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阊门与红楼梦: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
原创 陆之埭 吴文化博物馆
《红楼梦》的开篇,是一僧一道带灵石入红尘享受人间富贵,此段内容实际上属于楔子,在为正文作铺垫。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以善埋线索著称的曹雪芹也是在开头奠定人物悲剧的基调,以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融考证于小说,从虚构的场景中,寻找真意。《红楼梦》的真实开场原文如下: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此段文字貌似平常,内里暗含深意,值得人细细品读。87版《红楼梦》在苏州取景时,偏重水乡特色与园林风光,于“甪直”搭建十里街,于“耦园”拍摄黛玉葬花,尽显苏州富贵风流。可惜书中的阊门景象未展现在观众面前。为填补这份遗憾,笔者将咬文嚼字,对开篇地名人物一一解读。
阊门:地陷东南富贵风流
曹雪芹在开头采用三层事物作对比,将镜头逐步缩小,第一层为宏观的东南姑苏阊门,第二层为中观的“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第三层为微观的甄家三口,真作假时假亦真,令读者分不清小说讲的是现实发生的旧事,还是作者杜撰的场景。
《红楼梦全卷》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图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地陷东南”源自汉代奇书《淮南子》,相传水神共工因争夺天帝之位失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断裂,从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走势。其背后是古人用神话故事解读自然地理。“地陷”二字也暗示书中人物会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
“东南一隅”可能对应书中宁荣二府所在的西北长安。司马迁在《六国年表》提出“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亦即起义多发生在东南地区,最终的成功者多建都于西北。曹翁似在暗示东南的财富如林如海的巨额家产,人物如林黛玉、妙玉与香菱,最后都归于西北的贾府。
《史记钞》史记钞卷之八
(西汉) 司马迁 撰(明)茅坤 选编
泰昌元年乌程闵氏刊朱墨套印本
“姑苏”是苏州诸多别名之一。清代此地应使用苏州府这一称呼,曹翁舍近取远,符合中国古人“厚古薄今”的审美传统。姑苏地理位置优越,《禹贡》提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三江一般指东江、娄江、吴淞江,其中的娄江、吴淞江是姑苏地区的干流;震泽是指太湖,位于姑苏西侧。众多的河流湖泊为其提供了便捷的水利交通,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阊门 图源:苏州发布
“有城曰阊门者”采用互文的手法,应当为“有城门曰阊门者”,省略一个“门”字,使语言更加精简富有张力。“阊”是指“阊阖”,神话传说中的西天门,也指代西风。书中的阊门到底是城市,还是城门?可能兼而有之,从上下文来看,曹翁想从城市写到城门,再由城门写到街巷,由大到小,逐步深入;从汉字构造来看,又想说此处是内部有空间的半封闭建筑,类似一座小城。
清代传世名画《姑苏繁华图》中的阊门是一座独立建筑,外侧为长方形的瓮城,内部另有套城,有着严密的城防设施。阊门谐音“昌门”,暗示进入此门后就能见到一个繁荣昌盛的世界。阊门是伍子胥所建“阖闾大城”的八座陆门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位于城西,是吴国大军出发攻打楚国必经之地,故而又名“破楚门”。
《姑苏繁华图》阊门 徐扬 清 辽宁省博物馆藏
苏州城内有着大量身份显赫之辈,故而能被称作“一二等”。其背后是姑苏子弟勤于科举,涌现无数考取功名的人才,以至于吴中名士汪琬将状元当成自家土特产。有学者统计,中国科举时代总共涌现出711位文武状元,苏州一地贡献了51人,占总数的7.2%。可见苏州教育事业之兴盛,人物之出众。
“富贵”二字则彰显苏州之繁华,也从侧面展现官府财政充裕,能更好地建设城市。康熙年间,阊门附近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南濠地区,街面上遍地商铺,周边停满前来交易的舟船车马,热闹非常。阊门一带汇聚着全国各地商人建立的会馆、公所,显示出一幅资本云集的场景。彼此之间常有大宗贸易往来,仅此地产生的赋税不知凡几,故而苏州府的赋税位居全国前列。
《舟泊吴门图》局部 张宏 明 上海博物馆藏
“风流”是外人对苏州的一大固有印象。明清以来,吴中文风鼎盛,涌现出不计其数的风流才子,耳熟能详的有唐寅、文徵明、祝枝山等辈,更吸引全国各地的学者来此定居,比如文字学大师段玉裁、箫剑诗人龚定庵、江南名士俞曲园等人。他们为苏州城注入一股文气,为地方教育发展做出贡献,也让风流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采用由大到小,从远及近的写作手法,将场景逐步切换,层层推进,令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为一部宏大作品的叙事起了一个好头。
街巷庙:充满暗示的名称
东南、姑苏、阊门是三个相对较大的地名,读者从中能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兴盛,在真实的场景中代入自身,与人物共命运。紧接其后的十里街、仁清巷与葫芦庙,则以谐音的方式,表达曹翁对清代社会的看法,令人明白红楼悲剧的根源。
《红楼梦全卷》士隐抱孩路遇僧道图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十里街”谐音作“势力街”或“势利街”,势力指某人或某家族有实力有靠山;势利则是指按照财富、地位将人划出等级,采取不一样的应对举措。十里街暗示社会上风气不正,为甄士隐一家的悲剧埋下伏笔。全书避不开“势力”与“势利”,小到争夺他人的一把扇子,大到牵扯人命的官司,都在势力与势利编织的罗网中。
十里街是曹雪芹笔下虚构的一处场景,现实原型可能是指“七里山塘”。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主政一方。他在城西北大力开发水利设施,修建七里山塘河堤,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与交通。此后七里山塘成为苏州著名的古街,吸引众多行人游客慕名观光。
《姑苏繁华图》山塘桥 徐扬 清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仁清巷”谐音“人情巷”,表面说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相互留有余地;实际上参照前面的十里街,应当连在一起解读成“势利人情”,讽刺社会上小人之风盛行,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口头上千好万好,手头上吝啬无比。人情是小说开场不久便点名的一个主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林黛玉刚入荣国府大门时,便非常重视礼节人情,唯恐稍有差池,遭人暗中闲谈耻笑。
仁清巷是小说中一处虚构的场景。现实中的阊门附近既没有仁清巷,也没有人情巷,反倒有一个纪念春秋勇士的专诸巷。专诸为报效主上,以一己之性命,换得吴国数十年的强盛。不知作者在写仁清巷时,会否想到阊门边上的专诸巷,心中会否生出“仗义每多屠狗辈”的感慨,产生人心不古的念头。
图源:苏州姑苏发布
《红楼梦》里家喻户晓的葫芦庙,就是现在山塘街上的普福禅寺
“葫芦庙”谐音“糊涂庙”或者“胡虏庙”。古庙原名小说未提,因地方狭窄,估计呈现中间窄两头宽的形状,而被称呼为葫芦庙。
糊涂是指人头脑不清醒,做事没有条理;胡虏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可能暗指满清统治者,也许隐含有岳飞词作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情。结合书中葫芦僧乱断葫芦案的情节,应将葫芦庙理解成糊涂庙。胡虏庙的解读过于牵强生硬,在书中找不到对应的线索。
《红楼梦全卷》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曹雪芹用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三个词汇,勾勒出一幅世风日下,人人势利,不讲情义,为利益可以不顾事实真相的残酷景象。如此环境下,不论是平民百姓地主乡绅,还是豪门大户达官显贵,皆朝不保夕,容易在一场天灾人祸面前,落得家破人亡,四处流离的下场。
甄家命运:贾府兴衰的预演
曹雪芹从方位城门的大地名逐步推到街巷庙的小地名,引出甄士隐一家三口。作为“小贾府”的甄家,表面上和和美美生活幸福,私底下埋藏着破败的隐患。细品开头人物便能知危机缘由。
“乡宦”泛指做过官又回乡的人。他们多半会在老家继续发挥余热,参与当地事务的决策,属于社会管理阶层的一环,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故而人丁单薄、不太富贵的甄家能被推为望族。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紧扣全书开篇“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士隐”也可以当作“市隐”,此观念源自晋代诗人王康琚,在吴中名士高启的身上得到发扬,之后成为姑苏文人的一种传统,比如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终身未曾当官,以书画自娱;当过礼部尚书的吴宽不热衷权势,在公务之余,爱好种植花草;科举不顺的唐寅放浪江湖,徜徉诗画之间。
《红楼梦全卷》葫芦庙失火烧甄家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甄士隐,其名曰“费”,谐音“废”,似在嘲笑他不务正事,不热衷功名,悠闲在家度日,不通俗务,颇像贾宝玉在荣国府的日常生活。“废”字也点明家族败落的根源,便是男主人没有真才实干,不能操持家业;也暗示贾府的败落源自族中子弟贪图享乐,没有祖先的上进拼搏精神。
《红楼梦全卷》局部 贾宝玉摔玉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甄士隐嫡妻“封氏”,可能指苏州城东南边的葑门,恰好与城西北的阊门相对应。封氏娘家位于“大如州”,有可能是南通地区。甄家败落后,士隐携家眷投奔岳父“封肃”,遭对方哄骗,白花花的银子只换得一些薄田朽屋。甄士隐将岳丈当作后路,托其帮忙置产务农,隐含着南通与苏州关系紧密,吴中破败人家会到此地垦荒,从而摆脱窘境。
甄家是小说中的阊门望族。现实中的阊门是商业繁荣之地,吸引众多名门望族在此居住。其中的佼佼者当属阊门下塘陆氏,其祖先以丝绸生意起家,于清代顺治年间迁居苏州,之后以经商所得助族中子弟上学,令家族文风鼎盛,先后出了两位状元,进士举人比比皆是。除了留意科举,陆氏也专心医学,出过三代名医,编写诸多医家著作,造福一方百姓。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
(清)曹雪芹著 庚辰本、脂评汇校本
“观花修竹”看似在形容甄士隐生活悠闲,能有余暇逛花园。他实际上在观花养性,修竹格物,增加自身的理学涵养。最著名的例子当属“阳明格竹”,据说王阳明为了验证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连续七天七夜盯着竹子,可惜人都累倒了,也没琢磨出什么结果。曹雪芹用观花修竹,似在讽刺甄士隐的所作所为纯属无用功。
《雨竹图》苏轼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酌酒吟诗”是在展现甄士隐文人的身份,从中似乎能看到一个终日醉醺醺,沉迷诗词创作的隐士。明代阊门南濠地区有一位大学者都穆,平生诗酒唱和,在吴中文化圈颇有声望,更著有《南濠诗话》点评历代名家。士隐酌酒吟诗的形象可能正来自于此。
“神仙一流”则为甄士隐最后的出家做铺垫,也暗示着常人能“观花修竹、酌酒吟诗”就已经快活似神仙,又隐含着甄家只是世间凡人,无法长久留住幸福生活,所有的一切如清晨的露珠,终会在天明之后消散。
影视剧《红楼梦》中的甄士隐赏花
曹雪芹通过细节描绘甄士隐个人形象,令读者明白甄家的悲剧源自家主的不思进取。甄士隐是真的“废”,平日里热衷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一派神仙打扮;家庭面临危机时,呆若木鸡,束手无措,又因不通俗事而被人糊弄。由甄士隐放大到整个文人群体,能明白社会为何不断沉沦。盖因作为知识分子的“甄士隐们”所学无益,不能起到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
《红楼梦全卷》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甄家小兴衰是贾府大兴衰的预演,为全书奠定一层悲凉的基调。甄士隐好似贾宝玉的化身,不慕功名,整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身在闹市心在远方。其市隐生活满足了人们财务自由后的想象,颇有一种小资情调的悠闲畅快。这些场景像肥皂泡一样易破,一次偶然的意外,一场突然的大火,将一切化为灰烬。
结 语
曹翁之后,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既指阊门,也代吴中,为苏州地区取了一个既全国知名、字数又遥遥领先的别称,成为苏州的第二名片,也许这就是文学巨著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清】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刘心武:《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
4.卢群:《千年阊门》,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李嘉球:《苏州状元》,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钟云星:《透过街巷寓意看〈红楼梦〉中的人情势利》,《科技信息》,2006年第8期。
7.严迪昌:《“市隐”心态与吴中明清文化世族》,《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8.赵爱华:《论姑苏在〈红楼梦〉中的价值》,《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9.王珍珠:《都穆考论》苏州大学2009届硕士论文。
10.詹丹:《简论苏州城市书写与〈红楼梦〉人物之关系》,《曹雪芹研究》,2014年第2期。
11.郑铁生:《苏州与曹雪芹童年的人生体验》,《曹雪芹研究》,2014年第2期。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4.11.20~2025.02.23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阊门与红楼梦: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