的杀伤力还会更大。
老规矩,原因讲完给解决方案,日常肩颈容易酸痛不得劲的朋友,一定要看完啊。
脖子比你想象中更怕冷
颈椎越弱越怕冷
我们通常用「后颈一凉」来形容某种不幸的预兆,实际上是真的有点科学道理,这就是脖子遇到寒冷侵袭后发出的警报。
请看 VCR——
看似纤细的脖子,其实结构非常精妙复杂,涉及到多种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同工作,既需要承重又需要运动。
颈椎由 7 块椎骨组成,每节颈椎之间有一对上、下关节突关节,共有 12 个关节突关节腔。
关节腔内有充盈的关节液,相当于机器的润滑油,在日常生活运动中起到缓冲、减震和保护作用。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aa343ef8-ee06-4330-9d51-7db6911a3fae.jpg)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在寒冷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同时还会减少关节液的分泌,这时候颈椎活动就会失去部分保护。
关节液减少,关节软骨会缺少营养滋润,再加上周围的血液循环变缓慢,炎症代谢物质更加难以清除,最后共同作用产生疼痛、不舒服的症状。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7da69274-4665-4baa-87f2-24d84946ef0c.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寒冷会提高神经的敏感性,导致对外界感官刺激的疼痛感知增强[2],妥妥属于伤害加层了。
对代谢正常、光滑健康的正常关节来说,这点寒冷刺激构不成威胁,日常活动也不容易受到影响。
但是,作为一个资深地铁海马人、工位基围虾,谁敢说自己颈椎全新无暇一点毛病没有啊!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756dc0b8-f010-43da-8aeb-ed3e9bee3672.jpg)
图片来源:网络
平常长期探着脖子看电脑、低头玩手机,又或者喜欢瘫躺在沙发床上 ,天天顶着 10~54 斤的头颅,颈椎和肌肉都在长期「负重工作」,早就过劳磨损、工伤累累了。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b11da17c-0dde-426d-903c-5748d3bba31a.jpg)
有研究指出,当头部前倾 15 度时,颈部承受的力量增加到 24 斤;前倾 30 度时,增加到 36 斤;前倾 45 度时增加到 44 斤;前倾 60 度时增加到 54 斤。
图源:参考文献[3]
为了抵御寒冷,人们往往会耸肩并紧绷颈部肌肉,这种不良姿势可能导致颈部肌肉进一步紧张。
还有筋膜赶来帮倒忙:脖子吹了冷风、水喝少了又或者情绪紧张低落,筋膜会「热胀冷缩」,把包裹在其中的肌肉从四面八方压缩,加剧肌肉紧张。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71fc45fb-2924-4212-8ce9-db36944450f4.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长期下来,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差、炎症代谢物堆积,最后寒冷再来个寒冷攻击——脖子可不得直接原地摆烂,肩颈酸痛、头昏脑涨找上门,甚至还可能发展成关节炎。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f3bca6e3-8547-48c1-aaed-5d90398c0558.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更别提咱们的父母,本身年纪上来了,身体各项机能如血液循环、血管收缩功能都更弱,经年累月下来颈部关节磨损程度高,对温度变化更敏感,也更怕寒冷刺激。
(当然我相信父母的保暖措施肯定比咱们做得到位,不信可以拉到文末建议比对看看
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
肩颈疼痛的风险更高
长时间的冷风或寒冷环境还可能导致肌肉、皮下组织可能出现慢性炎症,导致酸痛,通常表现为脖部运动受限,转头困难。
还有不少研究认为冷暴露和肩颈疼痛相关。
一项发表在 BMJ 公开杂志上的横断面分析研究发现,寒冷暴露与长期肩颈疼痛(> 3 个月) 之间存在关联[4]。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905bd278-69df-4f0c-baf7-635becaf28ae.jpg)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作者采取了挪威特罗姆瑟研究第六次调查(2007~2008 年)中的数据,共有 6533 名 30~67 岁的男女性参与。特罗姆瑟市属于沿海气候,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室外温度低于 10°C,气候寒冷。
通过体检和健康调研问卷的形式,在排除年龄、性别、吸烟、精神压力和体力工作影响后,研究分析得出结论:
在寒冷环境中工作 ≥25% 的时间与慢性疼痛(持续 ≥3 月)有显著关联,包含颈部、肩部和腿部疼痛。
还有一项发表在《国际职业与环境健康档案》上、针对瑞典建筑工人的前瞻性研究也有相似结论:经常在冬季户外工作的人,患颈部和下背部疼痛的风险更高[5]。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b29050cb-a96e-4ea6-9b53-b7b7adbb4486.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当然了,咱也不是生活在北欧,加上北方朋友有暖气,南方朋友有一身正气,生活环境没那么寒冷。
但有一个特殊场景,人人都可能遇到,不信帮你回忆一下:
清晨,你从 1.5X1.8 的小床上醒来,睁开眼,却发现自己肩膀僵硬、脖子无法动弹,彷佛变身丧尸。
要是强制开机转动脑袋,很可能咔吧就把脖子给扭了,收获一整天的后脑勺和脖子剧痛。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db4b2afd-f7e3-48a4-b8fa-ab1133388966.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晚上明明睡得挺香,怎么起来感觉像被人打了一闷棍?难道是落枕了?
不,还有一种可能是晚上睡觉时脖子胳膊都露在外边,冻着了导致「抽筋」。(绝对不是给不想起床上班找的借口。
寒冷是抽筋最常见的诱因,可直接刺激肌肉,引起其强烈收缩,血管突然痉挛。
哪怕睡前过得严严实实,但半夜翻个身,温暖结界被打破,肩膀和身体两侧漏风冷飕飕的,就容易中招(尤其是没有暖气的地方。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52963967-d9ae-458d-859f-b5de89b18c98.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红楼梦》中有一著名桥段,说得就是这个事:
宝玉晨起来到潇湘馆,看到湘玉把手臂露在被子外面,连忙把被子给人拉上,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
从人情世故看,这个行为是真暖男,建议广大有伴侣的同学学习。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cd162e58-8df1-44a3-b991-504941b3a6c6.jpg)
图片来源:网络
但从现代医学看,如果颈椎已经发生退行性病变,那光盖被子是不够的。
保护脖子
需要保暖更需要动起来
保护脖子不受冻,日常需要注意这 4 个方面:
1. 冬季大风雨雪天气多,出门记得带上围巾、帽子、口罩;
2. 穿露肩、露脖子衣物时,记得额外加一条披肩;
3. 睡觉时把脖子、肩膀盖严实,担心睡觉翻被子的话,可以用小毯子裹住脖颈处;
4. 吹冷空调、风扇时,不要把脖子对着出风口;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3070853a-98e8-4a05-8b44-608267f6e048.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但更重要的,是动起来!总是低头、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弹,脖子长期血供不足,普通保暖措施解决不了问题。
需要的是锻炼肩颈部肌肉,让肌肉把更多血液泵到关节腔里,颈椎才能真正「暖起来」,舒服起来。
记得把这篇文章 转发 到「相亲相爱一家人」,让更多人知道脖子保暖的重要性。
年底了,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痛,过个好年。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a51e0fc6-3b11-4243-a436-5a350126297e.jpg)
图片来源:网络 + 自己做的
本文审核专家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05aad63a-d6e1-4e21-9788-47a36e865f21.jpg)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20241230/011cb852-e572-46c4-a729-e0cfa06614dc.jpg)
参考文献
[2] Levick J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and exchange in synovial joints. Microcirculation. 1995 Sep;2(3):217-33.
[2] Foulkes T, Wood JN. Mechanisms of cold pain. Channels (Austin). 2007 May-Jun;1(3):154-60.
[3] Hansraj, K. K. (2014). Assessment of stresses in the cervical spine caused by posture and position of the head. Surg Technol Int, 25(25), 277-9.
[4]Farbu EH, Skandfer M, Nielsen C, Brenn T, Stubhaug A, Höper AC. Working in a cold environment, feeling cold at work and chronic pain: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Tromsø Study. BMJ Open. 2019 Nov 11;9(11):e031248.
[5]Lewis C, Stjernbrandt A, Wahlström J.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ld exposure an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23 May;96(4):565-575.
策划制作
策划:曾曾 | 监制:Feidi
插图:见标注 | 封面图来源:坂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