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代人的“岁末感”,从哪里开始?

2024-12-13 12: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谢川 食品与生活

现代人的“岁末感”,可能是从过节开始的。

我曾经问过意大利同事,他们那里过节日在饮食上面有什么特别的?意大利同事说他们家里有小朋友的,一般都会烤小姜饼,有些手巧的父母还会跟孩子一起拼姜饼屋。他们的传统食品是加了朗姆酒、小茴香及各种坚果的磅蛋糕,热红酒也是意大利北部城市在过节时的必备品。

听到热红酒我就抢答了:“某宝、某多多上有成品的热红酒料包买,丢进锅子里,倒一瓶红酒再加一点白糖,煮开就可以了,挺方便的。”

意大利同事都表示抗拒,有人说:“过节啊,全家人聚在一起,要那么赶时间干吗?”有人说:“我喜欢我奶奶切下半个橙子,把丁香一颗颗插进去,慢慢转着橙子,数着上面的丁香个数,一边喃喃说10个就够了,一边不知不觉就插了12个,还要从各种调料罐里拿豆蔻、肉桂、迷迭香等不同的调料……这样会让我觉得,时间像静止了,窗外的雪都安静了。”

由此可见,在跨年的时候,阖家团圆,总要做一些比平常更复杂、更有氛围感的大菜,中外相通。相比西方人,我们的饮食文化更加博大精深,更会从菜品的谐音、造型、寓意上去讨个好彩头。

像每家每户过年必须做的一道全鱼,众所周知就是为了“年年有余”这个谐音。还记得小时候有同学跟我说,她弟弟大年三十被父母打了一顿,原因就是她妈妈用一条胖头鱼的鱼身做了油炸酥鱼,用鱼头做了剁椒蒸,因为不是全鱼,吃饭的时候她弟弟就说“咦,今年怎么没有鱼?”她妈妈指着这两道菜反复问:“它们不是鱼吗?”“不是,今年我家没有鱼!”于是被打了一顿。而她妈妈从此以后每年必须做一条全鱼,不再为了省原料而一鱼多吃。

还有蒸菜,也取“蒸蒸日上”的意思,也是新年菜肴里必备的。以前就清蒸鱼一道菜,把年年有余跟蒸蒸日上两个寓意都涵盖了,现在全民奔小康了,蒸菜就会用更高档的海鲜。这几年受一位广东朋友的提示,我家都会做一道波龙加八只黑虎虾或者八只虾饺的蒜蓉粉丝蒸菜。波龙切块,头部不切开,然后尽量恢复原状摆放在用金银蒜拌过的粉丝上,左右两边放上开背的黑虎虾,或者虾饺,蒸好后用葱油泼一下,好吃又好看,寓意红红火火,八方来财。

说到来财,以前过年都会有用白菜做主料的一道菜,我家一般就是白菜清蒸加酱油,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它的主要作用是大鱼大肉吃多后解腻用的,后来才知道白菜有“百财”的谐音。同理还有发菜,一般就是做个发菜羹,谐音“发财”。不过以前发菜在江浙沪地区不多见,得托人从广东带回来。

寓意团圆的盆菜也是从广东传入江浙沪地区的,作为地道浙江人,一开始对这一道菜我实在没有研究,只能买成品盆菜。现在要感谢发达的网购加上各个短视频平台,在岁末有大把假期的时候也可以试着自己做做。鸡汤在锅子里咕咚咕咚冒着香气,花胶在炖盅里慢慢炖着,厨房里弥漫出的热气在玻璃窗上凝结出雾气,窗外可能北风凛冽,家里阖家团圆,欢声笑语,便特别有岁末的氛围。

所以氛围感不仅仅是在成品端上餐桌的时候,更多在于过程。像北方过节喜欢吃的饺子,大家一起擀面一起包饺子,谈天说地,本身就是一种亲情的汇聚;在江南,更多是挑战各种复杂的菜肴,大家分工合作,比如你剥笋,我切肉,他炸春卷……忙忙碌碌中准备一桌丰盛的岁末大餐,既是对过去一年的犒劳,更是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期望。

原文标题《岁末美食的氛围感在于过程》

原标题:《现代人的“岁末感”,从哪里开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