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术堡垒 | 《在黑暗中舞蹈:美国大萧条文化史》

2024-12-18 12: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

1930年代,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和绝望的时期,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慰藉,更需要精神上的力量。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以其独特的方式,提供了这种力量。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能找到内在的勇气和智慧,与他人携手共度难关。

文化史学者莫里斯·迪克斯《在黑暗中舞蹈:美国大萧条文化史》深入探讨《绿野仙踪》如何成为大萧条时期的象征,以及它如何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集体心理和文化反应。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如何通过其角色和情节,传递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同情和变革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将看到,这部作品如何与当时的其他文艺作品,如《愤怒的葡萄》等,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艺术堡垒

北园/文

最经典的童话作品,都不仅仅是写给儿童的,比如《绿野仙踪》。

1900年,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成《绿野仙踪》,童话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多萝茜的小姑娘。多萝茜和叔叔婶婶住在堪萨斯州的一个农场里,生活单调乏味。一天,一场龙卷风将她和她的小狗托托带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她想回家,但没人能告诉她怎么走,一切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在路上,她遇到了需要头脑的稻草人、需要心脏的铁皮人和需要勇气的狮子。他们互相帮助,一起前进,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收获了友谊和成长。最终,他们达成了各自的心愿。

《绿野仙踪》问世30多年后,被翻拍成了电影,这部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儿童影片,却在无意中成了美国1930年代的电影代表作之一。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经济大萧条有着密切关联。

193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起于1929年10月29日股票市场的暴跌,当天损失了140亿美元,随后两周更是达到260亿美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29年12月在美国大约有300万人失业,到了1931年至1932年冬则有800万人,1932年初升至1000万,到1932年末至1933年初,则有四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处于失业状态,而在股市崩溃之前,数字仅有3%多一点。

与此同时,美国的整个银行体系陷入崩溃。随着银行破产,抵押品被取消赎回权,尤其是农场抵押丧失了赎回权。1929年至1933年,约有6万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仅密西西比州就有多达40%的农场在拍卖。

经济危机影响着当时每一个人的生活。批评家艾尔弗雷德·卡津正是在大萧条时代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在1980年代回忆那段岁月时说:“对任何一个父亲总是在找工作的人来说,30年代留下的印象全是阴郁而苦涩的。”

生于1940年的文化史学者莫里斯·迪克斯坦从他的父亲口中了解到大萧条时代的生活:“我父亲那时候倒没有为此四处奔波,他一直都有稳定的工作,虽然挣得不多,但足够他和母亲在1938年12月成家。不过,他曾告诉我,每次星期五领薪水的时候,他总觉得会收到解聘通知书。这种长久的焦虑毁掉了他的信心,让他形成了终身谨慎的习惯,永远没有安心的时候,这是大萧条那一代人的典型特征。”

在莫里斯·迪克斯坦出生时,美国已经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但显然,这次经济危机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创伤并未迅速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每一次经济衰退,都不可避免地触发人们重历1930年代的恐惧。2009年,就在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时,莫里斯·迪克斯坦完成了展示1930年代的文化史著作《在黑暗中舞蹈:美国大萧条文化史》。

莫里斯·迪克斯坦关心的是,在一个无望的经济苦难背景下,文化艺术的繁荣,如何激发普通人相助相依、团结一心走出困境。他认为,诞生于1930年代的文艺作品,或明显或隐藏地都宣示着这种集体的力量。在为孩子们拍摄的《绿野仙踪》里,多萝茜和她的伙伴们要得到的品质,正是度过大萧条所需要的,也是带领美国人度过经济灾难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一直向民众灌输的:面对社会危机的勇气,对他人痛苦的共情,与关于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的旧观念的决裂。

莫里斯·迪克斯坦写道:“历经千辛万苦,他们一起沿着黄砖路走到了翡翠城,正如约德一家从66号公路走向另一个应许之地——加利福尼亚;这也是一部大萧条时期的公路电影。他们一路抵达那里,善良的魔术师就让他们相信,他们的内心已经有了这种魔力。”

莫里斯·迪克斯坦提到的“约德一家”是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中的人物,这部由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同样问世于1930年代,小说以经济危机时期美国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讲述约德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旅程虽然充满艰难,但当农民们团结起来寻找出路,一切就充满了希望。而在电影《绿野仙踪》里,某种意义上讲,魔术师就是小罗斯福的替身,他让人们通过团结合作发现自身的力量,找到走出大萧条、回归正常生活的路。

《在黑暗中舞蹈:美国大萧条文化史》回顾了整整一代表演者、艺术家和作家的故事,《汤姆叔叔的小屋》《欢乐之家》《屠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些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皆在书中有所探讨,电影、民谣、绘画、舞台剧、爵士乐,各种在1930年代生机蓬勃的艺术门类也一一给予呈现。艺术在特殊年代如何回应社会,如何改变、影响社会,带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以欢乐、寄托和希望,莫里斯·迪克斯坦给出了启示。

本文由《现代快报读品周刊》授权转载

文 | 李北园

原标题:《艺术堡垒 | 《在黑暗中舞蹈:美国大萧条文化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