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人自嘲只用七个字
原创 知了君 知了x FUTURE
元朝杂剧《百花亭》中的《当家诗》的前两句是:“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唐伯虎的《除夕口占》中写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除了这两首诗之外,在古代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提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这7件事对古代百姓的重要性。不过为什么这7件事是这样的排列顺序?难道只因为朗朗上口吗?
开门八件事到七件事
“开门七件事”,在宋代以前其实是八件事。宋代吴自牧《梦梁录》:“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酒、盐、酱、醋、茶。”到了元代,把“酒”减去,因为酒对平民百姓来说,是奢侈品,“不可缺”的却常缺席,作为“开门”之事已不现实。所以,“八件事”成了“七件事”。
关于排位问题就要从生活的重要性说起。对于现代人来说无处可用的柴,在古代可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资源。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说法。柴火作为古人日常生活的大宗消耗品,顿顿饭离不开,冬季取暖离不开,注定它的获取成本要极其低廉,最好就近取柴,运输成本越低越好,而且砍伐方便,越容易越好。
对于城里人来说,购买柴火还是比较方便的,用不完还能攒起来。但对于生活在广袤大平原上的城市就难一点,树木生长期长达十几年,而人类时时刻刻都需要柴火,城市对燃料的需求是无底洞。
北宋时的东京汴梁,就遭遇过这种窘境,周围一片平坦,又没有山,随着森林退化,樵夫们经常要跑到离城三五十里的地方砍伐,柴价自然跟着上涨,居民苦不堪言。
当然,汴梁离山西近,热效更高的煤炭也成为一个燃料来源的备选。《宋史·食货志》记载:“治平二年(1065)……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薪以斤计一千七百一十三万,炭以秤计一百万。”
在古代,经常发生把山砍秃的情况。因此在某些朝代规定非法采伐是不允许的,只能烧炭来取暖做饭,而朝廷垄断了木炭。这对于底层人民而言,尤其是在古代乞丐眼里,可以没有“米油盐酱醋茶”,但是不能没有柴,因为其他都可以通过乞讨获得,而没有柴,就意味着随时被冻死。所以无可厚非,柴放在了第一位。
有了柴火,才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填饱了肚子才有心情和与余力去品茶。“米油盐酱醋”都是与吃有关,相对于茶来,吃肯定比喝杯茶更重要,在古代喝茶也是比较奢侈的事情。茶叶对于普通百姓家庭都属稀有,能够有时间坐下来喝茶,简直是奢侈品一件。
茶,放在七件事情的最后,它体现的是寻常百姓精神层面最后的升华。尤其是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甚至出家的僧侣,都喜欢坐一起,饮茶做诗,畅谈人生。“禅茶一味,宁静致远。”
开门七件事
平民百姓的自嘲
开门七件事,在古代一直被引入诗句中。不过这些七件事绝大多数是吟咏平民百姓生活艰辛的,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除夕口占》云:“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写出了穷困不堪的平民百姓借七件事来自我解嘲的心酸心态。
据元代著作《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记载,曾有宋人用俗语云:“湖女艳,莫娇他,平日为人吃,乌龟犹自可,虔婆似那咤!早晨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冬要绫罗夏要纱。君不见,湖州张八仔,卖了良田千万顷,而今却去钓虾蟆,两片骨臀不奈遮!” 另在元杂剧《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等都有提及开门七件事。其中提及此“七件事”的有《刘行首》:“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将当家者为生活辛苦劳碌的“七件事”表现出来。
类似的还有,一名叫王德章的写了一首《叹穷》诗:“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寄语老妻休聒噪,后园踏处看梅花。”也算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注脚。
同样自嘲的还有,《避债》诗云:“门前索债乱如麻,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亦管他娘不得,后门走出看梅花。”一位债台高筑穷苦潦倒的寒士,逃避债务自我解嘲的情景跃然纸上。还有一位无名氏写的《百叹》诗又是另一种景况:“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今件件费绸缪。谷声不敢长嗟叹,恐动高堂替我愁。”叹气家里很穷却不敢高声,怕惊动父母,拳拳孝心诚挚可见。可以说,穷秀才和无名氏常是这类诗歌的作者。
由此看来,元人去掉一“酒”字,真是鞭辟入里,经典卓绝。非饱含辛酸者是难以总结的。
元人周挺斋把七件事写入词中更为有趣:“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什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沙,酱瓮儿恰才梦撤,盐瓶儿又告消气。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阆苑探花!”这样的穷秀才不愁寒窗苦读的寂寞和艰辛,却愁“开门七件事”的艰难,可见旧社会平民百姓为生活奔波劳累之苦。
而如今,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七件事,才有了滋味:像柴一样热情,像米一样实用,像油一样滋润,像盐一样有味道,像酱一样增色,像醋一样多能,像茶一样耐品。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撰文 | Jane
原标题:《古人自嘲只用七个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