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省媒看兴安丨大兴安岭勇辟生态文明发展新“天路”
隆冬时节,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坡进山巡护的资源管护人员,手机上都已安装了定位软件,以便在巡护中实时记录路线轨迹,查看林班、管护边界。如发生林政案件,管护人员可以迅速进行定位调查、测量面积,使用手机、相机拍照,使管护调查工作变得简单易行,数据真实可靠。
“树木能纳碳释氧,将来还能卖钱。”资源管护员王富生说。作为资源管护人员,他们都知道守护的这片林海的生态价值。
冬日兴安。
今年5月,大兴安岭成为首批国家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肩负起“探索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的重任,地委、行署高度重视,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将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作为决定大兴安岭未来前途命运的关键引领,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未来几年,大兴安岭将尽快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以及多条示范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届时,空气、水流、土壤、森林等,不仅会有明晰的价格,还能通过出让交易、转移支付、抵押担保等实现经济价值。”大兴安岭地区发改委的同志说。
从2021年起,大兴安岭地区开始加速探索寒温带类型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先后开展了自然资源确权调查、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编制、森林碳储量和碳变化量测算、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地方标准制定、生态产品总值试算等工作,为争取国家试点奠定了基础。今年12月6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第三轮森林和湿地生态产品评估及绿色价值核算项目通过验收。
绿色兴安。
摸清家底 解码GEP
将山、水、林、草等生态资源进行清查和估价,全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作为试点的大兴安岭生态产品究竟有多少?大兴安岭地区发改委副主任刘涛告诉记者:“物质产品类、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的生态产品共计186种。”
近两年,大兴安岭相继建起了8个野外台站、监测中心和5个科学家工作室,积极开展林下资源普查,初步摸清了全区森林、河流、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现状。
松岭区林格贝公司是大兴安岭生产蓝莓花青素的龙头企业,每天加工车间里的生产线作业不停。“大兴安岭是野生蓝莓之乡,蓝莓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生态产品之一。”公司执行董事赵红军说。
野生浆果是纯天然的生态产品。据国有林监测中心和东北林业大学测算结果,大兴安岭蓝莓、红豆等野生浆果年允收量16.5万吨,偃松籽、榛子等野生坚果年允收量3.7万吨,桦树汁年允收量30万吨,可打造百亿级林下经济产业集群。目前,大兴安岭以特色的蓝莓、偃松仁、黄芪为先行生态产品,“编制一个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制定一个生态产品认证标准、建立一个生态产品追溯体系、打造一个大兴安岭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四个一”机制,深入推进物质类生态产品溢价增值。以蓝莓、偃松籽为例,市场价格分别同比增长16.07%、114.29%。目前,“四个一”机制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收录到《政策辅导读本》,面向全国推广。
GEP是生态价值的重要指标。最近中国林科院专家团队对大兴安岭森林、湿地、草地生态产品评估与绿色价值核算结果出炉:每年高达8021.44亿元。据了解,此次评估以2023年为评估核算基准年。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价值量为6051.23亿元,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为1966.28亿元,草地生态系统价值量为3.93亿元。
为了探寻可量化的破局之道,大兴安岭试点探路,打造“绿水青山”价值实现的“全链条模板”。自2022年年初以来,塔河县作为试点地区,采取了地校合作方式,依托中科院、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成都城市生态研究院专家团队,率先完成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摸清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林地情况、集体土地所有权等情况,完成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解决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难度量”的首难问题。打造了全国首个以寒温带陆域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县域GEP核算成果,经专家认定研究结果达到了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眼下,大兴安岭正在结合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冰雪资源等现有数据,积极融入国家生态产品信息平台,为生态产品精准度量提供依据。作为试点,到2027年大兴安岭GEP目标将达到8352.3亿元。
探索补偿机制 实现可量化
茫茫林海,纵横八万里。作为国家生态功能保障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率高达86.26%,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基因库。据测算,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达820.59万吨/年、碳变化量达20.55万吨/年。近年来,大兴安岭开发森林碳汇项目,探索生态补偿新路径,通过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科学化采伐限额管控和国土绿化等相关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让“碳库”变“钱库”,推动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近些年,林业森调人员相继开展了森林经营的面积、树种、株数、林龄、树高、胸径等相关林分因子的森林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为林区发展碳汇产业项目建设提供精准数据。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上线交易,大兴安岭成交8.5万吨,成交额365.9万元。目前,图强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小根河林场成功入选国家级、省级森林碳汇试点单位。漠河林业局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已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计入期内预计产生减排量53.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对于林业职工来说,通过碳汇市场化机制,林业职工经营培育森林的付出,将被转化为合理经济补偿,带动林区经济转型和职工增收,将“碳库”变“钱库”。
按照试点规划,大兴安岭正在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抢抓国家《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实施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改革授权,依据大兴安岭地区陆域生态系统在纳碳释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维系生态屏障功能的指标体系,科学开展大兴安岭地区生态屏障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黑土地保护等方面的贡献度论证,参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制约区域发展等因素,为国家完善森林型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提供依据。
大北极岛旅游区风光。
增绿护绿 筑牢生态之“基”
在加格达奇林业局,国家唯一的兴安落叶松良种基地里,千万盏洁白的育苗营养杯盛托着一株株细小的种苗,在温室里绽放着稚嫩的青绿。基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种苗经过规定的周期后将应用到各个营造林场地。
据大兴安岭2023年的数据显示,三年来,按照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抚则抚的原则,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不断优化生态功能。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4.62万亩、补植补造84.64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13万亩。目前,森林面积已达到688.52万公顷、森林蓄积6.3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26%,森林蓄积年均增长1000万立方米。
同年,大兴安岭地区和漠河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兴安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修复力度,今年高效处置雷击森林火灾34起,林地过火率0.05‰,连续7年实现“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14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深入开展“2024绿箭行动”、“清风行动”,破获各类林政案件72起。健全完善林、田、河(湖)“三长”联动机制,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排在全省前列,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予以表扬和推广。高质量完成森林抚育、可持续经营、退化林修复248.53万亩,阿木尔、砍都河等4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森林和湿地生态产品固碳释氧价值量新增11.38亿元/年。
龙江第一湾极光。
生态产业为“两山”转化助力加码。布局林下经济、特色文化旅游、寒地测试、新能源等生态主导型产业,近几年,大兴安岭加快打造具有林区鲜明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以民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建筑材料、电子产品,军用车辆、飞机、军工通信及软件系统、军工新材料等为重点,努力打造国家级寒地测试产业基地和百亿级寒地测试产业,前三季度,寒地测试产业直接带动消费近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240%。特色文化旅游围绕打造“大北极”旅游区,聘请省设计集团规划院对北极村进行提档升级,龙江第一湾、二十二驿站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增长48.96%、105%,特别是国庆期间,全区接待游客同比日均值增长33.90%,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新能源产业方面,与华能蒙东公司签订40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首期50万千瓦已获省发改委核准;呼玛县国电投1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完成20台风电机组安装,预计12月底前并网发电。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抓手。作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试点地区的大兴安岭,目标明确,到 2027年,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价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保障机制、实现推进机制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行,行政区域单元和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应用体系基本建立,在林下经济、特色文旅、森林碳汇、寒地测试和生态保护补偿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成功示范。“在试点申报期间,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已于10月份第一时间完成《国家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确定77项重点工作任务,谋划推进127个总投资697亿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心资源项目;林业集团公司已在部分所属林业局开展资源普查和确权试点。”刘涛说。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相伴。在新征程上,大兴安岭正精致绘就生态价值实践的壮美画卷,竭力开辟出一条生态文明发展的新“天路”。
原标题:《省媒看兴安丨大兴安岭勇辟生态文明发展新“天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