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记录下向父母坦白的时刻后,她后悔了

2024-12-16 1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写在开头

小田香说自己处在一个中间态,既不是女孩也不是男孩。而小田香的创作也总是在不同的角色中游离——导演或者女儿,观察者或者介入者,记录者或者创作者。拒绝典型或刻板印象,也不刻意创造所谓深刻的记忆点,小田香的影片总是游离在尚未被定义的边界。在《噪音如是说》这部首作里,她已经开始有意地创造流动的场景、协商的空间,并实现自我身份在家庭中的解构与重建。而在创作《向着那份温柔》时,她又重新思考了在《噪音如是说》中,摄影机于自己和家人之间扮演的角色,并展开了一段对于电影的思考之旅。

▲ 小田香给家庭影像FamilyLens的签名海报

重构家庭记忆——家庭影像展冬日献映现已开启,点击此行文字或文末购票,在影像里留下家庭记忆。

《噪音如是说》

Thus A Noise Speaks

小田香丨2010丨38分钟|日本

影片简介:小田香在暑假时从国外归来,终于鼓起勇气向家人坦白了自己的性少数身份。然而,她的父母难以接受,反应冷淡而疏离。尽管父母的态度让小田香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但她内心的力量并未被磨灭。她决定通过拍摄一部电影,以镜头重启与家人的对话,用艺术的方式解开彼此之间的心结。

导演阐述:这部电影是我和家人共同创作的,时光荏苒,已逾十载。在制作过程中,我学习了许多关于摄影和电影制作的知识,它成为了我所有作品中最宝贵的一部。虽然在制作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伤害了家人和自己,所以无法说我为它感到自豪,但在那段人生时刻,我实在不知还能怎样才能度过。在诸多情感反思中,我由衷感激家人陪我走过这一段,共同完成了这部电影。

《向着那份温柔》

Toward a Common Tenderness

小田香丨2017丨63分钟|日本

影片简介:在日本与波黑之间,一位电影人踏上了一段身心旅程,希望理解她在异乡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了她对电影创作的思考。通过编织 2013 年至 2016 年间拍摄的未使用的个人影像,这部影片试图在她当下于波黑的电影生活,与过去在日本通过电影连接家庭的经历之间,寻找一种可能的联系。《向着那份温柔》呈现了电影人在创作中寻求并挣扎着发现人性的旅程。

导演阐述:我创作这部影片,是为了理解波黑的那些日子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我对电影创作的思考。同时,这也是我作为电影人的一个里程碑之作:在完成这部影片后,我决定继续以摄像机为媒介,探索其在人性表达上的更多可能性。《噪音如是说》和《向着那份温柔》虽为独立作品,却在我的电影创作中密不可分,彼此共鸣,相互映照。

小田香 Kaori Oda

小田香 Kaori Oda

1987年生于日本大阪,电影人、艺术家。她的作品主要通过影像和声音来探索人类的记忆。首部长片《矿》(2015)全球首映于山形国际电影节。第二部作品《向着那份温柔》(2017)是一部富有诗意的电影研究,于莱比锡纪录片节上进行了全球首映。她的最新影片《沉洞泉》(2019)在墨西哥尤卡坦的水下洞穴中拍摄,并于2020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光明未来”单元中首映。

我喜欢捕捉我想要的东西,这些作为人类的记忆,也许下一代会找到我们是谁。

——小田香

在向家人坦白之前,小田香大概能料到每个人的反应。两位姐姐可能早就猜到了这个妹妹和传统日本女性的不同,母亲或许会难以接受。但是真的听见母亲说出那句"好恶心",看见母亲回避自己的姿态时,她依然无可避免地受到重创:"我从小就那么不同,打扮做事都像个男孩子,他们难道一点都察觉不到么?"于是她决定把摄影机当作武器,把拍摄毕业作品作为借口,来迫使母亲面对这些"噪音"——这些被忽视的细节、纠缠复杂的情感。

影片最让人惊讶的是,小田香决定用"搬演"的方式来重现这段故事——她让母亲重演当时的拒绝,让父亲重演不解,也让自己重新承受被家人拒绝带来的伤害。表演的过程让不经思索的语言和行为有了重新被检视的机会,在看见自己残忍的话语被白纸黑字写在剧本里时,她思索母亲是否有后悔自己的严辞厉行?而父亲和姐姐在帮忙拍摄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呢?他们在旁观的位置上有看见小田香的痛苦吗?

表演的中间态仿佛是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之间划开了一条口子,无限延长了当下——改变发生的时态。在还原事件的过程中,小田香的剧本偏移了,她开始描写她理想中的母亲的反应,和她期望的母亲对自己的理解。母亲的态度也转变了:"你说的对,男或女,性别之类的,只是一件小事"。这样的转变有多少是小田香的虚构,多少是母亲的表演,还有多少是隔着镜头和剧本的外衣讲出的真心呢?

虚构和真实的界限被模糊,它们在汹涌的情感中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话语似乎只能在这样的中间态里穿行,以此机会才得以被听见。如同母亲在镜头的逼问下阅读着女儿写给自己的信,描述着女儿渴望母亲能看见自己——"就算我们闭上眼睛,关上耳朵,噪音依然在那里"。

米开朗基罗曾说: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于是我不停雕刻,直至使他自由。我们不禁想问小田香,在《噪音如是说》问世后的十多年间,在她不断雕刻自己技艺的每一部作品里,她是否迎来了自由?这部学生短片对她后来的导演生涯有怎样的影响呢?她和母亲的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 《噪音如是说》剧照

"现在想来,当时摄影机保护了我,却没有保护母亲",小田香在采访中说道。镜头给予了她倾诉所需要的安全距离,让她能够提出那些困难的问题,能够不用直视母亲的眼睛,而是躲在取景器后面对情绪。

《噪音如是说》后的小田香多以"观察式"的手法进行拍摄。她对镜头的残酷力量感到害怕:"我担心它伤害被拍摄者。现在的我也没有战胜这种恐惧,但是觉得自己或许可以更自信一些。"她向我们透露,在最近两部正在创作的影片中,自己正在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和被拍摄者产生更多互动。她反思道:"既然拍摄纪录片注定是从别人的生命里拿取一些东西,那我们必须也要给予他们一些什么"。

在她2017年的自反性影片《向着那份温柔》里,母亲的面庞再一次贯穿全片。而这一次,小田香向母亲充满歉意地道谢:对不起母亲,那时的我不明白镜头会对被拍摄者带来怎样的伤害,谢谢您允许我拍摄。她在片中反思当初的拍摄经历:"摄像机是一种可以摧毁人的工具。我怎么能做出如此残酷的事情呢?"这样的残酷和内疚似乎为母女关系创造了新的可能。

虽然在影片制作结束后母亲从未主动和小田香谈论过当时的拍摄,但她却在渐渐朝着女儿所期盼的场景靠近。母亲会时常给来拜访小田香的伴侣,做她们爱吃的食物,和她们一起过节。"对待我的伴侣就像对待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小田香回想起母亲的变化,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

▲ 《向着那份温柔》放映现场

此次邀请的两部小田香的作品,是密切关联的,后一部是对前一部的思考。小田香用镜头捕捉到了最隐秘的家庭瞬间,展现了她在自我认同和家庭关系中的挣扎与成长。拍摄家庭对于小田香而言是为了留住所爱之人的印记。母亲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也会离世界而去,通过影像我们所能做的是让世界记得她生命的轨迹。沉淀多年后,今年她又开始拍摄母亲。"我想要知道母亲作为母亲身份之外的人生"。

小田香计划带母亲回到她的家乡,通过了解母亲的过去来一起创造一种新的真实——当你不再只是母亲,我也将不再只是女儿,我们能否通过这样的了解重新相拥呢?

家庭影像展小田香专访精选

家庭影像展:想了解您对记忆的想法,它是如何影响你的创作?

小田香:今年初秋,我与一位研究记忆的老师进行了对谈,那次谈话令我深受启发。我了解到,记忆可以分为“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同时,记忆既有模糊不清、难以捉摸的一面,也有像生命体一般,能够与保有这份记忆的人相互影响、相互构建的一面。

拍摄《噪音如是说》是一个基于记忆,重建旧日场景的过程,同时,它也让我加深了与家人的沟通与理解。尽管拍摄时困难重重,但这次经历也让我在尘封的往事中找到了新的意义。而在拍摄《向着那份温柔》时,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通过在回忆中追溯自己走过的道路,一点点思考着它们的意义,过去的记忆也慢慢与未来之路联系了起来。

家庭影像展:您如何看待摄影机和记忆的关系,摄影机是否是捕捉记忆,重构记忆的工具?

小田香:把即便是去世后也想留存于世的记忆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对我来说,摄影机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同时,把拍摄的内容以电影的形式通过银幕与观众共享,也使得这份记忆带有了一些多样性与集体性的色彩。

我所追求的并不是通过电影或摄影机原封不动地再现自己或他人的回忆,而是希望将我与他者记忆的相互影响反映在电影中,并且将这些作品呈现给观众,从而使观众也能进入这份由记忆蔓生出的联结中。

采访/撰稿:吕铃

放映信息

放映地点:

星典影城北京六里桥店

北京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0号(近六里桥地铁)

观影说明:

可提前30分钟取票,早到可优先选座

*除不可抗力取消放映

售出票务不接受退款,可自行转让

周边福利

#1购买任意场次电影票将获得该电影定制票根、明信片、影展手册等。

#2凭三张不同场次票根可兑换家庭影像FamilyLens帆布包一个。

#3凭全通票(7场次)票根可兑换家庭影像FamilyLens帆布包+定制家庭相框+整套海报+整套影展衍生品。

家庭影像展组委会

策展人:顾雪

特邀策划:朱钰

活动总监:郝叶子

助理策展:朱鼎辉、吕铃

主视觉设计:陈大床、叮叮咚咚文化传媒

概念短片:TL STUDIO

新媒体运营:郭佳欣、陈艺萱

翻译及字幕组:房泽祎、李延、赵婉汝、温莜、王以琳、朱锐、徐尧

衍生品设计组:叶芷彤

视频组:纪宛君、刘渝、Andy

文案组:杨逸群、张雅文、吴思哲、顾雪梅、王子薇、丁娅琪

现场摄影组:滕天琪、周荣辉、李雨潼、郝阿茹娜、姚雄元

特别致谢:曹剑平、草场地工作站、沈林子、沈念、郭舟、丁大卫、丁一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