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州故事:陶红元一辈子干一件事“灌的香肠成千家万户年夜饭主菜”
者 熊瑛 文/图
2000年,陶红元与丈夫共同遭遇了下岗的困境。然而,她并未因此放弃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是勇敢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在当时的开县老城开了一家香肠灌制加工店,这一坚持便是整整24载。
陶红元正在灌制香肠。
陶红元灌制香肠的手艺已经传承了24年之久,而家住汉丰街道凤凰社区的居民吴光翠,也在这家店里灌制了24年的香肠。无论是在老城还是在新城,尽管灌制香肠的地点发生了变迁,但香肠那独特的美味和那份浓厚的乡愁却从未改变。
“小陶灌制的香肠,无论是广味还是川味,那种独特的味道始终如一。不仅我喜欢吃,我的儿女们也都对它情有独钟。这或许就是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乡愁吧。”吴光翠感慨地说。
下岗开办加工店
陶红元以前在原开县丝绸厂工作,收入稳定。然而,2000年因企业改制,她下岗了。
“我还年轻,不能一直靠打工过日子,得想办法自己创业。”陶红元说,她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市场考察后,拿出所有的下岗津贴,开了一家香肠灌制加工店。
创业初期,陶红元店里的生意并不景气,每天灌制的香肠不足百斤。但她从未气馁,始终坚守着以德为先、质量至上的原则,逐渐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评。
每年寒冬腊月,都是陶红元夫妇最忙碌的时刻。尽管每天起早贪黑,但他们看到自己的手艺得到顾客的认可,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顾客有想法、有顾忌,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他们不清楚我的手艺,也不了解我灌的香肠味道。要让顾客接受我、认可我,必须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保证食品安全、清洁卫生。”陶红元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日灌香肠达千斤“她灌制的香肠,无论是广味还是川味都很好吃。最让人放心的是,保留了肉质的原汁原味。”家住云枫街道观音桥社区的居民余定容表示,无论是老城还是新城,她都一直选择在陶红元这里灌制香肠。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更需一品。为了让顾客亲身体验她的手艺,陶红元特意购买了优质猪肉,按照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了广味香肠和川味香肠,煮熟后摆放在盘中,供顾客品尝。那煮熟后的香肠,香气扑鼻,色泽诱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并品尝,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口碑相传,陶红元的香肠灌制加工店里顾客络绎不绝。有的顾客一次灌制十几斤,有的则多达上百斤,更有甚者年年都要来灌制数次香肠。在高峰期,陶红元每天灌制的香肠超过千斤。
对于陶红元来说,顾客的满意就是最好的奖杯。无论生意多么繁忙,她都始终坚守“以德为先,质量至上”的原则,从不浪费顾客的一两肉,不缺斤少两,不弄虚作假,更不放任何添加剂。
“我必须对得起顾客的信任,哪怕只剩下一点点肉,我也不会浪费。如果机器无法灌制,我就手工来完成。”陶红元说,这也是为什么有时会有半截香肠的原因。
帮助游子忆乡愁
“有时,我会接到外地顾客的订单,他们只需告知斤数和口味,我就会保质保量准时为他们灌制并快递送达。”陶红元说,24年来,她的香肠从未被顾客投诉过缺斤少两、味道不佳或品质低劣。
许多顾客在陶红元的店里灌制香肠后,会选择寄给在外地的亲朋好友。大家都称赞这些香肠味道纯正,仿佛能让人回忆起小时候的味道,更蕴含着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每当听到这样的评价,陶红元都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经营这家香肠灌制加工店的决心。
如今,陶红元的店里不仅可以帮助在外地的开州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记住乡愁,还为了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增加了麻辣排骨香肠、腌制腊肉、腊猪蹄以及烘干牛肉等特色产品。一些在开州工作的外地人也会慕名来到店里,找陶红元定制香肠寄回家乡。
“我灌的香肠成了千家万户年夜饭的主菜。只要条件允许,我就会一直经营这家店,让乡愁永远镌刻在帅乡儿女的心中。”陶红元深情地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