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文改编观察丨女主在古偶里经商,但生意没那么好做

曾于里
2024-12-12 16:3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网文改编成影视剧,网文改编的是非一直不少。每月的网文改编观察,提取当月网文改编中存在的某个共性问题,与大家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

12月聚焦的网文改编现象为古偶剧里女主扎堆在经商,为古偶注入新活力还是陷入新窠臼?

复盘2024年的古偶剧,“经商”成为一个贯穿全年、尤为鲜明的标签。这一年里,多部改编自古偶网文的古偶剧,女主人公纷纷涉足商业领域,做起了生意。

4月播出的《惜花芷》,改编自空留的同名小说,张婧仪饰演的花芷开设了糕点铺;

8月播出的《柳舟记》,改编自狂上加狂的小说《娇藏》,王楚然饰演的柳眠棠卖瓷器;

10月播出的《锦绣安宁》,改编自闻檀创作的《首辅养成手册》,任敏饰演的罗宜宁卖胭脂;

《锦绣安宁》剧照

 11月播出的《珠帘玉幕》,改编自谈天音的小说《昆山玉之前传》,赵露思饰演的端午卖珠宝;

12月播出的《蜀锦人家》,改编自桩桩的同名小说,谭松韵饰演的季英英卖蜀锦;

《蜀锦人家》海报

也在12月播出的《九重紫》,改编自吱吱的同名小说,孟子义饰演的窦昭主要任务是重生复仇,但她也有非凡的商业头脑,从小铺子发家,后涉足多个产业……

《九重紫》海报

这些女性经商古偶剧,融合古代背景与现代商业元素,以女性为主角,围绕其在古代社会中开展商业活动、追求事业成功展开,既保留古偶的浪漫爱情元素,也展现女主角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理由推断,女性经商正成为古装剧的一个热门分支。除了今年热播的作品以外,市场还有不少S+的女性经商古装剧储备,比如杨紫的《国色芳华》和《家业》,热依扎的《灼灼韶华风禾起》,陈宇编剧的《咸雪》……它们有的偏向于女性传奇剧,但古代女性搞事业的确成为古装剧的热门元素。

这股风从何而起?为何女性在古偶剧里“做生意”,观众反馈普遍不理想?

风起于古偶危机之时

女性经商古偶剧,风起于古偶危机之时,扬帆于女性崛起之潮。

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古偶剧逐渐陷入创新乏力、同质化严重的困境。融入女性经商元素的《梦华录》《卿卿日常》《田耕纪》等的成功,为古偶剧带来些许启示。

当代社会,女性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自觉主动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搞钱”“搞事业”是当代女性的生活常态。古偶融入经商元素,展现女性在商业领域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她们在逆境中不断成长、自我超越的坚韧品质。有事业就有底气,这契合当代女性观众的心理期待。

《惜花芷》中,花芷面对家族被抄家、男丁流放的困境,带领家族女性自食其力,彰显极强的自立精神;《锦绣安宁》中,罗宜宁不愿再困于宅邸、受制于人,在“抑商”的社会背景下开店创业完成独立;《珠帘玉幕》中的端午,自幼被掠去成为合浦珠场的采珠奴,面对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无尽的苦难,她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渴望;《蜀锦人家》中,季英英在家族染坊遭遇困境、家道中落的情况下,承担起家族事业的重担,最终带领家族走出困境,重振季家蜀锦的辉煌……

从中也不难发现,经商的包容性很强,可以巧妙地融合宅斗、权谋、复仇等元素,经商是宅斗的经济战场、权谋的经济支撑、复仇的重要手段。比如《蜀锦人家》,季家因蜀红丝贡品被诬陷,导致家破人亡,少女季英英目睹父亲季归南被冤杀,心中埋下复仇的种子,长大成人季英英不仅努力重振季家染坊,还积极追查当年真相;《九重紫》中,窦昭在继母的压迫下艰难求生,斗继母、保家产,应对家族内部的尔虞我诈和朝堂皇权斗争,全力完成复仇。

少女季英英目睹父亲被杀害

窦昭的母亲自尽

不同于以往侧重于感情戏份的传统古偶剧,女性经商古偶更加强调女主角如何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从寻找商机到应对竞争对手,再到管理团队、扩大规模等环节,剧集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故事情节来展现女主们的商业才能,呈现出一个以商业斗争为主导的古代社会图景;还通过对商业伦理、市场竞争等主题的探讨,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商业文化和价值观,丰富了古偶剧的吸引力。

一些女性经商古偶剧,将古代商业活动与刺绣、陶瓷、茶艺等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表现女性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勇气与魄力,她们身体力行地推动传统技艺的发扬光大。这也让古偶剧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给古偶剧成功“上价值”。

比如《蜀锦人家》描绘蜀锦制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包括选材、设计图案、编织、染色等环节,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蜀锦背后的复杂工序和技术要求;剧集展示了季英英、杨静澜等人对于保护和发展蜀锦文化的执着追求,拔高地说,是为了激励观众关注和支持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意没那么好做

在女性经商古偶剧的浪潮下,一众网文在转化成网剧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两种改编倾向。

一种是,小说中几乎没有经商元素的,在剧中成为浓墨重彩的重头戏,比如从《首辅养成手册》到《锦绣安宁》,罗宜宁开了胭脂铺子。另外一种是,小说中原本有经商元素,但只是一部分,改编后成为剧情的主体,比如《蜀锦人家》。

但从改编效果看,并不如人意。

《锦绣安宁》的经商元素备受诟病,原因在于表面化的女性主义表达。

《锦绣安宁》让女主投身于商业领域,响应了当代社会对于女性自立自主的要求,也符合观众对“新古偶”的期待——女性不再仅仅是围绕爱情打转。但当我们仔细审视剧中罗宜宁的具体行为时,却发现她的“经商”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从创意的提出到产品的生产、包装、命名,乃至店铺的选址、装修和首批客户的吸引,都离不开男性角色的全方位支持与参与。所谓的女性经商更像是男性赋权下的产物,而非女性自主力量的展现。

罗宜宁的“自食其力”背后,每个环节都是男性在助力

这其实是不少女性经商古偶的共同弊病:试图通过将女主置于商业活动的核心位置来体现女性主义精神,却未能深入挖掘女主角的真实成长与独立价值。当女主角的经商被简化为主要依靠外部资源或者特定的社会地位时,剧情也就无法有效地传达出真正的女性力量。

跟小说相比,《蜀锦人家》剧版同样大量加入季英英经商遭遇危机,以及危机化解的情节。虽然每一次危机的化解,季英英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强烈凸显,但也几乎每一次,都离不开男主角杨静澜的帮忙。

比如花家试图通过打压季家来独占市场,不允许季家在花家地盘浣丝,成为锦官杨静澜,颁布新规,让各染户共用浣花溪,解决了季英英等人面临的水源问题;在季英英面临账本造假危机时,杨静澜协助她调查真相,成功揭露花家的造假行为,保护季家的合法权益;当牛五娘为了控制季英英,将她关押并威胁她染出蜀红色,杨静澜及时出现,救出季英英……

季英英几乎每一个危机的化解,都离不开杨静澜的帮忙

观众欣赏“双强”,也并不排斥男性对于女性的帮助——两性的互帮互助是好事;但如果女主角几乎每一次危机的化解,都需要男性的“英雄救美”,无形中也是在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仿佛女性总是处于被保护、被拯救的位置。

杨静澜又一次拯救季英英

与《珠帘玉幕》一样,《蜀锦人家》定位于“古装传奇剧”。爱情元素都是两部剧的重点,但它们显然不满足于“古偶”的定位,在改编过程中试图与《那年花开月正圆》这类剧形成呼应,凸显一代女性商人的成长传奇,有更加厚重的历史底蕴,有更加扎实的商战呈现。

20余年前,以经商为主体的传奇剧红极一时,比如《大染坊》《白银谷》《乔家大院》《大清徽商》等,后续这一类型因为扎堆和创新困境而陷入萧条,2017年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搭载了大女主剧的浪潮,让这一类型短暂复苏。跟当前有经商元素的古偶剧相比,它们之所以是“传奇”,根本原因是,故事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通过描绘商人们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拼搏奋斗的过程,揭示当时社会结构的运作机制,体现商业活动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晚清时期的陕西泾阳商人吴家东院的故事,这一时期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方列强入侵导致传统封闭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洋务运动兴起,“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周莹面对的商业挑战,既有西洋商品和技术的竞争,也有朝廷旧势力的压制,如贝勒爷及其党羽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控制甚至扼杀新兴的民族企业。周莹艰难又精彩的商业冒险,也是整个民族面对现代化转型时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那年花开月正圆》截图

《珠帘玉幕》《蜀锦人家》试图将经商与历史关联,不约而同与古代丝绸之路挂钩,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黏合。

比如《蜀锦人家》,季英英面对的商业挑战主要集中在地方染坊之间的竞争、官场腐败和个别权贵人物的压迫上,例如花家的打压和牛五娘等人的阴谋。这些问题虽然也涉及到权力运作和社会关系,但在呈现方式上往往简化为个人恩怨或家族间的对抗,未能充分展示出当时经济体系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变迁的动力。

《蜀锦人家》截图

季英英解决问题的方式常常依赖于一些戏剧性的转折点,比如偶然发现关键证据、得到意外帮助或是凭借个人魅力赢得支持,这种处理手法容易给人一种“过家家”“金手指”的感觉,难以达到像《那年花开月正圆》那样描绘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商业生态和社会风貌的效果。

总之,《珠帘玉幕》《蜀锦人家》商业元素与历史背景的融合相当肤浅,假若时代背景是架空的,故事也依然成立——任何大量架空的古装剧,很难被称为“传奇”。相形之下,《那年花开月正圆》就只能是一个发生在晚清的故事。这也就意味着,时下古偶剧试图“升格”为古装传奇——既表现出类型突破的努力、也承载女演员转型的雄心,已经落败了。

经商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如今很多编剧写发生在当下的行业剧都写不明白,让他们去写古代某个行业的商战,多少是有点强人所难。若懂得藏拙,就简略处理商业元素,把经商当剧情的主体或主线反而会自曝其短,导致观众流失。古偶剧积重难返的困境,并非加入经商元素就可以拯救。

也许最好的选项是“扬长避短”,仅仅把商战当做一个“锦上添花”的点缀,服务于宅斗、言情、权谋、复仇或者女性互助的主线即可。比如《九重紫》也有经商元素,但服务于人设与主任务需要。重生的窦昭一心想要为母复仇,要有经济基础和财富累积,她有经商需求。

“扬长避短”的《九重紫》播出效果喜人。播出集数是《蜀锦人家》的一半,播放量已经是对方的一倍。《蜀锦人家》的评级掉落至S级

窦昭已历过一世的人生,对许多事情的发展、人心的险恶以及家族的纷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些经验让她在重生后能够迅速识别出周围人的真实意图,避免前世的错误,并采取更加明智和有效的行动。比如她预测到定国军将肃清海匪,届时海上贸易将兴荣,因此,她将布行和胭脂铺子都转让了,而是买下数十丝厂茶庄,提前囤积了茶叶、丝绸等物资。她还开了造纸厂,大半个京城用纸均由她供应,造纸厂收购的各部废纸也是消息的打探中心。

《九重紫》的经商元素起到功能性的作用,虽有漏洞但也不会被放大

至于商业与历史相互纠缠的正统传奇剧,市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口碑热度双赢的成功作品了,这需要有深厚历史功底的编剧才能够驾驭。《灼灼韶华风禾起》《咸雪》或可期待。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