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有味儿 文化有范儿②丨老街古巷:守望人间的烟火繁华

2024-12-18 1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12月16日,兴化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前报道:国务院正式批复!兴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兴化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也是对其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做努力的认可。兴化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水城风貌、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以及璀璨的文化艺术和名人资源,这些共同构成了兴化的文化魅力和深厚底蕴。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全方位、多角度呈现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化宝藏。

2018年、2020年和2023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三批历史建筑名录,共计110处,其中第一批23处,第二批29处,第三批58处。这些历史建筑分布集中,与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传统建筑共同构成了若干风貌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

兴化城区不仅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传统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也保存良好,街巷肌理清晰,历史建筑成片。目前,共有2片历史文化街区,即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北门历史文化街区,均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4片历史地段,即城中历史地段、龙津河历史地段、西门历史地段、小东门历史地段。

东门历史文化街区

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兴化城东部,古名通泰街,成于北宋、兴于明清,距今有着千年历史,素有“金东门”之称。街区东至文峰路,西至竹巷,南至东城外后街,北至玉带路,保护范围总面积7.96公顷。街区整体风貌保存良好,格局清晰完整。

街区是反映兴化古城传统商贸的典型代表。明代中后期,东门地区的商业、手工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街三行”的商业市场。街区是兴化古城现存的历史格局最清晰、传统风貌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区。街区街巷脉络清晰,以东城外大街为主轴,向南北辐射出家舒巷、湾巷、竹巷、状元牌坊巷、辐辏巷、土地庙巷、二铺巷、市场巷等十余条街巷,完整延续了鱼骨状的街巷体系。

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上池斋药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赵海仙洋楼;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状元坊、竹业公所、家舒巷西侧古建筑群、解家祠堂、江西会馆、东门罗氏宅、杨氏当典;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处:家舒巷吴氏宅;历史建筑36处:东城外魏家鹤山堂、东城外万宝银楼、东城外汪氏旧宅、东城外湾巷薛氏宅、东城外湾巷张氏宅、东城外竹巷袁氏宅、东城外胜湖里土神祠、东城外后街张氏宅、东城外大街汪氏宅、东城外啸天庐、东城外大街杨家当典银房楼、东城外大街诚鑫香行等。

北门历史文化街区

北门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兴化北城门外,素有“银北门”之称。街区西至长安中路,东至上官河,北至海池河以南,南至九顷路,保护范围总面积23.71公顷。街区商业发达,自明清以来是兴化古城的主要商业街区之一。

街区是兴化工商业与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见证。鼎盛时期有70多个行业,近200家大小商行、店铺、加工厂和手工作坊,其中仅百年老字号就有数十家。街区整体格局完整,街巷脉络清晰。街区内的街市与坊巷相结合的整体格局、东西向与南北向交融的院落脉络,是兴化居民聚居区的实物见证。街区内建筑特色明显。街区内传统建筑保存较好,是展现兴化自明清以来居住建筑由传统多进合院式逐步演进为独栋式、里弄式、现代合院式的典型代表。

北门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万兴大典;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王府大厅、罗家大院、莫氏民居、魏氏民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处:黄家油店、黄家蛋粮行、北门黄氏宅、北门赵氏宅、徐氏小雅楼、赵家大门等;历史建筑19处:北城外解都堂故居、北城外当典巷顾氏宅、北城外解裕泰布店老布店、北城外赵家巷小楼、北城外同成南货号等。

城中历史地段

城中历史地段坐落于城区中心。地段东至长安中路,西至牌楼中路,南至牌楼东路,北至府前街,总面积约2.2公顷。街区成形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地段内店铺林立,县丞署、李园、元老府、徐府分布其间,与古巷中的民居浑然一体。

地段是历史上的行政、文化中心,是兴化古城行政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段内现有县丞署,初建于北宋淳化年间(990-994),范仲淹任职兴化,理政其间。地段西首建有四牌楼,牌楼内悬挂47块匾额,是兴化千年文脉传承的重要见证和精神高地。地段内的城内东大街是传统商业聚集的街巷,是仅存的一处位于古城内的传统商业区。四牌楼、城内东大街等是古城“十字结构,牌楼居中”格局特征的重要体现。

城中历史地段内保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李园;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丞署、四牌楼、元老府、徐府、八字桥遗址;历史建筑3处:福云斋、杨氏炒货店、刘家巷古民居群。

龙津河历史地段

龙津河历史地段位于兴化古城东部。东至大尖复顺和巷,西至文峰路,南至板桥东路北侧,北至大尖菜市口,保护范围总面积1.42公顷,地段内街巷格局保存较完整,留存有较多的传统建筑,具有较好的传统风貌特色。

地段是兴化东关厢商业聚集区的组成,也是联系垛城与垛田产业枢纽的重要组成。地段西侧龙津河与米市河交汇处曾建有条石大码头,是明清时期最为繁忙的商贸、交通及装卸码头,对兴化古城、“金东门”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龙津河历史地段内保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杨家大院。

西门历史地段

西门历史地段位于兴化西城门外,东至阳山东路,西至西荡河东侧。明代以前曾是城区繁华地段。明代因防治洪涝、水路改道,商业中心东移和北去,这里渐以民居为主。整个地段空间格局保存较完整,古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保存较多。

街巷格局完整。地段内以西城外大街为主要街巷,与主街相连呈南北走向的街巷众多,有许家巷、龚家巷、仓巷、三清观巷等街巷,街巷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古民居保存众多。以西城外大街为轴,街道两侧保存有商行、店铺等,以商业功能为主,街巷内部以居住为主。

西门历史地段内保存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宗臣故居、许家大院;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处:西门许氏宅、许氏大夫第;历史建筑13处:西城外堂子巷杨氏宅、西城外龚家巷龚氏宅、西城外许家巷许氏宅、西城外许家巷董氏宅、西城外石桥北河边邢氏宅、西城外杨家巷邹氏宅、西城外张氏宗祠、西城外堂子巷王氏宅、西城外邹氏宗祠、西城外宗家巷余氏宅等。

小东门历史地段

小东门历史地段位于古城内东部偏北地区。地段东至玉带路和东城外小岛新邨西巷,西至东营街,南至府前路,北至富安小区南区南边界,保护范围总面积约2.1公顷。地段内以传统居住为主。明代抗倭期间为城防东营驻地,民国十三年(1924)辟朝阳门,俗名小东门。

地段是兴化城军事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段内的东营街是明代设立兴化县守御千户所的历史见证。地段内留有一段原汁原味的明代古城墙。同时,地段北首的民国基督教堂(德国人钮汉士创建的“兴仁医院”)见证了兴化近代史上中西文化的交流。

小东门历史地段内保存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基督教堂、古城墙;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处:东营街任氏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兴化发布视频号

素材提供:兴化名城申报办

编辑:陈思宇

审核:陈广新

签发:花 艳

版权声明:【兴化发布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发布君陪伴你每一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兴化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历史有味儿 文化有范儿②丨老街古巷:守望人间的烟火繁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