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栏】《黑神话:悟空》的翻译有哪些亮点?

2024-12-17 16: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陆建非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顾问

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上海分会会长

8月20日绝对是一个撩拨全球游戏玩家神经的特殊日子,《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这款游戏不仅引爆国内舆论,在国际上也获得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期待《黑神话:悟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文化使者的角色,有关如何翻译的话题热度飙升,游戏中的角色、物象、意念等专有名词英译时,到底是“音译”为好,还是“意译”为好?

支持“音译”者认为,保留中文原名的发音能够彰显华夏文化的特色,如将“小骊龙”直译为“Xiao Li loong”,传递出原汁原味的文化自信。而主张“意译”的人则强调,清晰易懂的翻译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确保非中文背景的玩家也能即刻顺畅理解剧情,实现“信、达、雅”的本地化目标。

“Wukong”是“悟空”的音译,而“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主角,其名字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当然,孙悟空也有不少昵称或别号以及对应的英语译名,例如:猴王(Monkey King)、美猴王(Handsome Monkey-King)、石猴(Stone Monkey)、齐天大圣(Great Sage, Equal of Heaven)、斗战圣佛(Victorious Fighting Buddha)。甚至也可把孙悟空戏称为“弼马温”(the Keeper/Protector of the Heavenly Horses),因玉皇大帝曾经封这猴儿的官职就是弼马温,即“避马瘟”的谐音,是养马的小官。“弼”是辅助的意思,“瘟”是发病的意思,在《西游记》中弼马温为正儿八经的御马监正堂管事。东汉时,人们在马厩中养猴子,旨在更有效地趋避马瘟,所以猴子便有了弼马温之称。

诚然,相比简译成“猴子王”,“悟空”不仅有助于海外玩家迅速建立起对角色的认知和情感的连接,还能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发新奇感,觉得很好玩。

《黑神话:悟空》里的唐僧除了在和黄眉的动画里现身片刻,就再没有任何戏份了,但不少玩家认为唐僧一直都在游戏中,只不过换了一个身份,那就是游戏开头和天命人说话的那只老猴子。他称猪八戒为“悟能”,这与唐僧对猪八戒的称呼一致,而且这只老猴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和言语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和慈悲,与唐僧的形象非常吻合。这种设计不仅丰富了游戏的故事线,也为玩家提供了更为自由的想象空间。“唐僧”只露了个脸,他的英译名保留其汉语拼音的形式,同时尽可能维系原有的音韵和意义,译为“Tang Priest”,其中“Tang”代表中国,而“Priest”则是对唐僧宗教身份的体现。

在游戏的英文版中,猪八戒被音译为Zhu Bajie,但在其他英语文本中则时常译成“Pigsy”,这一简化且略带“英语化”的处理倒是让老外易懂易记。倘若死扣中文字面意思,尤其是“八戒”的涵义,那便成了Eight-precepts Pig或Eight-prohibitions,Monk Pig,学究味儿太浓。假如依照头衔来翻译,那就变成Marshal Tian Peng(天蓬元帅)。

在《黑神话:悟空》的故事中,沙和尚是有这个角色的,但在游戏中他未曾露面。沙和尚,即沙僧。他因打碎天宫的琉璃盏,被发配下界流沙河为妖,唐僧收他为三徒弟后,更法名叫沙悟净,俗称沙僧或沙和尚。在正统的英译文本中被翻成Sha Monk 或者 Friar Sand,而在故事文本中则被译为“Sandy(桑迪)”。这个选择与沙姓的音译“Sand”巧妙相连,在英语中常用来称呼小男孩或者表示亲切的昵称,且与中文的“三弟”称呼在发音上有所对应,保留了原名的音韵感,恰到好处地输送了角色在故事中的亲切感。文化产品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在保持母文化特色的同时,使名称易于国际受众理解和记忆,着实很费心思。

令人关注的还有“黑风大王”和“黑熊怪”这两个游戏角色,前者意译为Black Wind King,后者则翻成Black Bear Guai。制作方直接将“怪”译为Guai而不是Monster,这是有道理的。中国文化里的“妖怪”和西方的monster确实存在差别,虽然两者都是指非人类的生物,但它们在指代和寓意上不一样。“妖怪”通常指的是能变成人形的害人生物,而monster一般是指庞大而丑陋的怪物。因此,直接把“妖怪”译为monster并不准确,值得重新创造一个名词来定义中国的“妖怪”,既保留了原意,又让外国玩家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中“妖怪”的概念。

又比如“幽魂”译为Wandering Wight。Wandering意为“流浪的”,wight指的是“鬼怪”。那么为什么不译成Wandering Ghost呢?因为ghost在英语里通常是指没有形状、悬浮空中的幽灵,而wight的形象更接近“骷髅怪”,类似于黑神话里面的“幽魂”,不失为一个更达意的译名。

不难发现,游戏中很多角色的译名采取了音译法,比如“广智”和“灵虚子(凌虚子)”这两个人物直译成了Guangzhi和Lingxuzi;“波里个浪”则译成了Baw-Li-Guhh-Lang。这种译法专业上称为语音表达,有点类似中国人用“注土音”来学英语单词。很酷,且简单实用。

即便采取意译的手法,制作者也十分小心,例如隐藏角色“赤髯龙”,译为The Red Loong,而不是The Red Dragon,中西方对“龙”的概念理解不同。西方龙通常口吐烈焰,巨翅长鳞,形象较为负面,而中国龙是“马头+鹰爪+鱼鳞+鹿角+蛇身+没有翅膀”的形象,通常携带正面含义,所以用loong来定义“中国龙”。

对特殊物件的处理也是如此,悟空使用的兵器“金箍棒”(或称“如意棒”)没有意译成“镀金的长棍子”(At-Will Gold-Banded Staff或者Golden Cudgel),而是直接用上了汉语拼音“Jin Gu Bang”。但并不是所有的拼音翻译都能取得预期效果,比如,将“夫妻肺片”用拼音Fu Qi Fei Pian来标识,令人费解,但翻译成“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将引起更可怕的误解。在实际翻译中,一般译成“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

据悉,在英译过程中又撞上了“土地公”这位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神仙,此名怎么转换呢?为了使海外玩家体验到位,译介团队绞尽脑汁。土地公是地方小神,但又管不了妖怪,也不是领主。左思右想,最终决定用“keeper”这个译名,委婉地表示他知晓地盘上杂七杂八的这些事儿,辛苦地维护着各种关系,但又做不了太多。

当海外玩家沉浸于瑰丽的东方幻想世界之际,意外发现游戏中除了许多专有名词之外,频频出现的场景描述乃至咒语,都采用了拼音直译,诸如“Jingji”(静寂)、“Fengshui”(风水)、“Wujing”(无尽;悟净)等。那段用于超度亡灵的“往生咒”冗长且艰涩,也被注上了汉语拼音,赫然悉数登录游戏界面,让老外直观感受咒语的原始发音和节奏,打破了他们对传统翻译路径的依赖,扑面迎来浓郁的中国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翻阅文献和资料,恶补一番,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学、习俗、传统等。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这类译介不能完全依靠汉语拼音来一注了之,还需借助适度的英文解释和辅助翻译,旨在确保游戏的通达性和可玩性,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都能顺利体验游戏的精彩之处。运用这种“互动式”的翻译策略,就能打破传统翻译的“单向性”和时常遭遇的“不可译性”。理想的翻译应是多元化的,兼顾文化坚守与创新表达,游戏开发者可以灵活运用拼音直译、意译、增译、省译、转换、注释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词汇与场景进行差异化处理。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座连接和融合不同文化、构筑交往交流交际的桥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