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听读《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之十一:牧草

2024-12-29 16: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主题报告文学

《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

三、初心·大家只有干在一起

雨水渐渐多起来,苏醒的高原万物勃发。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海拔约4500米的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堆乡岗巴羊草牧业生产基地,万亩麦草随风掀起阵阵绿浪。

洛桑,如今在基地里工作。6年前,他还迎着初升的太阳,带上糌粑袋,挥舞着羊鞭,跟在羊屁股后面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去寻找那鲜嫩的青草。

阳光把洛桑的影子留在身后,拉得老长,投下祖祖辈辈生活的模样。

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高寒的气候,导致大部分地方的青草瘦薄。牧民想要致富,牛羊多了,草场遭殃,生态滑坡,还时常出现不同县乡之间因为争夺草场而矛盾不断的情况。

草,是牧民的命,也是生态的底。

当地群众不曾想到,这片贫瘠的土地,牧草能够疯长,牛羊如此肥壮。嘿,梦里都是笑……

2016年,草业专业技术人员刘昭明从松花江畔来到珠峰脚下。在下乡调研的路上,他看到了乡亲们在荒滩上刨食的模样以及这块土地能够孕育的梦想。

正值脱贫攻坚决战时期,如何让牧民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既缓解草畜矛盾,又推动牧业转型升级,在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日喀则市确立了100万亩人工草地、年产100万吨饲草的“双百万”目标。但是技术上有难题,种草产量提不上去。

瘦瘦高高、戴着眼镜,朴实得如一粒青稞的刘昭明,接到的任务就是攻关高寒草地技术瓶颈,提高人工草地产草量——这是关系广大牧民脱贫奔小康的大事!

本期朗读:李振

点击链接上方收听本期朗读↑↑↑

(来源:西藏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