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您重视科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2024-12-19 15: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戴伟是一名英国化学家,来中国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已近30年。他是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主任,也是许多中国孩子眼中的“化学魔法师”。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亲切地称他为“同行”。

2020年1月23日,戴伟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习近平主席朝我们走过来,他一看我的领带上印有元素周期表,就对我说,我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我跟你是同行,我也是学习化工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戴伟高兴地说:“那是我和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见面。”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戴伟受邀参加,并与其他6位科学家代表先后发言。习近平主席同发言的每一位科学家都进行了交流,深入探讨一些重大科技问题和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问题。座谈会上,戴伟分享了自己常到中小学课堂科普化学实验的经历。习近平主席对此十分关注,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跟上”。

座谈会上与习近平主席的交流给戴伟留下了深刻印象。“习近平主席有着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戴伟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到很多深刻的概念,涵盖科学、历史、哲学等诸多学科。”

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名家大师面对面”活动中,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带来“化学,无处不在”主题化学实验秀 供图:北京化工大学

“我小时候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化学,一个是中国。”戴伟说,十几岁时,他就开始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订阅介绍中国的刊物,那是他当时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大学毕业后,戴伟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任教。1987年,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在南京召开,戴伟受邀与会。“那是我期待已久访问中国的机会。”戴伟说,那次中国之行,他去了苏州、杭州、上海,亲眼观察中国,实地了解中国,有了中国朋友。“也从那时起,我开始用磁带自学汉语。”此后,戴伟几乎每年都来中国几趟,旅游、开会、访学、作学术报告。“每次来中国,我都能感觉到,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说。

戴伟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坚信中国有着美好的未来。1996年,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到中国发展。那一年,应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的段雪教授邀请,戴伟到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01年,他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0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戴伟的实验室满是大大小小的化学器皿,还有一大摞获奖证书、奖章。实验室的墙上,挂着他为中国孩子做科普的彩绘图画。画中的戴伟,身穿白大褂、戴着护目镜、手拿实验器材,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近年来,戴伟的科普足迹遍布中国300多座城市,为数十万中小学生开展义务科普,其中不乏一些偏远地区。接受记者采访前,戴伟刚结束在甘肃的4场科普活动。“我希望参加科普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收获。”戴伟表示,因为心里装着热爱,他每次都尽量把实验准备得丰富、有趣。

“说到科普,我要感谢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我对习近平主席说,您曾说过,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您的‘两翼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您重视科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戴伟说。

2018年,戴伟开始制作发布化学实验科普短视频,这让他成为更多孩子眼中的“化学魔法师”。戴伟认为,很多科研和创新的出发点,都源自人类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要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实验中,学生能发现化学的奇妙。”戴伟坚持做科普有两个目标:一是希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热爱化学的种子,点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二是通过科普,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判断真伪的能力。谈及未来,戴伟说,只要条件允许,他会坚持科普,激发更多“未来科学家”对化学的兴趣。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刘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