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面临崩溃风险!“海岸卫士”的生态系统脆弱性上升!

2024-12-19 1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苏奋振、副研究员付东杰与合作者首次量化了红树林护岸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正在上升。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传统红树林护岸能力研究主要在局部区域或单个时期静态开展,但全球尺度上红树林几十年来护岸能力的时空变化格局如何仍然未知,对其海岸保护能力及全球变化特征也缺乏系统的量化评估。

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过程的红树林护岸能力指数(MCPI),综合考虑红树林的跨岸宽度、冠层高度及健康状况,分析了1996年至2020年的全球红树林数据,量化了红树林护岸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尽管部分地区红树林宽度增加,但由于冠层高度和生物量下降,2007年到2019年间全球红树林的MCPI下降了25%。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正在上升,尤其是在受人类破坏、气旋和洋流影响强烈的区域。

图源:pixabay

“海岸卫士”红树林

如果说湿地是“地球之肾”,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森林是“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为生命输送氧气,那么红树林便是湿地和森林之和,这种独特的双重身份是红树林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最为显著的特征。

红树林并非单一物种,而是一类树木的总称。红树植物包括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其中真红树植物只能在潮间带生境生长,半红树植物可在潮间带沿岸陆地生长,并可在潮间带形成优势种群。从外观上看,它们与陆生森林差别不大,但它们内部含有遇到空气后会变红的单宁物质,因而得名“红树林”。

红树林有益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红树林是长期的二氧化碳储存系统,从大气中捕获碳以供生长,并将碳储存在叶、干、根和土壤中。健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捕获和储存碳的速率远高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红树林储存了约210亿吨二氧化碳,防止这些二氧化碳被排放至关重要。保护现存红树林、修复减损红树林,对扩容全球碳存储系统十分必要。

红树林在维系生物多样性、保障居民生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支撑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为上千物种提供相互依存的环境,是341种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红树林为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鱼类、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提供生境,为约410万渔民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红树林还是自然的滨海基础设施,为抵御风暴、沿海洪水和侵蚀提供重要保护。

全球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危及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红树林是全球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发展、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红树林的健康生长。过去50年间,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原始红树林消失。2050年,全球五成红树林生态系统单元面临崩溃风险,近五分之一的红树林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的高风险状态,伴随红树林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也将减少乃至消失,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绿色长城,正在消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24年5月发布了《生态系统红色名录》,对全世界红树林进行了首次评估: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近20%(19.6%)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被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对红树林全球状况进行了广泛研究,揭示了2000-2020年红树林被破坏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因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人为破坏因素中,砍伐红树林转为水产养殖、油棕树种植和水稻种植方式比例最大,占全球红树林损失43.3%。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侵占红树林生长领地等行为也导致了红树林毁灭。自然因素也影响了红树林生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红树林生长地受到威胁。另外,生物入侵也会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不同地区的红树林被破坏的影响因素比例显示,人为因素在非洲、亚洲、北美与中美洲这几个地区占主导地位,尤其是非洲地区,93%的红树林被毁灭是由于人类引起的。南美洲与大洋洲地区,红树林被破坏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当地的经济状况与环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及其配套制度,健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国红树林面积已达45.45万亩,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12.45万亩,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但红树林的保护“三分种,七分管”,种树只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后续还应久久为功,让我们的“海上森林”真正地焕发生机。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光明网、中国环境报、中国科学报、澎湃新闻;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