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魅力火山•北疆文化】从万年火山破土,看文旅融合创新之光——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文旅融合发展案例

2024-12-23 21: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引 言

近年来,察右后旗立足天然火山资源、察哈尔文化资源和闲置乡村资源,结合乌兰察布市旅游发展总规划,发展出了独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火山文旅产业集群。察哈尔毛绣、阿斯尔音乐、察哈尔婚礼……越来越多的草原非遗通过火山旅游展演成为游客追捧热点,非遗经济、非遗产业也开始重新焕发活力;宇航服拍照打卡、火山火壶表演、 万人合唱音乐节等各类文化创新交流活动点燃火山激情,每一主题都给予了游客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蕴含当地传统文化元素的特色民宿集群不仅为游客带来了住、游新体验,更是成为高效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独特的火山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人文古迹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优势让察右后旗文旅融合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充分挖掘、保护旗内北疆文化资源、创新性转化文化表述方式和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则是察右后旗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之钥。如今,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不仅是乌兰哈达火山旅游业继续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更是察右后旗实现乡村振兴、为农牧民进一步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传承保护,草原非遗彰显魅力。文化事业通过非遗内涵、技艺和价值进行传承与传递,推动非遗为旅游产业提供文化内核。同时也促使旅游产业通过市场机制和商业运作,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建立非遗档案是非遗保护的基础,也是非遗保护的必要举措。察右后旗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普查、申报、建档、建立非遗数据库工作的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全旗8个苏木乡镇680多个自然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过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共形成各类非遗项目文字、录音、视频、照片资料140份。编制完成4项非遗保护计划。截止目前,全旗共有各类非遗项目9类,87项,其中察哈尔毛绣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察哈尔阿斯尔、察哈尔服饰、牛羊毛擀毡技艺被公布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164名,传习所14个。

察右后旗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也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察干伊德、风干牛肉等非遗项目走进乌兰哈达火山景区,游客们“赏美景、品美食”“非遗+美食”的融合成功让察右后旗传统饮食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节假日期间,察哈尔毛绣、察哈尔服饰、察哈尔剪纸、皮雕、烫画、玉石雕刻、玲珑枕、民族歌舞等十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乌兰哈达火山景区南游客服务中心进行集体“亮相”,目前已陆续开展22场次。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非遗+景区”引燃了节假日文化旅游的热度,为游客献上精彩的非遗文化“大餐”。与此同时,将毛绣、皮雕、烫画等非遗项目融入民宿也是察右后旗传承保护非遗的重要举措。重点打造非遗主题民宿,在民宿里开展非遗体验活动,研发非遗伴手礼。培育察哈尔婚礼、毛绣的衍生项目入驻各大民宿,鼓励民宿主在旅游高峰期举办蒙古族篝火、民族歌舞等活动,让“非遗+民宿”在传统文化传承散播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察右后旗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察哈尔药浴”“蒙古画”“蒙古族家具制作技艺”等更多非遗项目也将陆续加入“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和火山南游客中心非遗小集市。

二是注重创造创新,打造沉浸式旅游新体验。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承下去,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察哈尔奶制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古代,蒙古军队征战和蒙古族游牧生活中,奶制品起到了重要作用。清代,察哈尔八旗是清皇室加工奶制品的基地,其中奶豆腐、奶皮子是指定向清宫廷进贡的奶制品。察右后旗作为察哈尔奶制品主要传承地之一,在奶制品制作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蒙古奶酪尤为甚之。距离乌兰哈达火山南游客服务中心一公里的“奶酪小镇”即将成为游客们“火山游”的必去打卡地之一。察右后旗结合全旗奶业实际和奶制品制作历史优势投资建设的“奶酪小镇”是以新型奶酪为核心产品,集加工销售(线上线下)、体验展示、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大型O2O基地,察哈尔奶制品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传统奶酪也在这里焕发新生。在盛夏举办的乌兰察布第二届奶酪文化节活动现场,更适应大众口味、更便于储存运输的“奶酪小镇”首创产品“火山冻干奶酪”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现场展示传统奶酪制作工艺更是让游客们纷纷驻足。

如今,乌兰察布市的冬季旅游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乌兰哈达火山更是成为四季旅游好去处。察右后旗深入挖掘当地冰雪旅游资源潜力,打造的“火山非遗表演”“千人烤土豆”“万人合唱音乐节”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活动点燃了冬季火山旅游热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烤土豆作为当地多元饮食文化交融的代表食品在这个冬天再度“翻红”。在察右后旗乌兰哈达三号火山脚下千人烤土豆窑现场,一颗颗饱满、圆润,热气腾腾的“后旗红”土豆从长达36米的烤土豆窑出炉后,吸引着游客们争相品尝。更有幸者抽到了“惊喜盲盒”,除了烤土豆,还品尝到了烤烧麦、烤玉米、奶皮子等当地特色。当夜色渐浓时,火山脚下热情不减。来自湖南省壶天镇的传统非遗技艺“火壶”表演和传统蒙古族舞蹈交相辉映,火壶表演者身着传统服饰,挥舞着火壶;身着蒙古袍的舞者们在火光的衬托下别具美感,一场南北非遗交流视觉盛宴在游客们面前徐徐展开。而更具现代潮流的百名宇航员与火山主题吉祥物“金豆豆”一起合跳《土豆超人》舞则彻底将游客观众们带动起来,独特的表演伴随着烟花绽放,活动现场气氛到达高潮。察右后旗通过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以展演、体验、科技赋能等形式充分带动了乌兰哈达火山冬季旅游热度。截至目前,全旗本年度共接待游客420.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3亿元。

三是注重产业融合,开创民宿新业态。民宿浓缩了一座城市的风华,也勾勒出一方山水的轮廓。积极发展民宿经济,是察右后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全旗农牧民普遍较快增收的有效方法。察右后旗精确把握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普遍期待,在全旗乡村民宿建设布局的过程中,提出必须注重科学选址,进一步拉动旗内文化古迹再繁荣。结合旗内克里孟古城遗址、察汗不浪古城遗址、八号地岩文岩画、阿贵庙、红旗庙、红格尔图战役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规划建设,游客不再疲于奔波于各个景点,而是住在景点旁。美丽景色、迷人文化全部触手可及。在民宿建设过程中,察右后旗尽力避免过度的拆迁和大规模建设,而是在保护老屋、保护古建筑、留住乡愁的理念基础上进行改建或扩建。对连片的、具有地域典型性和观赏性、历史悠久且承载着人们浓厚乡愁记忆的老屋和古宅均予以保留,满足了以北京为代表的外地游客对于草原生活体验的向往与追求。火山周边9个嘎查村882户农牧民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发展旅游业,推动10万亩草原休养生息,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双赢。以牛明村为代表的12个民宿村初具规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已经体现在察右后旗民宿布局之中,阿贵庙、克里孟古城等文化古迹再度“翻红”,乌兰哈达苏木前进村委会更是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

随着国家持续推出一系列“放管服”举措,全国旅游市场潜力得到了极大激活。农家乐、牧家乐和民宿为主体经营模式的乡村旅游,为察右后旗农村现代服务产业开辟了崭新天地。随着全旗民宿数量迅速崛起,如何做好乡村民宿这一重要文旅体验产品,将民宿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深度联通,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更大发展动能,成为评判一个民宿是否精品的新风向标。70年代的勒勒车、80年代的察哈尔服饰、90年代磁带录音机等等,这些富涵察右后旗蒙汉交融文化元素的老物件在察右后旗一些民宿内处处可见。为了进一步丰富民宿产业文化内涵、更好做到“以旅彰文”,察右后旗制定出台《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和多项政策扶持措施,并由旗委宣传部牵头引导民宿经营者在民宿建设中赋予文化元素。通过加强对毛绣、阿斯尔音乐和北魏古迹等北疆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察右后旗特色风土人情、本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入民宿建设,发展一批集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红色故事、地域美食、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民宿。力求打造更多如“望山”“壹蒙壹牧”“游牧星空”的富有文化创意和景观美学的特色民宿品牌,持续充实餐饮消费、特色文创等多元化业态,借助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生态旅游等延伸民宿应用场景,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乡村民宿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目前,全旗累计引入社会投资3.5亿元,盘活利用农村牧区闲置房屋200多处,共建民宿143家。建设的民宿覆盖6个苏木乡镇,17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察右后旗2家甲级民宿(壹蒙壹牧、游牧星空)6家丙级民宿已组件上报市文旅体局。在乌兰察布市召开的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察右后旗有12家民宿获得嘉奖。

思考与启示

一把烤串搅动淄博、一碗麻辣烫带火天水,众多旅游目的地惊艳“出圈”,“泼天富贵”的表面是成功的营销,背后深层次的支撑则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察右后旗火山旅游的火热“出圈”,是县域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在乌兰察布市乃至全自治区都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启示。

(一)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旅游品质

要发展县域旅游综合体就必须积极探索将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察右后旗以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为重点,坚持充分发掘当地传统文化,并予以保护和传承。让旅游不仅“有文可彰”,更以优秀、独特的传统文化来赋予当地旅游产业深层次内涵,以求达到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同步提升。为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适应力,察右后旗通过现代转化手段,将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喜爱的产品和服务。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连接市场,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进一步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的同时,察右后旗依托自然风光、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旅游+”经济,尤其是发展除出了独具北疆文化特色的“民宿+民俗”旅游业态,给予外地游客更加独特的住、游体验,同时也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搭上旅游经济增收致富的快车。

(二)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伴随着文旅的加快加深融合,在政策扶持、游客价值导向及资本的共同驱动下,察右后旗火山文旅产业已经深度绑定。从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的长远需求来定义火山旅游的发展升级及其价值链的延伸,积极探索火山旅游转型为县域旅游综合体的路径,进一步积累转型升级的经验是察右后旗目前正在前行的道路。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政府必须发挥“强引导”作用,对县域旅游综合体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缺一不可。“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前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有不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才能增强“游客粘性”,让游客不仅走进来,更能留下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县域旅游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融入整体发展格局,培育区域旅游品牌

发展县域旅游综合体事关整个县域经济增长、乡村振兴和居民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融入整体发展格局、培育区域旅游品牌成为推动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乡镇之间、旗县之间不同景区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整合各地的特色景点、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线路。组织区域旅游联盟,共同策划推广活动,提升整体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与此同时,积极挖掘本地区独特的旅游元素,通过精心的包装和宣传,将这些特色推向市场。利用新媒体平台、旅游展会等渠道,广泛传播区域旅游品牌形象。(供稿:刘国旺)

“五大任务”进行时

原标题:《【魅力火山•北疆文化】从万年火山破土,看文旅融合创新之光——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文旅融合发展案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