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携手国际顶刊,首届PHBS-IER会议在北大汇丰举行!
原创 PHBS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12月22日至23日,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国际经济评论》(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IER)联合主办的首届PHBS-IER会议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会议聚焦“企业与居民部门的金融摩擦: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主题,吸引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南加州大学、埃默里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130余名资深教授和年轻学者现场参会,线上直播累计观看超过8600人次。
左至右:王鹏飞、Dirk Krueger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IER杂志主编Dirk Krueger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王鹏飞感谢IER编委、学院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并期望会议能够成为顶尖学术交流阵地,提升双方的国际影响力。Dirk Krueger对参会人员和组织人员表示感谢,并希望IER能通过会议搭建的平台吸引并收录更多杰出学术成果。
托马斯·萨金特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荣誉主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教授以“Fiscal Consequences of the US War on COVID”(《美国抗疫战争的财政后果》)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从19世纪美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初期探索谈起,讲述了20世纪美元霸权的形成,并展望了21世纪财政和货币体系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战争对财政和货币政策具有深远影响,常引发财政赤字、价格波动及制度变革。他运用“游戏理论”分析政策制定者间的博弈,并强调了“预算约束”、“货币与财政政策协调”和“权力分配”的重要性。
左至右:马啸、吕丹
在论文宣讲环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马啸介绍了合作论文“How do Multinationals Impact China’s Technology? The Role of Quid Pro Quo Policy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跨国公司如何影响中国技术?“以技术换市场”政策和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文章构建了一个全球贸易和技术创新模型,从专利数据角度定量评估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取消“以技术换市场”政策将直接提升中国的经济产出,但会导致知识存量的下降。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吕丹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并讨论了文章的规范化事实、模型机制和算法等问题。
左至右:王能、李凯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学术高级副院长王能介绍了合作论文“Reallocating and Pricing Illiquid Capital: Two Productive Trees”(《非流动资本的再分配与定价:两类生产树》)。文章建立了一个具有资本积累和调整成本的两部门一般均衡增长模型,指出资本在两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决定了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以及部门和总体层面的托宾Q,并以此框架强调了部门异质性和资本流动性对经济增长和资产定价的重要性。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李凯对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论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框架来考虑现实中与多部门相关的问题,文章也有助于讨论经济周期中的放大效应、横截面的风险差异等多方面议题。
左至右:苗建军、许志伟
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苗建军介绍了合作论文“Inflation and Debt Rollover under Low Interest Rates”(《低利率下的通货膨胀与债务展期》)。文章通过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研究了低利率环境下债务展期政策对财政赤字及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债务展期政策在货币制度下可行,但会导致债务流动缓慢。这种政策在财政赤字暂时增加时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永久增加时则引发通货紧缩。复旦大学教授许志伟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并就模型中多重均衡的选择问题、债务扩张政策的福利效应等展开了讨论。
左至右:汪意成、崔巍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汪意成介绍了合作论文“Quantifying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Credit Expansions”(《量化信贷扩张的宏观影响》)。文章关注信贷扩张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并量化了需求与供给渠道所发挥的作用。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小型开放经济的异质性代理人新凯恩斯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家庭需求角度解释扩张性信贷冲击的短期影响。长期来看,降低企业借贷成本对企业新投资较重要。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崔巍对论文进行了回顾与点评,并建议考虑金融摩擦对于现有模型机制的影响。
左至右:董丰、贾盾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董丰介绍了合作论文“A Macroeconomic Model of Structural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以中国两部门结构为特征的定量DSGE模型研究SMP的传导,并强调要结合其他常规货币政策实践来理解SMP的有效性。研究发现,SMP相比于传统货币政策,能更有效地降低信贷冲击带来的再分配效应。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贾盾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建议在模型中考虑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并针对模型具体假设和作用机制提供更多实证证据。
左至右:方汉明、陈凯迹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方汉明介绍了合作论文“Collateral-Based Monetary Policy: Evidence from China”(《基于抵押品的货币政策: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文章利用中国2018年6月人民银行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品范围的政策作为自然实验,研究了基于抵押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和企业融资成本的因果影响。研究通过对中国独特的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进行三重差分分析发现,该政策显著降低了目标债券的二级市场利差及一级市场融资成本,并引发了对非目标债券的溢出效应。埃默里大学教授陈凯迹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建议进一步区分抵押品政策和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强化市场分割假设的实证验证,并深入探讨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
左至右:祝武、Vincenzo Quadrini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祝武介绍了合作论文“Tiered Intermediation in Equity-Holding Networks”(《股权网络中的分层中介》)。文章基于一个涵盖中国所有注册企业的详细数据集,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发现母公司通过股权网络将银行信贷冲击传导给子公司,而子公司间和子公司对母公司的信贷再分配机制并不显著。此外,研究指出分层中介的效率在于,资金能够优先支持那些受到金融约束但投资回报较高的企业,这对优化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南加州大学教授Vincenzo Quadrini就探讨子公司间资源再分配机制的可能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等提出建议。
左至右:苏阳、熊伟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苏阳介绍了合作论文“Mobility and Housing: Cash Resettlement in China’s Shantytown Renovation”(《流动与住房:中国棚户区改造中的现金安置》)。文章以2015年至2018年中国棚户区改造中现金安置政策为背景,探讨了放松家庭金融约束如何通过人口迁移促进住房市场的价格波动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现金安置政策通过迁移推动了低房价城市的资金流向高房价城市,从而扩大了城市间的住房价格差距。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熊伟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建议探讨政策设计的非预期后果,并加强在微观数据中对金融约束下移民行为的进一步识别。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收到了社会热烈关注和踊跃参与,通过公开征集,共收到211篇高质量论文投稿,最终录取8篇,其中6篇将被收录至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特刊(Special Issue)。陈凯迹、方汉明、Dirk Krueger、李凯、王鹏飞组成特刊的组织和编辑团队,并全程参会。以此为契机,北大汇丰与IER将深化合作,共建年度交流平台,激发研究活力,推动高水平经济学研究,为亚洲及全球经济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科研办公室、公关媒体办公室
文字:胡伟平、喻奇、孙博、小半
图片:悠米
排版:小半
原标题:《携手国际顶刊,首届PHBS-IER会议在北大汇丰举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