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芰荷同根:红楼梦里的甄英莲与秋香菱
原作者:范健泉
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香菱是红楼梦中的重要配角,其学诗经历是书中的经典桥段。她实际上有两个名字,分别为“香菱”与“甄英莲”,二者不光富有美感,实际上也体现了曹雪芹的一番思量,既通过名字的转变暗示了角色命运的曲折,又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人物身上的苏州烙印,不着痕迹而味道尽显。
甄英莲的起伏人生
香菱,原名甄英莲(与“真应怜”谐音),出生在姑苏。她的父亲甄士隐性格恬淡温和,母亲封氏贤良淑德,夫妻俩年过五十才有英莲,对其呵护备至,令她生得乖巧可爱,分外惹人怜惜。
《红楼梦全卷》士隐抱孩路遇僧道 葫芦庙贾雨村出世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英莲四岁时,家仆霍启(谐音“祸起”)带她逛元宵闹花灯,小解途中将其放在别家门槛上导致被人贩子顺走。闯下大祸的霍启连夜逃往外乡,错过了搜救孩子的最佳时机。待到天明,甄氏夫妇才发觉女儿不见,慌忙遣人找寻,却无半点消息,怒火攻心之下先后病倒。屋漏偏逢连夜雨,隔壁的葫芦庙失火殃及甄家,将房屋烧成瓦砾,连番的打击之下甄士隐随人出家。
《红楼梦全卷》元宵节家家放花灯 因小解英莲失踪影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曹雪芹安排甄英莲在元宵佳节被人拐走,在最欢乐的时候迎来最悲凉的遭遇,看似随意实则有极强的内在逻辑。吴中元宵节以千姿百态的花灯著称,南宋苏州大诗人范成大在《灯市行》中提到“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令人感受到灯会之盛,街头巷尾人潮之密。花灯的魅力太大,引得长辈纷纷带孩子出来看热闹,人多眼杂之际也为英莲被拐埋下伏笔。
《红楼梦全卷》葫芦庙失火烧甄家 士隐听歌遇跛足道 大丫鬟买线得奇缘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甄家住在苏州城西阊门外十里街,此处乃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街边店铺鳞次栉比多达数万家,故而苏州城被《红楼梦》夸赞成“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英莲之母姓“封”,可能暗指葑门,当地人念作“富门”。明清时期,葑门一带是富人区,有着众多的高官显贵、名流学者。这些或明或暗的情况凸显甄家家境优渥,也侧面展现被拐的小英莲命运悲苦。
《姑苏繁华图》局部阊门 徐扬 清 辽宁省博物馆
甄英莲被人贩子养在僻静之处,长大后生得颇为俏丽,被冯渊公子一眼相中,欲买其为妾并发誓不再另娶。冯家殷实小康,冯渊又对英莲一心一意,故此二人的结合也算一桩好姻缘。
人贩子为多赚钱又将英莲转卖给富家少爷薛蟠,引得冯薛两家相争。向来骄横的薛蟠放纵手下将冯渊痛揍致死,蛮横地抢人。高门大户规矩森严,英莲一入薛家愁似海,从此命运飘零。冯渊死后,族中长辈将事情告到金陵府衙,堂上审案之人乃甄士隐旧友贾雨村。贾雨村落魄时,曾受到甄家资助,得以上京考中进士,其当官后又专门找到封氏,允诺寻回孩子助母女团圆。他似乎能借助此案兑现往日承诺。
《红楼梦全卷》贾雨村荣任应天府 门子私室秘禀机势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时光最是把人抛,贾雨村靠着荣国府之助登上高位,根本不敢得罪与之同气连枝的薛家,遂假借道士“扶鸾请仙”之名,草草判被告支付大笔补偿金来结案,完全不顾英莲的死活,更未将消息知会封氏。
甄英莲命运的颇为艰辛,每有一点起色,上天又会给她安排一场磨难,屡起屡伏后,将其从一介富家千金沦落成一名卑微丫鬟。
秋香菱的大观园生活
甄英莲跟随薛蟠上京搬入贾府,被薛宝钗改名为香菱,待在薛姨妈身边当侍女。她第一次以香菱之名出场,是奉薛姨妈之命送宫花给“周瑞家的”,送东西时遭周瑞家的问父母家乡,皆摇头道“不记得了”,引得人唏嘘万分。
《红楼梦全卷》宝钗谈病配冷香丸 薛姨妈托周瑞送花 金钏周瑞笑香菱形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曹雪芹将英莲改名成香菱,蕴含着极强的深意。莲花气质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中君子,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菱花同出淤泥之中,却花朵偏小,类似于路边的野花野草,默默无闻。从莲到菱的转变对应着人物命运的变迁。
《采菱图卷》局部 沈周 明 上海博物馆
菱与苏州有很深的渊源。早在六千多年前吴中百姓就以菱为食,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将菱角当成主粮,广泛种植于池塘湖泊中。菱也融入姑苏人的生活文化中,比如文人创作诸多“菱歌”“采菱曲”,某些苏州园林采用菱花形窗格,诸如此类的举措让菱成为苏州的文化符号。
拙政园菱花纹彩玻璃窗 图源: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菱纯真清新的外在特点,颇得文人雅士喜爱,比如菱花“向月而明”,白天无精打采,晚上向月舒展,颇有情趣;菱的果肉偏白,飘散着淡淡清香,味道微甜脆嫩。花果在给予人视觉嗅觉味觉多重享受同时,也被文人赋予高洁昂扬的特性。
香菱性格极似菱花,有着鲜明的苏州印记,其外表柔弱安静,像一朵娇小的菱花不为人所注意,内里刚毅坚韧,命途多舛亦未自暴自弃,身处淤泥心向光明,积极学习求上进。这些特点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标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讲述香菱被薛宝钗带入大观园,拜林黛玉为师,刻苦学习创作诗歌,凭借卓越的天赋与超常的勤奋,一举成名获得他人尊重,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红楼梦全卷》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黛玉的诗歌理念颇为独到,认为作诗第一等要事乃立意,意趣高妙就可像李白一样,不以词害意;诗有意境后,语句便相对容易,只需注重起承转合、平仄虚实,就能不犯大错,搭建诗作框架。故而黛玉推荐香菱先熟读王维的五言律诗,再通晓杜甫的七言律诗,最后接触李白的七言绝句,用三人诗作打基础培养意境。
香菱得了黛玉指点,拿着《王摩诘全集》回到居处挑灯夜读,看完诗后已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又亮了,便着急忙慌地向黛玉上报学诗心得,汲取新知识。
影视剧《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
学诗期间,香菱茶饭不思,坐立难安,满心都是李杜王的佳作。为寻灵感找立意,她或立池边树下,或坐假山大石,或蹲地抠土,一会皱紧眉头,一会展颜含笑,引得宝钗、探春等人围观取笑。
香菱边学习边创作,先后作诗二首,被黛玉宝钗说成有意思而无措辞,审题不清而胡来,劝她不要心急,不必强求。可香菱性格倔强,连梦里都在作诗,精诚所至,梦得佳句后向黛玉、宝钗等人报喜,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夸赞香菱之诗立意清新、词句巧妙,感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佩服她的勤奋刻苦。
影视剧《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
两个姑苏女孩在离家千里的京城相聚,自是一种缘分,诗则充当桥梁沟通双方。在旁人看来,香菱好似走火入魔,沉迷在诗句之间,只有黛玉明白香菱的上进求知之心。黛玉的体贴可能源自同出姑苏,自小耳濡目染当地的文化氛围,培养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曹雪芹对香菱颇为偏爱,《红楼梦》开篇提到香菱,八十回的开头也是她,金陵十二钗副册仅谈及香菱。这份喜爱的背后恐怕是曹翁对苏州的怀念,对命途多舛的香菱同情。
秋香菱与夏金桂之争
香菱的生活随着薛蟠而起波澜。薛蟠外出做生意,遇到为宫中提供盆栽的皇商夏家,得对方老太太看重将独生女儿夏金桂许配给他为妻。
夏金桂的出现令香菱备受磨难,堪称莲枯藕败菱花萎。金桂对香菱的敌意是多方面的,首先觉得香菱不是自己人,更嫌对方才貌双全太过碍眼,加之需要立威,遂生奸恶心。
影视剧《红楼梦》中的夏金桂与香菱
夏金桂与香菱第一次正面对话充满火药味。交锋前,金桂先使手腕拿捏住丈夫薛蟠,又欺婆婆薛姨妈心软人善,对宝钗也多挑衅,孤立香菱使其无法获得援护。之后夏金桂貌似随意问香菱家乡父母,香菱照旧回答忘记了。金桂觉得香菱在敷衍自己,就挑起争端道“菱角花开,谁闻香来”,香菱则外柔内刚的还击道:
“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菱花身上有一股似有若无的清香,只待人心静气顺慢慢品味,就好比小家碧玉自有惹人怜爱之处,甚至菱角等物得到风雨滋润,也能散发一股让人神清气爽的幽香。话语之间暗含深意,似在说我香菱才貌不比你金桂差,只是你有好家庭好出身,而我孤苦无依,倘若条件一样,香菱自是胜过金桂。金桂见言语上奈何不了香菱,就将其改名为“秋菱”,以挽回面子。
《红楼梦全卷》薛姨妈细言改秋菱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曹雪芹对香菱的喜爱以及对金桂的厌恶,皆颇为明显。桂花盛开在秋天,菱花绽放在夏季。曹翁偏用“夏桂”“秋菱”,表明两人的错位与不合时宜。曹翁在塑造夏金桂时用“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展现对方的轻浮狠辣,对香菱则用“好模样”“温柔安静”,借他人之口诉说薛蟠配不上她,高下立判。
夏金桂忌恨香菱人美聪慧,便用贴身丫鬟勾引薛蟠,逼迫香菱与她睡一处。香菱不肯,又被她骂作嫌脏嫌累,令其无可奈何,在地上铺席睡。夜里金桂趁机折腾香菱,让她一会倒茶一会捶腿,无片刻歇息,到此地步后仍不肯罢休,竟装起病来,又在枕头内放魇(yǎn)镇纸人诬陷,让薛蟠不分青红皂白将香菱一通乱打。
《红楼梦全卷》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公子替人担心虑后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红楼梦》第八十回中,香菱遭受金桂薛蟠的精神肉体双重折磨后,不免长吁短叹日渐消瘦,身体患病。此后的四十回中香菱命运有所好转:金桂本想毒害香菱,却阴错阳差毒死自己,香菱则顺势从妾扶正为妻,为薛家生下子嗣,死后魂归太虚幻境。
《红楼梦全卷》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香菱人生总在起伏,从富家小姐,到薛家奴仆,再到薛蟠妻妾,历经波折无数,恰如在荷花菱花之间不断切换,命运时好时坏。面对不幸的人生,香菱将委屈泪水咽下肚,于无声处成长,最后绽放光彩。其遭遇令人同情,其性格让人钦佩,故而续写者才会给予较好的结局。
结 语
“芰”指菱角,“荷”为莲花,它们是两种习性不同的植物,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的诗句,自此“芰荷”一词便成为文化史上的典故。曹雪芹秉承前人旧习,书写《红楼梦》时将“芰荷”的特点赋予香菱。过往学者多认为曹翁借此暗喻香菱命运坎坷,似浮萍般身不由己。实际上曹翁在小说中添加严谨考证,令人物有血有肉,细细体悟还蕴含了深厚的苏州意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以“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为香菱的起伏命运下注脚,又在第五回提到其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全卷》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孙温 清 旅顺博物馆藏
在文学创作中菱花常与荷花并用,可一个沉沦淤泥类同野花,一个气质高洁如花中君子。香菱人生际遇便是从荷花到菱花的写照,虽似同根,遭际却大不一样。曹翁在香菱身上倾注诸多笔墨,赋予其上佳的品行样貌,更是为其委身薛蟠而鸣冤叫屈。芰荷同根四字,说尽苏州女孩香菱一生之命运。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清】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刘心武:《刘心武妙品红楼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
4.徐媛:《汉语植物异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8届博士论文。
5.惠富平,曹颖:《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菱的种植》,《中国农史》,2015年第5期。
6.汤欢:《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7.耿曙生:《太湖地区的原始文明》,《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8.万萍:《关于香菱学诗》,《红楼梦学刊》,1984年第2期。
9.杨星丽:《从“香菱学诗”看曹雪芹的“诗格”观》,《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2期。
10.孔令彬:《苦难之水何以浇出清香之花——也谈香菱的形象塑造》,《文艺评论》,2013年第4期。
11.袁锦贵:《〈红楼梦〉中香菱的三个名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2.姜本红:《范成大诗中的苏州岁时节俗》,《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年第11期。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4.11.20~2025.02.23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