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啥子”,搞懂建筑学是啥子

2024-12-26 14: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给编辑加鸡腿 YOU成都

关注华益,从去年一个叫做《建筑学,到。》的系列课程开始。这个课程以建筑学为中心,跨越影像、社会学、结构、算法与AI、生态、策划等多个交叉领域,给出关于建筑学的开放式理解。

原来以为和普通人日常关系不明显的建筑学,竟然如此有魅力,又如此关系重大。

聊天过程中,华益说自己是一个特别愿意维护建筑学学科核心和价值的人。什么是建筑学的核心?“这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我要维护的是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价值。具体是什么,《建筑学,到。》的课只能涵盖一些典型方向的探讨。”

华益

建筑师,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讲师,“啥子”创始人,小舍记建筑合伙人。

从“摆哈”到“啥子”

2014年,还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习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筹备关于西村大院的毕业论文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华益发起了一场讲座,并取名为“摆哈”,“那时候下意识要保持在同济那种学习交流的生活方式,向很多有趣的人及有趣的实践和研究学习。“

·正在讲课的华益

10年前的成都,艺文活动还没有现在这么热闹繁盛,但讲座做到第四期就火了起来。那期主题是《我眼中的建筑师》,主讲人杜坚,对谈嘉宾刘家琨,咖啡馆现场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摆哈讲座”第四期

“那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做好准备,很多人参与,但没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又完全是公益的,大家都是为爱发电,这个系列持续到2016年就没有继续了。”之后,华益将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大学的教学上。

“‘摆哈’有多人共同参与推进,每期通过偶然机会由成员邀请或相关嘉宾、老师引荐不同实践领域的主讲人。后来,‘摆哈’的模式又在我的教学里得到继承。”

·“摆哈讲座”第四期海报

2019年,华益做了一个叫“啥子”的平台,简介很有趣:啥子是个啥子嘛?啥子就是啥子三!啥子继承了“摆哈”的气质,更加本土化,带着好奇心。

当年11月到第二年1月,华益作为课程搭建人、主持人,以“啥子”为平台,邀请了优秀的青年建筑师、高校教师、艺术家、摄影师、学者等共同搭建了《建筑学,到。》这门建筑通识类课程,对所有对建筑设计感兴趣的人开放,以建筑学为核心,从艺术、摄影、设计、历史、城市、社会学等跨学科视角来审视建筑学的价值。

·《建筑学,到。》2019海报、主讲人合影和课堂现场 图源/啥子、ERUP

去年秋天,第二季《建筑学,到。》开启,回归建筑学的底层逻辑,从建筑美学通识鉴赏出发,构建建筑学整体性思维框架。“我们有一堂课叫《建筑师的隐形翅膀:结构与建筑的对谈》,导师是中建西南院数字创新设计研究中心执行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康永君,我们从‘梁’和‘拱’开始,解读经典建筑作品,厘清建筑与结构的融合与平衡。”

·《建筑学,到。》2023第九讲现场 图源/屋顶上的樱园

除了建筑学专业的导师,华益也邀请到跨学科的导师,“比如,第四讲《从空间观的维度看画儿》,我们就请到了艺术家曾朴来聊绘画与建筑中的空间观如何相互影响。这是我想尝试的探讨建筑学与交叉学科的探索。”

·《建筑学,到。》2023第四讲现场 图源/屋顶上的樱园

对华益来说,“啥子”和“摆哈”是不一样的,“摆哈”是即兴发起并邀请众人加入玩耍的party,它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草根、蓬勃、理想主义的生命力。“啥子”是经历个体反思成长,积淀酝酿后带有现实感的破壁演奏,在大众与专业、学科与旁类、庸常与创新之间寻求共鸣。

·《建筑学,到。》2023海报 图源/啥子、底图

社区微更新

建筑师的费心与低调

除了在大学任教,做“啥子”,华益也参与了一些社区微更新项目,“我想知道的是建筑师怎么以一种更加平民化的姿态,用他/她的技术和美学能力下沉到资源相对匮乏的社区,让居民获得对于城市公共性或城市美学观念上的变化。”

去年底,华益参与了龙泉驿区的玉石社区步行街的微更新。这条街它充满了成都周边老场镇生活特有的热闹和放松,但活力分布极其不均:茶馆、菜市那头密集、热闹,社区办公楼那头稀疏、安静。

·调研居民行为需求 摄影/社区行动

在造价很低的前提下,与社区书记、社工调研一圈下来,华益把问题聚焦在道路中心的6棵树上,决定围绕这6棵树做文章,让居民能在这里坐得舒服、待得久。“我邀请了结构师康永君与我们合作,我的学生根据最初的设想做了一套形态草模,结构师对我们的模型进行了力学体系设计、演算和优化。”

改造后的树池更适合老人的身高,他们坐下时脚能踩实到地面,新砖砌筑增加了椅背,坐起来更舒适,原有的树池宽度不够坐,也需要拓宽,他们用新砖包裹了旧砖,拓宽了坐面的同时,也改变了树池表面的材料肌理。

·白鹤亭与树池激发了新的聚集 摄影/华益

“新砖选用的是蒸压的粉煤灰砖,拆除的建渣也不多,它们被填充在新旧砖之间的空腔中,这降低了造价也减少了碳排放。我们还在6棵树中选了一棵做一个斗形的保护装置,为下面坐着的人们提供些许遮蔽,也希望它的形态和位置能够树立一个标识,让大家对这个社区建立一种明确的印象。”

·6个树池与护树装置白鹤亭融入步行街 摄影/华益

在低造价和低技术的限制下,护树装置选用了能方便购入的镀锌钢管、卡车篷布、螺纹钢和花篮螺丝等材料。接下来是形态的敲定,华益发现这里曾经是一大片田野中的林盘,居民们回忆这里之所以有“白鹤小区”“鹤祥路”“鹤西路”,是因为过去真的有很多白鹤栖息。于是,在推敲篷布形态的时候,她采用了下垂的重力曲线,使得篷布和杆件的形态组合起来像3只白鹤围着桂花树起舞的样子。

·护树装置与树池推敲模型 张铭玮制作拍摄

建筑作品本身是沉默的,但作品又一直在说话。改造后,这区里的人们更愿意聚集在这里,甚至开发出了华益原本设计时没有预料的用法,“还有一点意外的是,夏天坐在白鹤亭下很凉快,有一股微风,归功于斗形篷布暗含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作品出来怎么跟人互动,有些是没有办法把控的,我欢迎这种好的意料之外。”

在华益看来,在低造价和低技术限制条件下,建筑师要用费心但低调的设计介入既有的场所环境。一方面,低调是为了尊重并保护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另一方面,费心是为了帮助居民们刷新既有场所的平庸。

“总之真正好的社区更新,在我看来,是要唤起大家对过去场所记忆的怀念,进而重塑居民们对于过去的美好想象,以有助于形成社区的共同觉知。而玉石步行街的更新实践,就是在做这样的努力。”

日常生活中,华益喜欢玩玩具,也喜欢打游戏,她曾经在飲水村咖啡馆做过一场活动,借助《刺客信条:奥德赛》中的游戏场景,解锁古希腊建筑历史知识。课程现场采用双屏并置教学:一边是游戏,一边是历史;一边是古,一边是今;一边是盛景幻象,一边是考古废墟;一边是3D渲染,一边是史料文本;一边是体验感知,一边是理性分析……

这种将事物并置后,其间产生的张力尤其使华益感兴趣。这似乎从华益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到某些关联。

·图源/啥子&飮水村

在华益的家里,有4只猫,她享受它们无条件的喜欢,还为它们专门设计了猫道。“我自己小房子的室内设计,既考虑了自己的使用需求,也考虑了宠物们的需求。第一次去到新房的时候,爱猫黑娃立马就在猫道上玩了起来,很好奇很满意,我就知道它认可这个设计了。半年后黑娃因为先天肾脏缺陷而去世了。我们无法用语言交流,我只能通过观察来反推,然后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黑色猫道在稳定的室内空间要素上自由蜿蜒 摄影/华益

·爱猫黑娃在验收主人的设计 摄影/陶旭

作为建筑师,华益很少谈美学,“美学是一个很深厚的哲学词汇,建筑师比较喜欢谈order,但我关心的秩序早已不是古典主义的范畴,而是一种微妙而复杂的秩序,与混沌有密切的互动。”

YOU成都专访

X:小都 ,H:华益

X:“啥子”曾经做过一场《建筑与女性》的分享活动,那场活动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H:活动的发起人是我的朋友,比利时音乐学&管风琴博士罗文,对谈嘉宾包括建筑师郭佳、万丽、张唐。我发现不同女性个体的自我觉知和生存状态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关于女性建筑师或建筑学中的性别,我有很多问题,对谈结束,我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女性意识的普遍觉醒已经成为必须正视和思考的时代特征,正视问题和事实后,我们需要继续展开理性思辨。

X:普通人拥有建筑学的思维,会让生活更好吗?

H:当普通人有建筑学的思维,从功利的一面来说话,他会更懂得如何打造自己生活的空间,提升对空间审美的修养。同时,建筑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意识工具,会改变你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更容易看到表面现象背后整体性的逻辑。

X:你在玉林生活了20多年,连续3年把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课题聚焦在玉林,对玉林有怎样的情感?

H:我当然很喜欢这里,但是目前对于这种网红化热闹的场景,有什么议题是值得我关心的,还没有想清楚,但肯定是有的。过去两年,我把教学题目更多放在了曹家巷的社区更新,这个片区的庞大复杂不是停留在城市外部空间,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部社会关系的复杂和张力,这个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 ● ●

编辑丨书书

图源丨未标注图片皆来自华益

原标题:《在「啥子」,搞懂建筑学是啥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