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小凡 | “糖足”能手 志在千里
近年来,糖尿病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大概有5.37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高达1.4亿,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而且数量仍在快速增长。
▲杨小凡
“超过30%的患者都存在着发生糖尿病足或糖尿病创面的风险,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副教授杨小凡表示,对糖尿病创面的治疗及愈合机理的研究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工作,已将糖尿病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杨小凡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动力,倾情于糖尿病创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慢慢敲开糖尿病创面防治的大门。
为国家需要,坚定研究方向
对杨小凡来讲,选择糖尿病创面研究是一个偶然。人生刚起步时,杨小凡选择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8年制。2014年,结束5年本科学习后,他在朋友的建议下选择了手外科,并在经过面试、科室试工后顺利留在了手外科,继续博士的学习与研究。
“来到手外科,不要只顾如何做手术,还要重视科学研究,做一个具有科研思维的手外科医生。”导师的一席话,让杨小凡感受到国家对科研工作,特别是基础科学领域研究工作的需求与重视,他也相信在手外科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上,年轻人大有可为。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杨小凡越发认识到糖尿病背后隐藏的巨大“杀伤力”。很多人误认为,糖尿病没有太多明显症状,无须过度关注。殊不知,仅创面难愈合这一严重并发症,就有可能导致肢体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治疗起来周期长、费用高,困难重重。此外,我国针对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机理研究相对较少且并不系统全面,这令杨小凡一度犯了难。
但在经过反复尝试、不断创新后,杨小凡改变固有思维,成功开发了工程化外泌体、智慧水凝胶、纳米马达等一系列糖尿病创面治疗新技术,为我国糖尿病创面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后续新技术发展提供了丰沃土壤。
为求新突破,永不停歇
短短几年,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了34篇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晨光托举工程、武汉市曙光计划……成果和荣誉见证了杨小凡在糖尿病创面研究领域的日夜耕耘,也诠释着他在科研上的“硬实力”。
在探索糖尿病创面治疗方法上,杨小凡一直在前进。近年来,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已成为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他针对外泌体渗透和吸收困难等问题,计划采用组学分析、分子克隆和运动追踪等手段,验证早前提出的“纳米马达负载工程化外泌体通过‘双增强’作用改善氧化应激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科学假说。此外,根据前期研究经验,杨小凡创新提出“干细胞外泌体改善线粒体自噬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思路,并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出具有ROS响应的智能水凝胶系统。他介绍,接下来会采用多种新技术手段对智能水凝胶修复创面的效果进行验证,研究成果将为外泌体结合新型生物材料促进糖尿病创面修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目前,杨小凡又进一步优化了外泌体制备方法,计划探索其靶向线粒体抗氧化机制。这一探索不但会为皮肤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提供新思路,也将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始于热情、终于责任。多年的历练,杨小凡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也彰显了作为科研人的执着与奉献。未来,他将继续大胆探索,持续改进研究方法,为糖尿病创面研究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