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土地和稻谷

2024-12-31 11: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有这样一位科学家,活跃于田埂之上。他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的贡献却深深扎根于每一寸土地,他用稻谷、汗水、泥土滋润了亿万人。

他就是卢永根,一位将一生献给土地和稻谷的“布衣院士”。

2019年,身着绿色毛衣的卢永根院士

卢永根院士的故事,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香港。

家境殷实,起居富足,出行有轿车,轿车上坐着一个身穿双肩带的西裤配白衬衣、脚着时髦高帮鞋子、头发整齐光洁的一副小少爷模样的少年,这就是童年时期的卢永根。

卢永根(左一)与父亲和哥哥(1937年10月,香港,时年6岁)

家境殷实的他,本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1941年12月25日,日军飞机及炮兵集中火力对英军阵地狂轰滥炸,港督宣布投降,这是一个“黑色圣诞日”。日军横行街头,百业凋零,卢永根的父亲也失去了薪水丰厚的律师职业。万般无奈,卢永根和家人被迫逃回老家广东花县。在这段时间里,卢永根第一次见识到农村的贫苦,第一次感受到当“亡国奴”的屈辱。其间,父亲卢国棉给卢永根来信:

身劳苦学

既买锄头又买书,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儒者半为农

好一个“半为儒者半为农”!这两条家训像稻谷深扎土地一样在卢永根的内心深处扎根。

两年之后,卢永根和他的兄弟姐妹陆续回到香港,不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香港结束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据时期”。卢永根没有选择外国人开设的英文书院,而是选择在香港岭英中学求学,后转学香港培侨中学。1949年8月,卢永根考入岭南大学,后成为农学院团支部成员。

岭大农学院团支部成员(前排左起:卢永根、肖俊铭、黄佩瑶、徐雪宾、吴秋雁)

1952年底,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岭南大学康乐校园变成了中山大学的校园。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卢永根听从组织的安排,进入华农学习,成为华农首届毕业生。

卢永根进入华农后的一切生活,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就是农学家、“中国稻作之父”——丁颖。丁颖是广东茂名人,曾经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1955年被聘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新中国最早的院士之一。

1953年8月,卢永根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服从组织安排,卢永根留校工作,分配他担任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助教。1957年,丁颖成为中国农科院首任院长,因此离开广州去了北京。1961年,丁颖力排众议,选择昔日的学生卢永根作为自己的科研助手。

“真是知我者,唯丁颖老师也”卢永根感叹道。

随丁颖院士(左三)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右三为卢永根)(1963年8月)

丁颖老师的学习热情、勤恳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卢永根。丁颖老师逝世后,卢永根回到广州,被组织安排负责主持总结丁颖教授未完成的工作。1976年卢永根参与撰写《中国水稻的光温生态》,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来有诸多“挣大钱”“谋高位”的机会摆在卢永根面前,卢永根选择坚守在华南农业大学,坚持恩师丁颖未竟的事业。1993年,卢永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的“特异亲和基因”理论,解决了籼稻和粳稻杂交不育的问题,为杂交稻的高产和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研究,不仅在国内得到验证,更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卢永根的感召下,很多年轻人学成归国、扎根故土。当中就有知名学者、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刘耀光院士,成就了“一门三院士”的学术界佳话。

卢永根被称为“布衣院士”,不仅因为他简朴的衣着,更因为他朴素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卢永根的生活方式是“夏天靠风扇续命,冬天烧水洗澡”,他的同事也曾开玩笑道:“卢院士过的是最穷的科学家生活。”很难想象,获得中国科学最高成就的卢永根,一直坚持着这样节俭、节约的生活。他的开支中,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就是捐款。

退休后,卢永根和他的老伴把880万元积蓄全捐给了学校,设立了奖学金,支持农业教育。他的生活,是对“科学家”这一身份最深刻的诠释。有人说卢永根太傻,他只是笑呵呵地说:一切为了土地,一切为了农民。

其实在卢永根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面对华南农业大学人才断层的困局,卢永根亲自阅读每个人的档案,通过谈话考察每个人的品质。顶住压力,他打破人才匮乏的现状,力主破格晋升了八名青年才俊、学术骨干,其中五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华农八大金刚”的称号应运而生。“选贤用才”“大胆提拔”是卢永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

华南农业大学校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迷失于物质和名利。卢永根的故事,却像一股清流,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他用一生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伟大的事业。

《布衣院士》一书正式出版后,社会反响良好,影响深远,卢永根院士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每一位读者。作者陈晓琳是导演、编剧、作词人、主持人、作家,曾获全国金话筒主持人金奖——全国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布衣院士》一书于2024年12月底获第六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优秀传记作品奖,这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最高荣誉。

今天,我们推荐《布衣院士》,不是为了歌颂一个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一个人如何用朴素的一生,支撑起无数人的温饱。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的生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信仰和坚持。让我们一起,从卢永根的故事中,学会如何用生命去守护我们所爱的一切。

《布衣院士》

陈晓琳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布衣院士”卢永根为农业科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勤奋耕耘的一生,全面呈现他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科研人才培养作出的巨大贡献。全书有着丰富翔实的史料,其中不乏首次公开的一手材料和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史料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

原标题:《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土地和稻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