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终特辑·生生不息|新手妈妈这一年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2024-12-25 07:1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历史不仅在于宏大叙事,也在于点滴之间的人与事。2024年岁末,我们记录了一些人物、一些事件,析为《新生》《守护》《雷霆》《烟火》四章,集成大历史的部分切面,也映照出我们这方土地以及身处其间人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生命力的积极状态:虽百折而不挠,葆有希望,生生不息。

今天的故事是《新生》篇章,讲述的是一个新手妈妈的这一年。

2024年,我成为妈妈。

认真回望这一年,竟无从下笔,似乎每一天都写满了故事,无数难忘的瞬间萦绕于心,汇聚着爱意与温情的感慨,以及一些尚未消解的慌乱的、茫然的情绪,有欢笑,有泪水,有疲惫,有幸福……真实而又深刻。

我曾经对生孩子后女性自我个性被短暂消解、生活重心转移到孩子的需求上感到不解,但当自己成为妈妈后,逐渐理解了这种无私的天性,并享受其中,这可能就是“生育”,育儿即育己,不再幼稚任性,一夜长大,因为有个小人需要你。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妈妈的不容易,才深刻地领悟到那些看似平凡日常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艰辛与不易。我们比较幸运,因为有长辈的帮助,育儿路上已经容易了很多,半年来,从一个对育儿懵懂无知的新手成长起来,我一直在踉踉跄跄的探索中,能切身感受到的是,自己越来越专注于生活本身,对女儿的爱越来越深。

说实话,当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妈妈,并不是怀孕时期,而是女儿出生的那一刻。在这之前,仿佛一切都在为此作准备。

等待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幸福而又焦虑的事情,从孕早期的血检、尿检、B超,到孕中期的无创、大排畸,再到孕晚期的小排畸、胎心监护等一系列检查,每一项都是一个关卡,可能所有新手妈妈都一样,情绪非常紧张,总是担心检查结果会出现异常,害怕宝宝有任何健康问题。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产检还算比较顺利,一路绿灯,但因为自己的玻璃心,还是跑了三四次急诊,症状大概是轻微出血之类,后来了解到都是正常情况,没必要去医院,可当时就是不放心。孕晚期随着胎儿变大,我缺氧状况比较明显,每次洗完澡都要吸氧,有一次胎心监测的时候差点晕过去,之后出门都带着便携氧气瓶,也算是一个难忘的体验。随着预产期的临近,自己的心态放松了很多,反而是我老公特别紧张,3月份,他突然头部神经痛、耳朵痛,一度以为是咖啡喝多引起,停了咖啡还是疼,在陪我产检时他也去挂了号,医生告诉他是因为过度紧张焦虑所致,为此我笑了好久。

作为新手妈妈,筑巢意识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从孕期开始我就一直认真做着功课,婴儿床、婴儿车、尿布台、衣服、尿不湿等等,现在母婴产品种类太精细了,有很多鸡肋产品,而且商品一旦贴上“母婴”标签就会贵很多,所以妈妈要掌握的技能好多,买东西既要避免“踩坑”,还要追求性价比,但给孩子买东西总归还是很快乐的。

准备的待产包

大概也是从孕中期开始,每天晚上,我和老公都会给宝宝讲故事,我们甚至还准备了音乐时间,肖邦、贝多芬等名家的金曲轮着放,她听没听懂不知道,新手爸妈的仪式感是满满的,感觉也只有新手爸妈会这样做吧,笨拙而赤诚。

在成为妈妈的这段旅程中,生产医院每周都会举办产前课堂,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我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众多的课程内容里,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当胎盘从身体里掉出来,激素会令产妇的身体、心理产生不可控的变化。”起初,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还挺夸张,“能有多不可控啊”,然而,当自己真正经历了分娩,才彻底理解了这句话。

4月25日上午,原本平静的日子被肚子的一阵不适打破。我心里“咯噔”一下,虽然没有破水,但那隐隐的疼痛还是让我紧张起来。和家人商量后,我和老公直奔医院急诊。在急诊室里,医生仔细地检查后告知能看到胎头,估计宝宝快来报到了,可以先回家耐心等待。可我当时紧张得不行,脑海里不断浮现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最终还是决定住院。当晚病房里有四个待产的妈妈,其中一个半夜生产,听着外面婴儿的啼哭声,基本一夜未眠,紧张而兴奋。

4月26日上午11点左右,迎来了关键的时刻。打上催产素后,身体很快有了反应,宫缩的疼痛一波接着一波袭来。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痛,仿佛身体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不断地用力挤压。尽管上了无痛,可宫缩的剧痛依然没有减轻多少。我紧紧地握着老公的手,每一次疼痛来临,我都努力地练习在家预演过无数次的拉玛泽呼吸法,试图通过调整呼吸来缓解疼痛。

医生再次过来检查时,发现孩子的胎头都要出来了,“快快快,推到手术室”。随着宫缩的加剧,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我拼尽全身的力气,终于,随着宝宝的滑出,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当医生将皱巴巴的小生命放在我的胸口,肌肤相亲的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涌上心头,我当妈妈了。

女儿出生卡片

不得不感慨,无痛真是“人类之光”,当无痛的药效过去之后,我才感知到自己经历了手取胎盘和二级撕裂,产后两天,自己似乎成了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上厕所像上刑。但后来和朋友聊天,她是顺转剖,更加痛苦,我至少还能扶墙站起来,再一次感慨妈妈们都好伟大。

产后第二天,迎来了生育第二大酷刑——生理性涨奶。清晨醒来,我便感觉胸部一阵异样的胀痛,起初还以为只是产后的正常不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疼痛愈发强烈,仿佛有两颗铅球沉甸甸地压在胸前,每一次轻微的触碰都像是被电击一般,钻心的疼痛瞬间传遍全身,翻身都异常困难,护工告诉我这是正常的生理性涨奶,可以让宝宝吮吸来缓解。

刚出生的女儿

后面宝宝基本整天都挂在我的胸口,随着她的吸吮,原本坚硬肿胀的乳房渐渐有了柔软的迹象,乳汁也开始缓缓地流出,那种胀痛感从最初的难以忍受逐渐变得可以忍受,直至慢慢消退。这不仅让我的身体得到了极大的舒缓,更让我和宝宝之间的情感纽带在这一刻变得更加紧密,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开始享受母乳喂养。我觉得好神奇,请原谅一个新手妈妈的“没见过世面”。

然而,我的母乳喂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激素的波动让我一度陷入了与自己艰难的较劲之中。

月子里,我的奶水并不多,每次看着宝宝因为吃不饱而哭闹,月嫂给冲奶粉时,内心满是愧疚与自责,仿佛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连宝宝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后来了解到这种焦虑在学术上被称作“母职焦虑”。

产后18天,双边奶量

看着有些妈妈因为奶多而堵奶,我竟然充满了羡慕之情,家里人劝我月子期间着重调养身体,不必过度执着于全母乳喂养,养好身体自然奶水会多,月子里奶水不多非常正常,而当时深陷执念的我根本听不进去,固执地在月子里开始追奶,喝着油腻的汤,吃着催奶的食物……

在那长达两个月的追奶时光里,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这件事情上,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战士,晚上当闹钟在寂静的黑暗中突兀地响起,我便如同被注入了一股莫名的力量,瞬间打起精神,在昏黄的灯光下,机械而又坚定地操作着吸奶器。那时候的我,眼神中满是执着,为了能多产出一些乳汁,我见证了北京凌晨各个时段的模样。那些疲惫不堪的时刻,那些独自坚守的瞬间,如今回想起来,都让我不禁感叹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终于在产后第三个月,我的努力有了些许成果,全天母乳喂养之外,还能够用储奶袋储存多余的乳汁了,但我无形之中也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不敢轻易出门太久,几次堵奶经历令我害怕,那种痛感堪比生理性涨奶。朋友劝我不要这么执念,同月生育的她已经出国玩了两三次。

也就是那段时间,可能是激素退去,也可能是累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是何必呢?为什么不能放过自己,有了happy妈妈,才有happy宝宝呀。

之后,我开始了佛系母乳喂养,顺其自然,不再给自己压力,终于在喂养方面释然。

产后的日子,是一场与琐碎日常的漫长较量,每天都围绕着喂奶、换尿布、洗澡、拍嗝……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已经变得得心应手。

我比较幸运的是,月嫂走后,家里长辈有空都能帮忙看孩子,老公下班回来也会参与育儿,所以我并不是孤军奋战,相对轻松一些。

女儿其实算是一个天使宝宝,爱笑,不认生,可以独自玩很久,除非饿、困,其他时候并不会哼唧。月嫂走后的第一个月,她吃着安抚奶嘴,听着白噪音基本就可以入睡,半夜醒来我也直接奶睡,但后面我发现她过分依赖安抚奶嘴,导致频繁夜醒想吸奶嘴,拿掉奶嘴后就踏上了漫长的哄睡之旅。

妈妈心疼我,主动承担起哄睡的重任。女儿前期有个解放大人的好习惯,并不依赖抱睡,这也是她的“天使之处”,抓到睡眠信号后,我们都是尽量拍拍、唱歌来哄睡。但后面出牙期、睡眠倒退期来了,哄睡似乎变得越来越难,朋友之前说带孩子就是一个字“熬”,我觉得还挺精准。

姥姥哄睡

夜晚宝宝主要还是我来带睡,随着月龄的增长,她的睡眠规律变得难以捉摸,每一次她在黑暗中哼唧醒来,强忍着极度的困意与疲惫,我都挣扎着醒来习惯性将喂奶作为第一反应,当然,有时候这样似乎也没有什么用,我和老公只能轮流抱着、唱着、拍着来哄,有过宝宝的都懂这种“艰辛”,太痛苦了。长时间这般循环往复,我的腰痛和肩膀痛日益加剧,需要定期理疗才能缓解。但即便如此,我内心深处始终不忍心给她进行“睡训”,宝宝还这么小,她需要的是满满的安抚与安全感,我期望能给予她最充足的安抚,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她能够凭借自身的成长节奏自行断夜奶。

如今七个半月,宝宝仍处于夜奶未断的阶段,我夜晚的睡眠也被切割得七零八落,但每天睁开眼后看着女儿明媚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变得微不足道,我知道她睡得很好。

新手妈妈最害怕的大概就是宝宝生病了,而我就经历了一次,现在想来都很愧疚。

当时我的产假刚刚结束,外出参加发布会,可能穿得有些少,到家就感觉有些嗓子痛,而老公刚出差回来也有些流鼻涕,我们都觉得应该没什么大事。结果早上起来,女儿脸红扑扑的,异常安静,体温计显示38度,两个人吓坏了,后来才意识到,6个月后,孩子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逐渐地减少,体质比较弱,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掉以轻心。后面老人开始给宝宝物理降温,我们看到有帖子说脚底贴姜末有效,便赶忙照做,还尝试了后背热敷等各种方法。

孩子生病的两三天,家里大人全天轮流抱着,看着她那小小的手和脸,满是心疼,她眼睛不时地流眼泪,还会流鼻涕,睡觉时也不安稳,小鼻子塞住,呼吸都变得沉重,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为人母的揪心,那种彻夜难眠的心焦再也不想体会了。

以前总听别人说生育是女性人生中的分水岭,只有自己生了之后才能真切理解其中含义。

在医院做盆底肌康复

生完孩子百天之后,打车去医院做产康,途中,司机师傅热情地问道:“你是孕妈妈吗?”我一时竟有些恍惚,下意识地回答:“不,我刚生完宝宝。”随后,司机便饶有兴致地与我聊起了育儿经,但我的心情还是挺低落的。

在没有宝宝之前,我一直都比较瘦,吃饭从不忌嘴,是别人口中“光吃不胖”的幸运儿,也从没为身材而焦虑。生孩子胖了30多斤,生完只瘦了10斤,因为要哺乳,我没有控制饮食,但我也意识到,以前那种不用身材管理的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非后面自己刻意减肥。

加之生育后骨盆变宽,直到现在,产前的裤子还都穿不上,只能穿孕期的,站在镜子前,肚子上的“游泳圈”非常明显。

其实更困扰的是产后掉发。我的掉发大概是从产后4个月开始的,起初,只是在梳头时发现梳子上缠绕的头发比往常略多,并未引起过多的重视,但后来地上、枕头上、衣服上,随处可见掉落的头发,头发明显稀疏。为此,我心急如焚地跑了几趟中医院,医生告诉我产后掉发是正常现象,让我断奶后再来配药,那段时间,我时常担忧自己会不会因此而秃。尽管如今掉发的情况已有所缓解,但发量明显不如从前。

与之相伴随的,还有肉眼可见的衰老吧,不过,我也认清这些都是成为妈妈所付出的“代价”。

生育的过程确实充满了艰辛,但在琐碎与烦恼中,我也享受着第一次当妈妈的幸福。

还记得刚出生的她被医生放在我身上,那时的我满心紧张与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她就一直在我身上趴着,直到医生前来提醒:“怎么还趴着呢,可以喂奶了。”我才意识到可以给她喂奶了。然而,我之前仅仅只是看过别人喂奶,轮到自己时有点蒙,不知该怎么摆姿势,满心忧虑会不会弄疼她,甚至怀疑她是否能够顺利吃到奶,可没想到宝宝一下就吃到了,原来,小小人什么都懂,反而是妈妈不懂。

生产后,我精心地给女儿挑选着玩具、绘本、衣服,感觉也在寻找自己婴儿时期的记忆,老公总说,我买的玩具可能孩子不一定喜欢,但我自己玩得不亦乐乎。

女儿出生的第三个月

我享受着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天,认真记录着属于她的人生可爱时刻:在月子中心每天晒完太阳回来都饿得嗷嗷直哭,永远都是“人没到声音先至”;月子里每次抬头就哭唧唧;每次吃奶,都喜欢抓着妈妈的手指;出门喜欢“啃着”小音箱,听到音乐就笑;最喜欢盯着大人的嘴,目不转睛地看着嘴形变化;每次举高高和“躲猫猫”都能开心地笑出声;最爱听《小燕子》;喜欢从自己的小床滚到大床;喜欢被亲亲……还有无数次的第一次:第一次笑、第一次打疫苗、第一次体检、第一次拍写真、第一次去爷爷奶奶家、第一次抬头、第一次爬、第一次逛公园、第一次游泳、第一次吃辅食、第一次摸螃蟹……第一次喊“咩咩”的时候,我的心都化了。

最近,宝宝迎来了分离焦虑期,一定要有人时刻陪伴,只要看到大人不在视线内,就会哼唧哼唧。她也学会了撒娇求抱抱,会用“咿咿呀呀”的婴语诉说着自己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情绪价值。

而我似乎也和她一起成长了,不再是那个吃多了怕她积食,吃少了怕她营养不良,穿多了怕她热,穿少了怕她冻着……今天担心她体重不够,明天担心她大运动不够的焦虑的新手妈妈了。

时间的推移也让我变得豁然开朗,不再慌张,不再幼稚,用心享受着和女儿一起成长的这段时光,也用心感知着刷新后的30+的自己。

妈妈先是自己,才是妈妈,先是最好的自己,才能做最好的妈妈。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