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竹代塑: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

2024-12-20 17: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作者王雨菲,文章原载于公众号“Diinsider草根创变者”。

一、引言

近年来,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严峻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人类每年大约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只有不到10%被回收利用。此外,塑料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以上,加剧了气候变化。

图1-1 塑料污染(来源:搜狐网)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禁塑限塑”相关政策。2024年11月25日,“塑料条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届会议(INC-5)在韩国釜山召开,治理塑料污染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图1-2 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提出“以竹代塑”倡议,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2022年11月,中国政府联合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等行动目标;2023年11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和大国担当,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二、中国在“以竹代塑”合作中的引领与推动

中国在“以竹代塑”倡议提出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设立专项补贴资金,鼓励企业开展竹制品的研发与生产;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竹材料科学研究,攻克竹纤维提取、竹材改性等关键技术难题,极大地推动了竹产业的技术创新进程。

图2-1 推动以竹代塑(来源:新华社)

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竹资源分布广泛。通过多年发展,已构建起完整的竹产业链。从竹子种植环节来看,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竹子的产量和质量得以提升。在加工环节,竹制品加工企业达1万多家,涵盖了从传统的竹编工艺到现代的竹纤维制品、竹板材加工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中国竹产业年产值已达数千亿元,全国竹产业从业人数超2900万人。在浙江安吉,竹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形成了集旅游、文化、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竹产业发展模式。

图2-2 安吉竹林(来源:安吉县林业局)

除了自身发展,中国也积极与其他国家地区展开“以竹代塑”合作,中非竹子中心的建设便是中非在“以竹代塑”合作中的重要成果。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将推进“中非竹子中心”项目建设,同非方共同推动“以竹代塑”等竹藤领域合作,实施竹藤国际合作示范项目。在中非双方大力推进下,中国的竹藤品种和技术在非洲获得推广,从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竹藤产业在非洲大地上“拔节生长”,竹子日益成为非洲民众眼中谋求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子”。

图2-3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来源:新华社)

三、欧洲在“以竹代塑”合作中的角色与贡献

欧洲在竹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许多欧洲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竹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2018年11月,Expleo、Arkema、Cobratex等多家企业联合进行“BAMCO”项目,旨在研发一种由竹纤维制成的新型生物基复合材料,其可替代传统材料用于飞机机场内部盖板、机身包覆盖板等部位,有力推动竹材在高端制造业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此外,欧洲在竹制品的设计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将时尚元素与环保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众多高端竹制产品。

同时,欧洲市场与消费潜力巨大。欧洲消费者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据Nielsen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超过70%的Z世代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可持续和环保产品支付更高价格。这使得欧洲市场对竹制品这类环保产品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图3-1 2024年5月,第二届欧洲竹业博览会举办(来源:国际竹藤组织)

四、非洲在“以竹代塑”合作中的资源与发展机遇

非洲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地竹资源储量可观,其竹林面积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且竹子的生长速度较快,在合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能够为竹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图4-1 位于肯尼亚中部的竹林(来源:新华社)

加纳是西非竹藤产业发展的典范,也是竹子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重要中心。以加纳建立国家竹藤综合设施中心为例,在中国和欧盟的资助下,该中心的建立为加纳竹藤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加纳竹藤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竹藤资源在饲料、竹炭、农林复合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图4-2 加纳竹藤手工艺者乔治萨蓬(右)参加加纳竹藤产品开发技术海外培训班(来源:国际竹藤中心)

五、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的互补性优势

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中,资源与技术可形成互补性优势。中国在竹产业实践经验方面积累深厚,拥有成熟的竹种植、加工技术以及庞大的竹产业基础;非洲丰富的竹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保障;欧洲的先进技术如竹材料的高性能化研发技术等,与中非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基础相融合。

此外,还具有市场互补优势。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对竹制品的需求多样,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建筑材料等均有较大需求。非洲新兴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提升,对竹制品的需求也逐步增长,且其市场特点更侧重于基础竹制品的消费。欧洲高端市场则对高品质、设计精美的竹制品需求旺盛。三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竹制品在不同市场层次的合理布局。例如,中国生产的中低端竹制品可满足非洲市场需求,欧洲的高端竹制品可进入中国和非洲的高端消费领域,同时,非洲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可供应给中国和欧洲的加工企业,从而推动竹制品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增长。

图5-1 2024年10月17日,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论坛举办(来源:人民网、中国驻欧盟使团)

六、总结与前景展望

总体来看,中欧非在“以竹代塑”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中已取得诸多关键成果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引领推动、欧洲的技术与市场贡献、非洲的资源与发展机遇相互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合作动力。通过三方的互补优势,竹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6-1 2022年9月8日,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闭幕(来源:中国科技网、中国欧盟协会)

面对全球塑料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仍需要各方继续加强合作,深化交流,进一步挖掘竹产业的潜力,不断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模式,为实现全球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未来而不懈努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