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峰拾翠龙泉瓷
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曰出钱王。
今处之龙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云麓漫钞》宋·赵彦卫
尽管在唐代的诗词中,大家们曾写下不少永垂不朽的诗句来称赞越窑青瓷,但毫无疑问,到了宋人笔下,粉青色的龙泉青瓷显然是一抹更为养眼的“秘色”。
清雍正 粉青釉六棱撇口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国学大家陈寅恪
国家邮政局于 1998 年发行的
《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 1 套 4 枚
图案分别选取北宋、南宋、元、明时期的龙泉青瓷
青瓷,蕴涵着中国古代哲学的五大元素——土之料,木之助,火之艺,水之纯,金之值。天道生阴阳,阴阳成五行,五行变化万物。青瓷制作材料的泥土、釉彩、水、木等,皆来之于自然,这符合于天道。工艺由配料、成型、修坯、装饰、素烧和施釉、装匣、装窑、烧成八个大环节组成,而每个环节又有许多子工序,要经过几十种工序历经数十日才能烧制完成。由于工序多,且受各种因素影响,成品率较底,上品十有一二,精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可谓是火中取艺,天工造就。
宋代 《胆瓶秋卉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 龙泉窑青釉出筋荷叶盖罐
观复博物馆藏
『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曾经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泉流曲涧水为龙,龙泉地处浙西南,为殴江、闽江、钱塘江三江发源地,这里山涛拂耳,翠竹泛波,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此地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宋人更承河滨遗范而烧出闻名天下的“哥窑”和“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宋代窑址分布图
瓯江流域地形图
南宋 龙泉窑“河滨遗范”碗(内底)
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河滨遗范”碗(外壁)
浙江省博物馆藏
浙江处州人章生一、生二兄弟,于龙泉之窑,各主其一。生一以兄,故其所陶者曰哥窑,本龙泉硫田窑。哥窑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胎色灰黑。釉面纹片有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百圾碎等,其精品被宫廷所垄断。生二所陶者,曰龙泉窑。土细质厚,但少纹片,釉层丰润,釉色有梅子青、粉青、灰黄、淡兰等,梅子青色如挂枝初梅,青翠碧绿,莹澈剔透;粉青色如雨过天晴,或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净,为世所贵。妙者与官窑争艳。
清雍正 景德镇窑仿官窑大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雍正 景德镇窑仿哥窑大碗
浙江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海棠盏
丽水市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瓷粉青渣斗
丽水市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瓷方形瓶
浙江省博物馆藏
龙泉大窑遗址出土的粉青厚釉青瓷残片
《陶冶图卷》局部,此卷绘于清中期,描绘了制瓷工序
图中内容为制瓷工序中的上釉过程
图片源自笔者拍摄素材
龙泉窑龙窑遗址
图片源自笔者拍摄素材
龙泉青瓷碗修复件
图片源自笔者拍摄素材
当代龙泉青瓷工厂存放的瓷泥
图片源自笔者拍摄素材
当代龙泉青瓷工厂窑工给纸槌瓶施釉
图片源自笔者拍摄素材
当代龙泉青瓷工厂在不同窑温下试烧鱼耳炉呈现的不同釉色
瓯窑(今浙江)、婺州窑(今浙江)、德清窑(今浙江)、宜兴窑(今江苏)、岳州窑(今湖南)、洪州窑(今江西)、寿州窑(今安徽),全国各大名窑深受越窑影响,北宋中期以后越窑趋于没落。
浙江古代青瓷生产中心转移示意图
东晋 越窑青瓷点彩尊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东晋 越窑青瓷褐彩四系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五代 越窑秘色瓷莲花碗
苏州博物馆藏
唐代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窑承接了越窑的产业转移,但并非机械平移,而是技术探索与融合的产物,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入中国古代青瓷史上的龙泉青瓷时代。这种青色绿中带粉,并不浓烈夺目,而是低调内敛,尽显吴越之地特有的温和柔软,是中国青瓷里不可替代的一抹绝色。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技艺登峰造极,到了元代,龙泉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烧造的器型也更加丰富,这种巅峰状态一直保持到了明代中期。即便是在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交相辉映的宋代,坐镇东南的龙泉窑不仅可以气定神闲地与之平起平坐,甚至在“耐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还一路当先,力挑五大名窑。
北宋 汝窑刻乾隆御题诗汝窑碗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
南宋 官窑青釉瓷盘
南京市博物馆藏
南宋 哥窑盘
南京市博物馆藏
元代 钧窑红斑胆瓶
苏州博物馆藏
北宋 定窑白釉孩儿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瓷器从宋代开始就享誉世界、声名显赫,龙泉窑居功至伟,除了长期稳定的品质以外,还在于种类丰富,日常生活所用的各式壶、瓶、罐、盘、碗是龙泉窑烧制的大宗。虽然只是简单几类,但其中包含的各种尺寸和样式,几乎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北宋 龙泉窑刻花碗
丽水市博物馆藏
北宋 龙泉窑青瓷五管盖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瓷炉
南京博物院藏
南宋 龙泉窑粉青象钮盖罐
丽水市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瓷橄榄形鸟盏(鸟食罐)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代 龙泉窑贴花云龙纹盘
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代 龙泉窑青釉印花爵杯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 龙泉窑青釉镂空缠枝牡丹狮子纹鼓凳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 龙泉窑青釉描金真武像
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 龙泉窑刻花长腹瓶
丽水市博物馆藏
《赐莲图》为清代画家蒋廷锡所作,绢本设色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图中绘花瓶、莲花,清淡高雅
此瓶为龙泉青瓷锁环瓶,短颈圆肚,瓶身裂纹显现,属哥窑瓷品
清雍正 景德镇窑仿龙泉窑荷叶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龙泉窑青瓷折沿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绘制《珍陶萃美》图册
《弘历观画图》是郎世宁及中国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
图中左中下部位的桌子上放置着多件瓷器
其中最醒目的一件为龙泉青瓷双耳瓶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尤其是在青花瓷风靡全球以前,龙泉窑可以说占据了我国外贸瓷器的半壁江山。自宋代开始,满载龙泉青瓷的商船便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循着海路在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的航道上越走越远。
龙泉金村古码头遗址,或与海外贸易有关
海外龙泉青瓷的出土分布图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北宋“龙泉窑青瓷刻划花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沉船
图源:浙江考古
“圣杯屿”元代沉船瓷器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浩供图
在世界各地龙泉青瓷一路收获着疯狂的粉丝,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对于这种中国瓷器的喜爱近乎疯狂,甚至带着某种崇拜。在欧洲,龙泉青瓷被称为“塞拉同”,名字出自当时法国上流社会正在流行的戏剧《牧羊女》——戏中的男主人名字就叫塞拉同,他身穿一身青布长袍,与龙泉青瓷的颜色近似。贵族们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龙泉青瓷,只好借塞拉同长袍的颜色来比拟,为之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圣杯屿”元代沉船瓷器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浩供图
南宋 龙泉窑青釉花口碗(马蝗绊茶瓯)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马蝗绊茶瓯记》
江户中期的儒学家伊藤东涯记载
日本平安时代(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的重臣平重盛(1138-1179)为拓展与宋朝之间的贸易
向杭州育王山寺庙捐献了大笔黄金
于是住持以龙泉青瓷茶碗作为酬谢
宋元时期龙泉青瓷海外贸易路线图
在这条繁荣了数百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到处是它书写的传奇。龙泉窑行销海内外,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便捷的东部海运线、分布南北的港口、中转站,组成了一个发达的交通贸易网,编织起“天下龙泉”的名声。
1957年,国家作出“恢复青瓷生产”的指示,在诸多瓷器专家、制瓷匠人的努力下,龙泉青瓷的臻美姿容,再次重现天日。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列入“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染春水,盛绿云”,龙泉青瓷骨子里有古人淡雅灵秀的审美,以南宋龙泉窑青瓷方形瓶为范,观复博物馆推出碧落四芳花器摆件,此器型为四棱形。方形器物的制作工艺较圆形器物难度大,器物容易变形。此器造型棱角线条齐整规矩,颈部至腹呈四条流线型收至底足,平底内凹。造型端正大方,挺拔秀丽。
南宋 龙泉窑青瓷方形瓶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