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锐评 | 无声地呐喊——《熔炉》影评
无声地呐喊——《熔炉》影评
作者:谷俊亿
《熔炉》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看完《熔炉》,我胸腔的悲愤之火摧毁着我的语言系统,我不知用何种语言能描述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感受,那晚夜幕深邃,我却难以入眠,电影场景中的种种仍在我脑海里闪过:自下而上看到的校长邪恶的脸,聋哑儿童无言的哭喊,法院裁决后坏人的逍遥······这一幕幕都在提醒着我,那一点点的呐喊真的最后的结局都会湮没在利益纠葛的行贿、腐败、关系的黑色海洋中,麻绳专挑细处断,厄难专找苦命人,正义的迟到真的让那些逆行者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最后:“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和我的观点狠狠共鸣了,想借此文聊表对《熔炉》的一些观点。
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姜仁浩来到雾津,应聘于慈爱聋哑人学校。天降大雾,他意外撞车,维修时遇见了就职于人权维护组织成员的友真,姜仁浩妻子早亡,8岁女儿松儿天生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奔走求职只为挣钱养家,然而,双胞胎的校长与教导主任竟逼仁浩索贿5000万韩元,并美其名为学校发展基金,矛盾,从影片第十分钟就开始了,行政处长板着脸伸出五根指头盯着男主,男主居然羞涩地笑了笑,然后跟他击了个掌。天真和世故的矛盾为后续这个学校充满了腐败和邪恶埋下了伏笔。接着,姜仁浩在学校教书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学校被一种令人紧张和窒息的气氛覆盖着,这个色调昏暗惨淡。影片重点特写三个可怜的聋哑学生的故事:父母双亡的金妍斗但却能隐隐听到音乐声并聪明敏慧、有心理疾病总是在躲闪的陈宥利,但十分贪吃而乐观,全民秀的弟弟因性侵而自杀身亡,他总是被揍得满脸瘀青,下课后,姜仁浩还听到女厕所中有呼喊与哭泣,但在门卫的阻拦下他未深究,之后,在影片的推动下他目睹了校长行贿警察,教导员毒打民秀,宿舍督导溺罚妍斗的行径,一个惊天的隐秘被慢慢揭开。
《熔炉》是一部韩国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在韩国光州的仁和聋哑学校,教师长期性侵学生,他们通过交换社会资源掩盖事实,直到愿意为披露此事而努力的人出现,被性侵的学生才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整个事件才开始诉诸法律程序。然而,由于权力阶层在本质上组成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致使受害者的诉求掩于无声,施暴者并未得到实际上的惩罚,于是二者展开了持久的抗争。影片上映后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并推动了“熔炉法”在韩国国会的立法成功,提高了其法律对性侵犯罪的量刑标准。
在影片的不断演绎中,聋哑孩子被性侵的过程没有被简单的几个镜头或是几句画外音或者潜台词直接带过,而是选择了在孩子们向老师打手语,姜仁浩发声叙述被害经历的同时,把最痛苦不堪和压抑恐惧的片段全部展现给观众。加上影片的现实主义基调,整体的色调是阴沉黑暗,并且有大量镜头前景都有遮掩物,营造逼仄紧张的氛围,让事情发生时如同身临其境。电影中,一个尤其触动人心的情节是,孩子们被要求在法庭上通过手语回忆和描述他们遭受的性侵犯,这个过程无疑是极其痛苦和残酷的。我在想可能正是这种被压抑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苦,激发了男主角保护这些无声受害者的决心。面对母亲的不解和阻拦,男主说:“孩子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当时我也在场,但是,却无能为力,现在要是放弃的话,我也没有自信做好松儿的爸爸。”最后,母亲被研斗在法庭上的智慧所打动,改变了观点。影片中没有典型的法庭戏剧冲突,没有被告的威胁或利诱,也没有双方激烈的辩论。但正是这种平静的没有过多波澜的叙述方式,更加深了观众内心的痛苦、无力、无奈。在电影里,尽管收集了决定性的证据,孩子们也克服内心的恐惧在法庭上作出了勇敢的指认,但所有指向正义的努力最终都被权力和金钱的壁垒所阻碍。这些努力仿佛被一堵不可逾越的墙挡住了,导致最终所有的抗争和努力都在审判结果面前化为乌有,绝望笼罩着影中人,也笼罩着观影人。电影通过这样的叙述方式,强烈地展示了权力结构中的不公和弱势群体面临的困境,使观众深刻感受到这种社会不公对个体的摧毁性影响。
以上可能是一些关于影片客观上的主观分析,接下来笔者想聊聊关于观影人的内心感受。不论是我们所学的知识还是我们所尊崇的道义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应生来平等。而如今这种共识似乎已经狠狠地刻在了人们的潜意识中:女性在职场歧视的抵抗,不同职业不应受到不同待遇······但这句话似乎也仅仅是一句话,一句仿佛是刻在亘古不变的宇宙中沙尘上的一句话,因为尘埃,随风亦无形,现实的讽刺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持续不断地,隐约而又明显地告诉我们,“人们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我最为悲愤的一件事就是,强者对弱者所表示出的对他们来说微乎其微的恩惠,都被社会和媒体无限放大了,这种放大居然甚至可以变成为强者无耻罪行辩护的证词。现实社会让我们怀揣希望,一次又一次,但也正是他们将这种希望粉碎,揉成粉末,最后一把打在弱者布满泪水的脸上。 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教我们要学会原谅,或许那是因为有些人,尚未见识到真实的绝望。我不由得联想到无辜这个词。这个词伴随着弱者来到世间之后,就再未消失。而且它的后面总是连着一个让人颇觉淡漠,却其实触目惊心的词:受害者。影片中的孩子们,他们是无辜的,他们带着善意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着残缺的给予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活着,仅仅是活着,他们没有憎恨世界,也没有期许一切。但是,命运往往给予的极少,却索取的良多。甚至连微笑,都成为一种令人痛心的奢望。
也许社会漆黑如夜—《熔炉》社会意义探究
对于这部电影的社会意义,我想直面人心的便是对弱势群体关注,思考校园暴力和家庭伦理矛盾的问题,电影通过三个聋哑孩子的经历向观众深刻展现了校园暴力对被施加人毁灭性的影响,呼吁了当时韩国社会的对弱势群体的重点关注,以及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保护未成年法律的制定,但笔者希望向花海更深处漫溯,影片其实早就揭示了校长、行政室长等人的犯罪事实,所以影片中真正值得深思的并不仅仅是恶人等人所犯的恶,而是整个现实对这种恶的反应。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以及面对不公和恶行时人们的不同态度和行动。电影中体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如逃避责任、冷漠、权力和金钱的滥用,甚至是宗教和正义概念的误用,都是人类在道德和伦理道路上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环境中,那些怀抱理想和正义感的人常常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就如同电影标题“熔炉”所象征的那样,社会试图同化每一个个体,使他们感到无力和失望,仿佛置身于一场无法获胜的战斗中。
在观看完《熔炉》之后,给我最深的感受不是悲伤,或许有一些愤怒,但最充斥我心的是恐惧,一种对现实的恐惧。相互推卸责任的市政厅和教育局,那虚伪的笑容深刻地折射着社会办事模式,不做不错,不作为才是最令百姓寒心的一点;被利益收买的医生,为了金钱的利益居然可以在一个人的病例报告上随意修改,职业道德置于何处,医者仁心不过虚伪的谎言;为了钱妥协的民秀奶奶,佝偻的身躯,空洞的眼睛,苟且的日子,这并不是善恶的区分,这是人性的良知被现实的窘迫压抑后的蒙蔽,在这一幕中,笔者想详细展开,电影中:校长的情妇走出男孩民秀的家门,抖动着手中的协议书,对着匆匆赶到的女主角说道:“就算是在没有文化,再没接受教育,竟然为了几个钱,竟然同意了私了……上帝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多么讽刺啊,但是现实的重担毫不保留地全部压在敏秀的奶奶身上,现实的贫穷吞噬着她的意识,卧床的儿子,又聋又哑的两个孙子,落魄的儿媳妇,生命的不幸偏偏总是降临在同一个家庭身上,人的生存竟然成了一种艰辛的奢望与幻想。在这里,实现在眼前淋漓尽致铺陈开来,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这一幕,导演没有对这个人物加以任何修饰,丑恶,或是无奈。而这也正是《熔炉》拍的真实的原因,现实中的人性何其复杂,它不讲因果也不跟诉哀苦,就活生生,血淋淋的摆在那,形式不一,变化无常,看不懂猜不透,更没有一个准则要求世人去践行。
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存在两种主要的观点或信念。一种是相信通过权力、制度、法律和技术创新,人类可以克服其本性中的恶;持有这种信念的人勇敢地面对社会,不断追求进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真正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行善的机会;这样的人更专注于帮助他人,慷慨无私。前者像山一样给予伟大的爱,后者则温柔细腻如春风化雨。虽然两种观点各有其局限性,但都值得赞扬。然而,大多数人难以达到前者这种境界。但就如同在电影中孩子们最后所说,了解到自己如同其他人一样,有人来珍惜,是她们最大的收获。
作为整个电影的收尾,“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将电影的主题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度,在这场看似无法取胜的战斗中,我们之所以坚持奋战,是因为在面对无尽的黑暗时,给予爱和关怀,保持初心,不让这个世界的熔炉改变我们,这才是最有意义的行为,或许这个世界鱼龙混杂,或许这个世界漆黑如夜,但是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初心,我想这是自己的选择,也是这部电影对广大观影者乃至社会的巨大意义。
也许法律不过如此——《熔炉》有关法律分析
也许在我们的心里总是认为法律是如此的公正,但是在这公正的背后又如此的冰冷,但是由人操纵的法律又能有多公正呢,它的公正和客观或许是天生的,但它的冰冷也被人操纵着,冰冷的人将他的冰冷放大。在法律执行的背后,影片展现的是一张复杂的关系大网,被贿赂的法官、为虎作伥的律师,所谓人性的前官礼遇,不过是腐败的羊皮。当那些年幼的受害者坐在证人席上,勇敢地用泪水和手语描述他们希望永远忘记的恐怖经历时,他们的坚强令人感到心痛。不论正义是否最终会得到实现,这些还是孩子的他们不得不重温那段黑暗的往事。与此同时,为了个人的财利和人际关系,有些人在法庭上对这些无辜的孩子展露他们最恶劣的面孔,甚至无耻地向法官大声宣称:“他们还是孩子,他们的话不值得相信。”这个时候我真的想说,你们的良心真的还在吗,用电影中男主母亲的话,“对这些还没长大的孩子,那些大人们都干了些什么事情啊!”,法律的执行,不过如此。
我想取影片中的一处特写讲解一下,被性侵施暴男童全民秀的奶奶因为金钱而同意和解,但与此同时孩子还在用心地准备证词,希望在法庭上有好的表现,但当他诚恳地用手语问男主他是否可以带稿子上法庭时,那眼里的光令我动容,但看到男主用手语回答,他奶奶原谅了坏人时,那束光湮灭了,泪水顺脸颊滚落。要知道在公众面前再次将被性侵施暴的过程详尽阐述,这种痛苦的回忆无疑是对孩子的心理再次残忍的伤害。全民秀崩溃大哭说,颤抖的手不断地在空中挥舞,表达出来的“谁原谅了?我都没原谅呢!怎么能原谅他!”令我如鲠在喉,无奈、无力、无法如黑暗将我笼罩。明明受害人是孩子,凭什么不是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所谓的人权,这就是所谓的法律吗?!
法律的漏洞更是让人愤慨,教育局与市政厅的相互推诿,法律没有明确的归责,在法律与法规层面缺乏保护残障者利益与切实需求的规定,即便该部影片在上映之后,推动了韩国“熔炉”法案的颁布,但是一个国家靠电影来制定法律,未免有些过于滑稽了,那么我在想,这部法律是这样,那在社会上,在法律法规上是否还存在其他漏洞,法律的可信性是否还存在了呢,政府或者国家还有多大公信力呢,审判的最后,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结局:“刑期6个月,缓期1年执行!”,三个禽兽当晚释放,一边搂着小姐一边庆贺说“正义必胜”,好讽刺啊,孩子们和那些为正义而战斗勇士们的努力没有换来公正的判决!顿时听审席上民怨沸腾,法庭上混乱不堪,不同阵营的人民打成一团。此时导演用静音和影像化的慢镜头语言分别特写出了男主和孩子们的绝望、民众的愤怒、犯人及其家属的得意嘴脸,律师是否被收买了呢?这是影片的留白,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加强了本片的高潮部分的冲突张力。之后犯人继续逍遥,民秀不堪忍受如此残酷无情的现实,为了给弟弟和自己报仇,选择与罪人在铁轨上同归于尽,来让他接受应有的惩罚。民众在法院前的集会示威继续遭到政府的强制镇压,男主抱着孩子遗像在高压水枪射击下无力地呐喊,孩子们恸哭。孩子的遗像被踩碎,映射着弱势群体被强权践踏的尊严。此时,影片再次使用静音和慢镜头与激烈混乱的影像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弱势群体内心绝望的同时,也让观影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权势面前弱势群体的身如蝼蚁,让人感受到,所谓的法律不过是一纸荒唐,法律真的正义吗?法律也许不过如此。
笔者想说
我不想用中国传统式的大团圆结局去说一些漂亮话去奉承世俗期待“法律会不断完善,照顾到弱势群体”“我们要相信国家和政府”等等,事实血淋淋地摆在面前,让你直面冲击,存在就是存在,不会因为什么而掩盖,但我确实相信“我们要不断奋斗,让这个世界的熔炉不会熔化我们,让这个世界不会改变我们!”
电影或许终于此处,但是我想援引网上的一句话,“一些国家拥有改变制度的电影,而另一些国家却只有扼杀电影的制度”,仅仅放在这里,不做过多分析,这部电影上映后获得广泛的好评,我想其社会和政治影响力相当之大,所以切实地促成残障者利益的实现才是关键。
(本文为北京大学通选课《光影中的百年中国》2023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3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本期编辑 | 孙雁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锐评 | 谷俊亿:无声地呐喊——《熔炉》影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