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1101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
1
《中国纪检监察》
主办单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
卷号期号:2024年第21期
推荐部门:党建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中国纪检监察》2024年第21期评论员文章《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履行好监督专责》指出,常态化推动贯彻落实,形成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性。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履行监督专责保障高质量发展当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要不断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持续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推进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及时跟进、主动作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深入各地区各部门推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的各方面,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督。要坚持定期盘点、动态问效,健全台账管理、督查问责、“回头看”等制度,确保监督责任不空转、工作推进不断档、整改整治有实效,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提供坚强保障。
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建成文化强国
2
《党建》
主办单位:《党建》杂志社
卷号期号:2024年第11期
推荐部门:中直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倪岳峰在《党建》2024年第11期撰文《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指出,河北省委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广泛宣传宣讲,统一思想行动,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省委召开十届六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部署,组织动员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牢牢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紧跟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勃勃生机。
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卷号期号:2024年第5期
推荐部门:干教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黄承伟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撰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思考》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更加注重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方向,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统筹提升“三个乡村”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改革重点,守住“两条底线”,凝聚振兴合力,夯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动能;更加注重遵循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乡村全面振兴的改革原则,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4
《江苏社会科学》
主办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卷号期号:2024年第3期
推荐部门:媒体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汤峰、杨雪冬在《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撰文《双轨式国家建构与后发国家治理秩序生成》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建构是政治力量主导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据此提出双轨式国家建构的解释框架。基础性权力拓展与政治吸纳推进是国家建构展开的两条路径,当二者同步推进、相互支撑时,国家建构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相反,若二者不能同向而行,且相互消解,极易导致国家建构走向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加强基础性权力能确保国家对社会进行系统性渗透嵌入;政治吸纳则有助于国家将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整合进体制,壮大支持政权的社会基础,进而弱化反体制力量的作用。以阿富汗为案例的研究初步验证了双轨式国家建构解释框架的有效性,具体揭示了国家建构的展开过程。
5
《当代经济研究》
主办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卷号期号:2024年第10期
推荐部门:企干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谢富胜、王晗、姚欣铭在《当代经济研究》2024年第10期撰文《资本周转与利润率动态——基于1947~2021年美国经济的分析》指出,资本周转是影响利润率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资本循环周转运动的展开以及信用制度的发展,预付资本不再是强制要求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全部垫付的货币资本,而是束缚在资本循环周转过程中的资本。预付资本周转速度以一定的生产与流通技术水平为基础,但最终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周转速度加快可以通过增加利润量或节约预付资本的方式提高利润率。利用相关数据估算1947~2021年美国私人部门的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以长波理论为基础,结合生产方式变革,将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分析了资本周转速度、资本价值构成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及其对利润率的影响。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的资本积累包含着深层次的矛盾与危机,数字技术在加快周转速度、提升利润率方面的潜能还有待充分发挥。
6
《中国流通经济》
主办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卷号期号:2024年第6期
推荐部门:博士团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何黎明在《中国流通经济》2024年第6期撰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战略考量》指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形势向好,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政策环境持续改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初具规模,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创新驱动打造物流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大盘稳定,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二是结构调整,需求贡献持续分化;三是提质增效,物流降成本仍有空间;四是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五是市场导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韧性安全,保供稳链更为迫切;七是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八是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提速;九是绿色低碳,物流社会价值提升;十是多方合力,行业共治统筹协调。但面对当前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和资源条件,由于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而生产流通环节降成本的空间已经不大,单纯依靠物流环节降成本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缓解经济压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必须基于产业链供应链视角,结合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调整,从全要素、全链条、全流程入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在平衡成本支出和服务收益的基础上,系统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从认知层面看,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提升三个认识、明确三大转变:一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的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在降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成本,即通过需求牵引降成本;二是降低物流服务价格的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在平衡成本支出和服务收益,通过提质增效降成本;三是降低单一物流环节成本的空间不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在结合产业布局,通过结构调整来降成本。此外,从政策措施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难度也在增大,要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多部门协调,从单一部门单一措施降成本向协同联动降成本转变。从实施层面看,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路径主要有八条:一是推动物流全链条降成本;二是打造物流新模式降成本;三是促进物流结构性降成本;四是鼓励物流数智化降成本;五是支持物流网络化降成本;六是坚持物流标准化降成本;七是支撑物流国际化降成本;八是深化物流制度性降成本。
7
《探索与争鸣》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卷号期号:2024年第7期
推荐部门:英才中心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李磊在《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7期撰文《中国史场域叙事的完整性——游牧地区的视角》指出,游牧区与农耕区的二元关系是中国历史场域中的核心事件。中国史场域的完整性不仅取决于农耕地区历史运动的自立性,也取决于游牧地区历史所具有的中国史属性。尽管构成中国历史场域的游牧地区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存在着较为广泛的联系,但其游牧文化有着相对独立的起源;中国游牧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更多与中原农耕地区相关,其兴起与衰落过程也与中原王朝相对应;中国游牧地区族群所具有的政治体量优势与组织化优势使其在欧亚草原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并常常成为民族大迁徙的策源地。这些情况表明,尽管存在与欧亚草原其他地区的联系,但中国游牧地区仍然具有中国历史场域的性质。唐朝时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使中国游牧族群的迁徙受到中外地缘关系变化的推动,中国历史的场域范围也随之更加明晰。
8
《教育科学》
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卷号期号:2024年第3期
推荐部门:出版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饶从满、王玥在《教育科学》2024年第3期撰文《关于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建构的前提性思考》指出,明确“新时代中国”对教师素养模型建构的意蕴,厘清教师素养概念,以及选择教师素养分析的路径与方法,是建构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的前提性工作。“新时代”对教师素养模型建构的意蕴不只是增加一些新元素,更在于以变革素养为导向的素养结构变化;“中国”之于教师素养模型的意蕴可从解决中国问题、对接中国话语和形成中国特色三个方面去理解。“综合/整体素养”概念更符合教师职业情境,并有别于素质、能力和胜任力等概念。建构教师素养模型,需要将基于研究/理论、基于实践和基于专家知识三种路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并需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既要基于研究成果,又要重视汇聚相关当事人的共识;二是在未来性与现实性之间做好平衡;三是兼顾有效性与经济性。
9
《国际展望》
主办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卷号期号:2024年第4期
推荐部门:政法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张春在《国际展望》2024年第4期撰文《差异性的制度化:国家间制度性不平等探源》指出,国家间制度性不平等根源于国家间客观差异被转化为制度安排。因此,以“差异性的制度化”逻辑为核心构建的理论模型,可以有效揭示国家间制度性不平等的生产与再生产原理。首先,通过成员标准、资源分配及制度扩散等微观机制,国家间平等或不平等的制度关系得以生产和再生产;其次,对国家间差异的价值判断,即权势逻辑或责任逻辑,是微观机制能够引发宏观的平等或不平等效应的重要动力;最后,权势逻辑和责任逻辑均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为发达国家以责任之名行权势之实提供了便利。结合政治、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的简要历史考察,可以证明理论框架的有效性,并揭示国家间制度性不平等的发展趋势,即可持续发展的兴起正在破解国家间制度性不平等。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并将继续为破解国家间制度性不平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0
《经济科学》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卷号期号:2024年第4期
推荐部门:地方组
← 左右滑动查看封面、目录 →
赵扶扬、赵娅瑄、刘建丰在《经济科学》2024年第4期撰文《再论房价分化之谜——收入不确定性的视角》指出,近十年来,我国房价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然而人口流动、土地供给等传统供需因素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房价分化的现象。本文认为,收入不确定性是解释房价区域间分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投资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着重刻画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加速了人口流入地区房价的上升,但也挤出了更多的消费与实体经济。机制分析显示:由于金融不完备性的存在,人们持有的住房资产往往具有“流动性溢价”,住房需求对于预期收益的变化比对当前价格的变化更为敏感。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人们会预防性地增持住房资产,提高住房资产的预期收益;同时,人口从低线城市向高线城市的集聚也势必会通过传统供需机制增加人们对于优质房产的投资需求。由此,预防性储蓄机制放大了传统供需机制,两者的联合作用大于两者独立作用的联合,扩大了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差距。最后,本文进行了政策分析,分别考察了在“缓解供需矛盾”和“稳定市场预期”两个核心维度上,保障性住房供给、拓宽投资渠道及“房住不炒”预期指引等政策的实行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联合效应所带来的房价分化现象,同时也能抑制内需下降及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刘星月;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终审:正辰、紫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