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香港餐饮同样“水浅鱼多”,奔着抄底去的品牌活得咋样了?

2024-12-12 13: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赵刚 筷玩思维

温馨提示:本文约5364字,烧脑时间9分钟,筷玩思维记者赵刚发于北京。

在今年一大批内地餐饮品牌进驻香港后,业内开始用“抄底”来形容这一次全球化突围。到了年终,又有不少声音开始质问,抄底的品牌活得怎么样了?

事实上,各大品牌不约而同地选择到香港开设分店,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抄底”。“抄底”这个概念来自于股市,其是瞄准价格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接近最低点时买入的操作策略。

香港零售及餐饮业在疫情期间跌入冰点,不少老字号食肆先后结业,店铺租金跳水,各大商圈店铺的租金也处于多年来的低位。

正如房地产咨询公司“戴德梁行”报告显示,铜锣湾2019年的月租金水平为1520港元/平方英尺,而2024年第二季度已经降到822港元/平方英尺,下降了46%。过去两年,香港核心商圈的商铺租金对比2018—2019年的高点接近腰斩,有的业主甚至降价八九成将空出的租铺租给下家。

然而,租金只是经营成本中的一个方面,香港的市场环境却也和租金一样到了最低点,消费意愿低迷,这都是同时而来的不利因素。

因此,如果只是奔着抄底租金而去,餐厅的情况就很难讲,更大概率会在其它方面受到夹击;如果是出于品牌的出海测试,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策略,则才是更加理智的投资行为。

根据食物环境卫生署今年年中公布的信息及网上的资料,从去年中开始,至少有42个内地餐饮品牌进驻香港,分店总数达106家。今年也可以看到,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高层也在持续鼓励内地餐饮来港开店。

能看到的结果是,无论在茶饮、快餐还是正餐领域,都有一批内地品牌逐渐在相对陌生的香港本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开始扎根下来。

所以,是不是“抄底”都不是关键,关键还是看品牌有没有在全新市场生存下来的能力问题。

✔茶饮:把握住售价与成本之间平衡者活了下来

新茶饮是进入香港市场的急先锋。“喜茶”、“奈雪的茶”分别在2018年与2019年开启香港之旅。

2023年则是一批地方区域品牌的加入,如柠濛濛、茶救星球、啊一柠檬茶、林香柠、LINLEE·林里以及“卷王”蜜雪冰城。

今年则有9月份开出首店的霸王茶姬,12月瑞幸一举在尖沙咀、将军澳、沙田陆续开出3家门店。

上述这些品牌自身的特色和经营逻辑各不相同,命运也不尽相似。

柠濛濛在香港连关3家,奈雪、喜茶近年也关闭了部分香港门店。柠季手打柠檬茶的旺角门店在闭店时营业时间甚至不足半年。

蜜雪冰城则持续开店,同样靠低价俘获了香港的消费者,但事实上,香港的蜜雪冰城虽然对当地竞品有很大的“杀伤力”,但相比内地其产品定价已经有了明显的上调。

比如在内地售价为7元人民币的珍珠奶茶,在香港售价为16港元;售价7元的雪王大圣代在香港售价为14港元;售价10元的草莓啵啵在香港卖到20港元。汇率换算后,蜜雪冰城在香港的售价比起内地整体要贵了近一倍,但仍然远远低于香港奶茶均价。

在香港当地,本土奶茶、咖啡品牌的产品价格在20-30港元不等,比如街边的一家普通糖水店,一杯珍珠奶茶价格一般在25港元左右。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蜜雪冰城仍然贴着成本定价,在薄利多销的基础上保持盈余。毕竟香港的租金及人工成本都要比内地高,来港开店并非是来“抄底”,而是尝试跑通一个新的盈利模型。

换一种角度,新茶饮的产品价格相比起内地即使要高涨不少,但如果定价在香港仍有优势,就能实现盈利。

相比之下,如果是单纯做柠檬茶的品牌,品类在香港并非稀缺,也没有空间去做低价的让利,就会比较尴尬。例如柠濛濛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在港开设茶饮店的资金成本,称香港店铺租金比内地高出5至20倍,简单装修的费用也需要15万至20万元。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不仅不能“抄底”,反而要被拖累到闭店调整。

总之,新茶饮其实在香港和在内地的处境类似,仍然都是需要把握好低价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内地餐饮品牌南下后大多选择不同程度地上调产品价格,但还是会比香港本地品牌的定价要低,如茶救星球、LINLEE手打柠檬茶等,定价逻辑基本上与蜜雪冰城类似。

例如,茶救星球的主打产品“苦瓜柠檬茶”在内地售价为15.8元,在香港则为29港元;内地产品早已下调至20元以下的喜茶,其香港门店的产品售价则普遍在30元上下。

在香港,内地咖啡品牌Manner的内地门店美式咖啡售价为15元,在香港则单杯售价20元港币,其它产品价格普遍在30港元以上。

维持住基本的利润空间,这是活下来的根本。

据蜜雪冰城香港门店此前发布的招聘海报,其店长/调饮师的月薪在15000-22000港元区间,兼职店员50-60港元/小时,远高于内地水平。

一般来说,香港本土餐饮品牌店员月薪高达1.7万港元,厨房/洗碗工甚至高达1.75万港元,兼职店员收入则为60-70港元/小时。

筷玩思维(www.kwthink.cn)记者在香港调研时发现,近两三年香港餐饮业人员流失严重,如果薪资标准达不到,基本很难在本土招到店员。

所以,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采用与内地不同的定价策略,与当地更高的人力成本不无关系。租金可能一定程度上抄了底,其它方面的成本却压力重重,最终能长久经营的,还是掌握了成本与价格之间平衡的玩家。

✔快餐/简餐:刚需下的性价比依然是王道

虽然香港商铺租金下跌,让不少企业进港来“捡漏”,但从事实上看,与其说是内地餐饮“抄底”香港市场,不如说香港市民“扫货”内地品牌餐厅。

尤其是在快餐、简餐领域。由于香港消费者的外食率要远远高于内地,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习惯外出就餐,便捷又美味的简餐正是刚需。内地简餐,一直都让香港消费者刮目相看。

2017年,卤味连锁“绝味鸭脖”进入香港,短短几年间,分店就已开设十多家;出自深圳的包子连锁“三津汤包”的肉包、菜包均价为5港币/个,开业后吸引不少港人大排长龙,多数都是附近居民。

和内地特色小吃类型的快餐相比,西式快餐的境遇就明显要差很多。比如内地炸鸡品牌“德克士”也在2024年从内地打入香港市场,先在北角开了一家分店,接着又在湾仔轩尼斯道开设了新店,然而没过多久,湾仔的分店已经换成了“五指间兰州牛肉面”。

如果是已经在内地做出连锁规模的快餐,进入香港后的成功几率要更高。

2024年5月,连锁中式餐饮品牌“遇见小面”正式进驻香港。一份碗杂面加冻柠檬茶的套餐价格是49港币,酸菜牛肉面套餐为59港币,一份老麻抄手的价格是42港元,一份酸辣粉价格则低至19港元。

同样也是比内地价格高,但在香港的价格比较适中,且遇见小面香港首店并未选择商业中心及地标景点,而是落户于红磡知名住宅小区。这里毗邻红磡体育馆和香港理工大学,周边住宅林立、业态丰富,本地生活气息浓厚,外食用餐需求高。更重要的是,此处居民大都为香港本地家庭住户及赴港求学、就职的常驻群体,很多都已经在深圳了解过遇见小面,有过一定的品牌认知。

遇见小面的经营策略是把深耕香港餐饮、本地化密集开店作为长期目标,所以不仅只是价格的调整,而是针对港人的点餐习惯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并做了供应链打磨。

不过,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情况。比如杨国福麻辣烫在香港中环商务区开出一家门店,人均价格飙到100元左右,这是内地价格的三倍。虽然被两地网友吐槽,但这家门店在中环区域依然坚挺。

同样,和府捞面也以新菜单和新店型于2024年入驻香港铜锣湾开设香港首店,一份汤面价格在60-80元之间,加上小吃和饮品,一次用餐的消费人均也要近百元,但用餐高峰期也依然人头攒动。

以高价高调进入香港的内地快餐品牌能够生存下来,自身的品牌首先已经有了较强的影响力,才能在香港市场有一席之地,而如果本身就是非常平民化的品牌,且香港人对其认知也一般,过高的定价则会失去唯一的竞争力。

例如在内地平价美食代表“沙县小吃”,平日在内地10元一笼的蒸饺,开到香港之后,竟摇身一变“沙县大酒店”,6个蒸饺售价35港币。筷玩思维探店时看到,其门店经营情况比较一般。

对于快餐、简餐这种消费频次高、标准化高的餐饮类型,在香港拓店无非两种方向:一个是走品牌名片路线,在香港核心位置打造一个“旗舰店”标杆,为内地发展加盟、走资本市场提供背书;另一种则是做用口味与服务打动周边消费者的“街坊店”,开在社区,以当地餐厅的价格服务标准做好每一份出品,靠产品拉来复购率和老客户并以长期盈利为目标。

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各个品牌会有自己的考量,但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当下的优势仍然是“性价比高”、口味有新鲜感,而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抄底”。

✔正餐:人工成本更高,考验更大

内地餐饮品牌南下香港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且大都是以“大餐饮”的形式为主。

开放港澳自由行之后,内地正餐品牌首先发现商机——去香港旅游的内地人在香港还是会想吃一口家乡味。

内蒙火锅品牌“小肥羊”就是拓港先锋,2004年率先在铜锣湾开设首间分店,2008年成为首个在港上市的内地餐饮企业。

2017年,同样是火锅品类的“海底捞”也进入香港市场,并一步步开出多家分店,成为正餐领域在香港立足的第一品牌。2019年,早就在香港上市的呷哺呷哺,也终于将旗下的高端品牌“湊湊”火锅开到香港本地。

而直到2023年,正餐来港才形成一波小高潮。这一年里,至少17个内地餐饮品牌来港开设首家门店,不过,大部分品牌并非是抱着“抄底”的心态来走出这一步的。一方面是内地市场太内卷,已经是基于存量市场的惨烈竞争,香港可以成为一块很好的增量市场。另一方面,餐饮人如果觊觎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很有必要先在香港试水、打造一张漂亮的品牌名片。

这期间,探鱼、呷哺呷哺、太二酸菜鱼、农耕记等品牌筹备并在香港开设首店。到了2024年,木屋烧烤、费大厨、陈鹏鹏卤鹅饭店都在积极筹划进入香港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品牌来自广东或是已经在广东市场形成规模,如探鱼,其广东门店占比超80%;陈鹏鹏卤鹅饭店正是起源于深圳的特色餐厅,入港后更换招牌为“陈鹏鹏潮汕菜”,以此来拓宽粤菜品类,毕竟粤港食客的口味已经在这些年的互通中趋同,“脸熟”效应让企业对拓港的底气更足。

2023年9月,内地湘菜连锁品牌“农耕记”在香港佐敦新宝广场开业。农耕记在大湾区有相当多的门店分布,对于经常往返深港的香港人来说可以是“老熟人”了,对于偶尔北上深圳享用大餐的老餮食客们也是耳熟能详,终于开到香港本地,就成为一场双向奔赴。农耕记香港店的装修风格与内地门店相似,延续了“湖南乡土农家”特色,菜单也基本上还原了内地的菜品内容。

不过,内地正餐品牌同样面临成本和定价的平衡难题。

据大众点评显示,农耕记香港门店的人均消费为150-180元,内地为90元左右。湊湊火锅在香港12家门店的人均消费大概在300元上下,在内地人均消费则为150元。

事实上,香港消费者同样在经历消费降级、消费增速减缓,除了粉面类客单价偏低的快餐店之外,大部分高客单价的中式餐饮店的收入都在下降、景况不佳,甚至大批量执笠结业。

攻入香港的内地餐饮依然要承担不算便宜的房租和人工,还不能把内地的价格优势带到香港,因为正餐相比于快餐,对人工的需求量和要求水平更大、更高,香港的招聘成本显而易见,用工成本水涨船高。尽管2023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推行了“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但对于店铺来说,聘请外劳并不会明显降低餐厅运营的人力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精打细算的港人会考虑把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加入后是否合算,如果定价超过预期,则会决定择期北上消费。

在筷玩思维看来,内地餐饮品牌进入香港市场想要健康经营,同样要拿捏成本和定价的平衡,走高端,没人来;卷低价,亏到底,其难度丝毫不小于在内地。

诞生于广州的太二酸菜鱼在2023年开进香港,当年就开出4家店,至今太二在香港的门店已有7家。中央厨房的供应模式显然是强力支撑,其广东的中央厨房为地处华南(除海南外)的餐厅提供食材及其它供应品,香港也正好在这个辐射区域。

“抄底”抄的不是租金低谷,而是市场空缺和消费端价格期待的空白区域,这一点对于首次来香港开拓市场的内地正餐品牌来说更为突出。

✔结语

拥有750多万人口的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市场的“前站”,其既与内地文化相近,同时国际化程度较高,进可攻、退可守,因此,被视为内地餐饮品牌攻克出海“水土不服”难题的试验场。

不过,对于内地餐饮南下的前期,香港是一个海外设店测试的圆心,一旦适应了便可向海外拓宽半径;现在则更是一种异地市场的生存挑战场、试验田,可以试错,可以调整,更可以深耕出一块优质的新市场。

因为水浅鱼多的香港餐饮市场体量虽然不大,但行业水准较高,运营成本高,竞争激烈,消费者的新鲜期一过,其实才是考验品牌究竟水平如何之时。

所谓“抄底”只是一个障眼法,真正有眼光、有筹划的内地成熟餐饮品牌并不是在“租金”这一城一池上计较,而是把目光放在整个非内地市场的拓荒进程中,加速进军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国际华人聚集区乃至全球餐饮聚集地。

毕竟,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吃过中餐的人和没吃过中餐的人。中餐魅力毋庸置疑,中餐全球化大有可为,那些没吃过中餐的人所在的地方,都可以是中餐“抄底”的目的地。

原标题:《香港餐饮同样“水浅鱼多”,奔着抄底去的品牌活得咋样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