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可“轻视”的慢阻肺, 日常康复管理应该如何做?
原创 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慢阻肺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国患病人数近1亿人,单病种死亡率位居第3,2024年被纳入国家慢病管理。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典型症状,是由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或肺气肿产生并导致持续性气流阻塞的异质性肺部疾病。
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
环境因素:吸烟、生物燃料暴露(木材燃烧)、职业暴露(粉尘化学品)
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导致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发育与衰老因素:早产导致肺发育不全
感染与疾病因素: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慢性支气管炎、感染
许多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或者是很轻微的症状,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咳、痰、喘),往往肺功能比正常人至少降低30%以上,失去了最宝贵的治疗机会。至今,慢阻肺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肺功能筛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是了解肺功能最直接的手段,也是一种无创、可重复、廉价且易于获得的检查方法,是在医护指导下进行肺功能吹气的测试。国家卫生健康委呼吁,4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需检查肺功能。
通常诊断慢阻肺,需要在常规呼气完成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再完成一遍同样测试,以确保判断是否有固定气流阻塞。目前国际通用指南将FEV1/FVC<70%作为是否是慢阻肺的划分标准:
如果肺功能报告显示FEV1/FVC<70%,那么就确诊为慢阻肺了,目前还没有治疗可逆转肺功能,但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延缓肺功能继续恶化的趋势。例如戒烟,是所有吸烟慢阻肺患者的最关键干预措施;还有规范吸入治疗可以使药物(LABA等)直接作用于小气道,疗效好、副作用低,可以长期控制病情发展,目前被认为是慢阻肺治疗最有效的给药方式;推荐慢阻肺患者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以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合理膳食,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虾、蛋、牛奶等,减少食物中盐、糖的摄入,多补充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蔬菜,可以缓解因慢阻肺消耗而导致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
另外,慢阻肺的日常康复管理是简便又有效的,但是,康复管理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坚持锻炼8周以上才有明显改变。训练方法包括:
一、呼吸训练
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学习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方法。
二、体力训练
遵循康复师治疗师设计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的锻炼。运动处方包括:
运动频次:每周5~7次有氧训练或每周3~5次力量训练;
运动形式;有氧训练如慢跑、游泳、自行车等,力量训练如举哑铃、拉弹力带等;
运动强度:靶心率=(220-年龄) *(60%-80%) ;
运动时间:每次30~40分钟,热身5分钟,放松5分钟。
慢阻肺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期是指14天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重,伴有呼吸急促或心动过速。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要立即前往呼吸科就诊并早期纳入康复医学科管理。
END
作者:徐屹昊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康复治疗师)
原标题:《科普文章|不可“轻视”的慢阻肺, 日常康复管理应该如何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