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闻发布会实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四场——离石…

2024-12-23 19: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2月23日下午,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四场),离石区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凤昌: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由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县市区专场第四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离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海文介绍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离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轶勇,离石区副区长吕晓全,离石区副区长张星海。

首先,请张海文区长作介绍。

离石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 张海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离石区相关情况。首先,我代表离石区委、区政府,向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离石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离石区是吕梁市府驻地,历史悠久、区位独特,是首善之区,也是一个基础好元气足、生态好精气足、态势好朝气足的奋进之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离石区做好保煤稳煤、多元发展“两篇文章”,激活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能、培育市场活力“三大引擎”,打赢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民生保障、本质安全“四场战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离石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具体讲为“五个坚持、五个全力”:

第一是坚持强产业、促转型,全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离石的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近年来,我们依托煤、发展煤、超越煤,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稳住优势工业的“定盘星”。全力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已建成智能化矿井1座、智能化综采工作面5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1个。支持新龙重工、离石电缆、晋西北建筑产业园等装备制造产业技改升级,持续稳产增效。二是做大服务业的“硬支柱”。助力吕梁天源物流公司优化物流供应链;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安居小区、生态园、恒大社区等一批嵌入式养老项目已建成投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体系逐步形成;不断刺激市场消费,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消费补贴1.16亿元,撬动消费5.09亿元。三是擦亮文旅产业的“金名片”。高标准打造了王营庄科创文旅小镇、大东沟景区和千树塔露营地等文旅新品牌,累计接待游客154.7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达到1751万元。白马仙洞景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王营庄科创文旅小镇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大东沟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单位。2024年,我区成功入选“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榜单。

第二是坚持强基础、补短板,全力塑造乡村振兴新优势。离石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一是增进农民增收。三年来累计转移就业6698人,及时为4732名外出务工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发放稳岗补贴567.84万元。推动完善公司+村集体的运行模式和新型利益联接机制,“借鸡生蛋”享受分红,累计为105个村集体分红1086万元,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长”。二是促进农业增效。推动智慧水产养殖基地、智能温室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运行。今年来我们依托乡村 e 镇和王营庄实诚甄选购物等平台,实现消费扶贫销售农产品2682.35万元;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开发了7大产业108个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三是推进农村和美。三年来,我们共实施“四好农村路”项目269公里,开展精品示范村和提档升级村村庄绿化和基础设施提升。完成王营庄、小神头、归化、严村、杜家山、彩家庄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倾力开展“研游离石”研学活动,直接经济收入达1000余万元,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初显成效。

第三是坚持提形象、强配套,全力打造品质生活新标杆。离石区牢固树立市区一体理念,大幅提升城市品质和承载辐射力。一是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协同推进新城区和老城区建设,积极配合货源街改造、电缆厂天坑治理、“太空之吕”、新区重点项目等市级建设工程,完成了美景华庭、龙凤嘉园等老旧小区和李家沟等棚户区改造提升。二是持续美化人居环境。积极配合市级完成新安大道雨污分流,利用腾退老城区空间增园添绿,打造小微景观、口袋公园和路口游园,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离石人民触手可及的幸福体验。三是持续畅通内外循环。建成运行新城-东城-信义快速专线,积极配合市级推进新安大道、主城到新区快速路、国道209线、祁离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我区交通承东启西的“关键枢纽”作用。

第四是坚持重保护、优环境,全力共筑绿色发展新高地。离石区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狠抓环境整治。市区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在汾渭平原11个地级市中,连续三年PM2.5平均浓度最低、重污染天数最少。国考三个断面均达到或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二是狠抓生态修复。三年来,我区持续拓展国土绿化空间,累计实施封山育林2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工程2.6万亩;大力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累计完成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5000余亩。三是狠抓低碳发展。深入践行“双碳”行动,有序开展用能预算管理,倒逼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加快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不断养护城市“绿肺”。

第五是坚持提品质、惠民生,全力实现美好生活新愿景。离石区近三年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升,圆满完成了17件民生实事,在民生福祉这方面,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社会保障协同发力。我们精准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实施“扶残助学”圆梦工程142人,帮助残疾人就业336人;安置退役士兵40人;优化零工市场运营,实现180个就业社保服务点村村(社区)通全覆盖;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4025人,新增技能人才10946人;中心城区实现市民乘坐公交全免费。第二句话是,教育事业提质加力。我们坚持市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城区中小学建设和集团化办学改革,创建了离石一中等“三所综改示范校”,建立了“四个集团化办学集群”,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高考高分段人数连年保持在吕梁第一方阵。第三句话是,医疗卫生保障有力。我们实行公立医院免收挂号费及“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实现离石区“智慧助医”项目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持续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与北京朗豪医疗集团及多家省内三甲医院深度合作,全面提升离石区医疗水平。

当前的离石古韵与科技交融、自然与文化共生,呈现出多元共融、气象万千之态,海纳百川、襟怀广博之势。我们诚挚邀请各界朋友常来离石走走看看,感受离石拼搏奋进的创业激情与时代巨变。我就介绍到这儿。

接下来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凤昌:

感谢张海文区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请要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

新华网:

请问离石区近年来实施的民生项目都有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离石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 张海文:

感谢记者朋友对离石民生实事的关注。近年来,离石区坚持在全面落实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基础上,呼应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诉求,精心谋划实施了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坚持“三个突出”,把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

一是突出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项目实施中,我们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力求覆盖面更广、与群众需求匹配度更高。近三年来,区政府共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7件,其中涉及便民服务领域5件、社会保障领域5件、医疗健康领域3件、教育领域2件、安全领域2件。二是突出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群众在现实之中的普遍困难和需求,是我们政府工作的重心。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更加注重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比如:针对群众关注的就医问题,我们实施了医疗专家团队诊疗帮扶服务项目,组团式引进北京朗豪等医疗专家团队,定期在区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指导教学帮扶,推动全区医疗水平稳步提升。针对群众关心的安全问题,我们实施了区域边坡稳定性测算评价与山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针对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入内的问题,我们开展了电梯智能识别阻车系统加装项目,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三是突出量质齐升、以质为先。在项目筛选中,我们注重兼顾民生领域各个方面,项目内容涵盖了养老济困、市民安居、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体现普惠性。比如,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标、为所有离石区户籍人口缴纳全民自然灾害民生救助险、提质改造43个村级卫生所、建成20个综合性应急健康小屋等项目,聚焦基层群众实际困难、聚焦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精准推进项目实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为目标导向,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政府民生实事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谢谢大家!

吕梁日报社: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关注到近年来离石教育发展很快,请您谈谈离石区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离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王轶勇:

感谢您对离石教育工作的支持!近年来,离石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为重点,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了离石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为离石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服务软环境,具体做法有:

一、外引内联,优化办学体制。在深化与江苏省江阴市跨省教育合作的基础上,始终高举素质教育“一面旗帜”,精耕小学和初中“两块试验田”,创建离石一中、江阴初中和城镇中学“三所综改示范校”,成立东关小学、城内小学、龙凤小学和长治路小学教育集团四个“紧密型办学集群”。同时,优化片区教育资源,新建北城中学,将东关小学和永宁小学、长治路小学和凤山底小学整校合并,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二、壮大队伍,提高教师待遇。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聘、申报特岗计划、校园招聘、签约公费师范生以及教师配偶回引、引进优秀教师等方式,累计招引教师750余名。全区教育支出连续五年占财政公共支出的20%以上,形成良好保障,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增加20%,重点高中教师绩效工资增加至2.5倍,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全部列入财政预算,让高素质教育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

三、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持续推动体育教育改革,推广“全员运动会”“趣味课课练”,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财政投入近千万,为全区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每人发放研学补贴100元,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踏上“行走中的课堂”,利用王营庄科创小镇和信义大东沟露营基地,开展农事体验、户外拓展、亲子活动等为一体的沉浸式研学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多措并举,提升教育质量。聚焦教育教学质量生命线,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改革,推出学本课堂、智慧课堂等一系列改革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行学生学业等级评价改革,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离石区中考高分段人数连续八年位列全市榜首,2024年中考总均分和及格率首夺全市“双料”第一。随着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教育对外来人口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直接拉动了吕梁市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离石区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离石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学校标准化和教师专业化建设,扩大学前教育扩容提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基础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势能。

谢谢大家!

《科学》导报:

煤炭工业作为离石经济最主要的传统支柱产业,请问在推进煤矿生产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离石区政府副区长 张星海: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感谢大家对离石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离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不仅是吕梁、山西重要的煤炭产出地,更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离石区把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煤炭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实现煤矿生产的“减人、增安、降本、提效”,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主要目标是实时检测设备、预测故障隐患、保障安全高产、提高生产效率,在关键风险岗位实现减人、少人,甚至无人操作,改善作业环境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实事求是地讲,通过近几年积极引导煤炭企业智能化建设,离石区的传统煤炭生产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维护安全稳定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离石行政区域内现有煤矿企业13座,其中:市直管煤矿1座;区管煤矿12座,生产能力1420万吨/年。按照“政府引导、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主体落实、企业建设”五级管理的工作思路,目前区管10座服务年限5年以上的煤矿,基本实现了井下固定硐室无人值守、主运输系统集中控制等远程操控智能化;刚才张海文区长也提到,我区已建成1座智能化矿井,5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1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其中东江煤业作为我省第一家实现智能化矿井的民营企业,2021年通过山西省能源局现场评定为中级智能化矿井后,全矿单班作业人数由150人减少到110人,15处固定场所和硐室实现无人值守,综采工作面作业人数由25人减少到20人,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由12人减少到8人,掘进工作面进尺从230米/月提升到300米/月,其它智能化系统已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行。

今年,离石区又实施了4座煤炭企业的智能化矿井升级改造项目。到2025年底,计划再建成3座智能化矿井。预计到2027年,全区所有服务年限5年以上煤矿能够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

今后,我们将持续在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精准发力,推动煤矿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煤矿由“高危生产”向“本质安全”转变、由“规模产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创新”转变、由“传统安全”向“智能开采”转变,不断提升矿工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推动我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

谢谢大家!

《记者观察》杂志:

请问离石区在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离石区政府副区长 吕晓全: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离石作为吕梁唯一的市辖区,是吕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肩负着重大服务和保障职能。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确保全区45.6万人民群众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是离石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借此机会,我想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一下离石区在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举措:

一是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保障。粮稳天下安。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保障作为头等要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和安排部署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和粮食储备等工作,全方位压实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工作责任。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建成了5.4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19.03万亩(同比增长0.75%);粮食产量也达到了5.3万吨;今年区级财政共发放粮食作物特色种植补贴709.2万元、秋季深耕补贴78万元,多方发力,全方位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二是全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定器”,可以有效抵御外部经济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粮食的稳定供给。离石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库作为全区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前期手续已全部办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地址在吴城镇上四皓村,总占地面积89亩,总投资约1.8亿元,主体工程将于2025年底全部建成。项目建成后可以储备2.8万吨粮食,将彻底解决现有粮食储备设施陈旧、仓容不足的问题,也必将开创我区粮食储备的崭新局面。

三是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我区始终将“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主动作为。我们在王营庄探索打造了“鱼稻共生”示范项目,种植水稻200亩,产量达18万斤,连续两年获得丰收。进入冬季以来,离石的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市场供应充足、品质优良。全区肉蛋奶年总产量达1.29万吨、蔬菜总产量达0.24万吨;同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小麦原粮储备350万斤,成品粮油储备345万斤,其中:大米100万斤、面230万斤、食用油15万斤,充足的粮油储备为全区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我区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在粮食生产、仓储、流通、销售、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粮安离石”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山西晚报: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离石区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请介绍一下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离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王轶勇:

近年来,离石区按照“党建引领、文旅搭台、产业配套、群众增收”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了王营庄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大东沟景区等农文旅研融合发展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王营庄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文旅科创小镇和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集特色餐饮、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科创研学、农耕体验、庭院经济于一体的农文旅研融合体。自投入运营以来,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推动农文旅研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大东沟景区有着“潜力在山、优势在林、特色在水”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我们开发了露营经济、民宿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单位。目前我们在大东沟已建成6大露营区、15个太空舱住宿、1个假日帐篷酒店、观光步道6000余米,配套建设了天幕、帐篷等设施的328个露营位。通过举办野外写生、森林音乐、茶艺民乐等露营文化系列活动,带动了文旅康养、餐饮民宿、蔬菜种植、水果采摘、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系列产业。吸纳周边群众就业150余人,农产品销售比往年同期增长35%,营业直接收入500余万元,撬动消费1500余万元。

今年离石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规划建设了6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有中国传统古村落看不尽的彩家庄、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华北第一葫芦村严村、独具特色的归化村、心宿杜家山、小神头南瓜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区王营庄村,进一步深化了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文旅研融合发展。此外,我们建立了联农益农机制,包括大东沟景区、王营庄科创小镇和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均由离石区文旅集团托管运营,为全区105个行政村每年每村分红不低于6万元,以文旅赋能,合力推动我区乡村全面振兴。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凤昌:

感谢离石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权威|及时|深度

原标题:《【新闻发布会实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市区专场第四场——离石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