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告别“人情债”迎来清爽年——一个村庄的移风易俗之变
打扫完房间,播一曲喜庆乐,招呼儿孙们围炉而坐,端上一桌美味丰盛的饭菜,在酒酣耳热中回顾过往和畅想来年……杨振新用全新方式迎来了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站在楼上,看着村子里安静祥和取代了鞭炮喧闹,整洁清新取代了满地纸屑,少了呛人的硝烟味,少了水涨船高的人情负担,老杨伸了一个懒腰。“清清爽爽,没有负担!”他说。
他所在的村庄——湖南省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村,位于洞庭湖平原,过去长期被人情负担所困扰。鞭炮从年三十晚上11点开始密集放,半夜停歇一两个钟头,然后一直放到早上8点多,“对面吼着说话都听不清,门窗要紧闭,打开就浓烟滚滚。”村委委员陈政芳感叹,过去很多年,村民看一晚上春晚,只知道画面,不知道台词。
正月初一走出门,门前一层硝石灰,空气无比呛人,从外地回来过年的孩子适应不了这种空气质量,一直到离开老家还在咳嗽。陈政芳说:“花费也不少,每家光是买鞭炮烟花的钱都不少于2000元,贫困户也要花500元左右,负担太重。”
过年前后还是办酒高峰期。“吃酒送礼——办酒收礼——再吃酒再送礼”的怪圈在村里存在多年,每家每年“人情债”平均大几千元,动辄上万元,多的两三万元,成了村民最重的负担。
红喜事、白喜事、升学宴、谢师宴、参军宴、满月宴、建房宴、装修宴、生日宴……名目繁多。不少村民表示,要是不去,就怕被人背后议论,宁荒一年田,不丢人情场,硬着头皮还得去。每年支出太多,村民撑个两三年,自己再不办酒就撑不下去了,不得不找理由办酒,造成恶性循环。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过个年,人情负担就掏空了半个腰包。
“幸亏前年县里出台移风易俗政策,村里推行下去,给‘人情债’的恶性循环终于画上了句号。”华一村村支书刘再跃介绍,按照县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政策,村里所有党员干部都签了承诺书,带头转变风气,村里制订专门的村规民约,明确办酒范畴,界定办酒条件和程序,明确违禁办酒的处罚,并由村红白理事会监督执行。
“开始确实有阻力,但只要党员干部带好头,效果就很快显现了。”陈政芳说,现在只有婚丧嫁娶能办酒,村民负担大为减轻,很多人家每年的人情费用从1万多元减少到两三千元,过年过节也不再放鞭炮。
没有鞭炮响,没有人情债,华一村村民今年过了一个“清爽年”“轻松年”。刘再跃感慨:“推行一年半,没想到进度这么快,效果这么好,也说明过去大操大办背后,大家早就苦不堪言,现在大家终于能轻松过年。”
(原题为《告别“人情债” 迎来清爽年——一个村庄的移风易俗之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