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术导赏 | “日月光华”中东西方哲学的碰撞与交融

2024-12-10 15: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日月光华——2024国际当代艺术展”中,近60位艺术家通过雕塑、绘画、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围绕“天、地、人”三大主题板块深入探讨了从自然到社会、从现实到灵魂、从世界到自我的丰富主题。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在东西方哲学的碰撞下,展现了当代艺术的新趋势和方向。

【日月光华】简体词系列,谷文达

破墨书画,48.5x178cm,2018

本次展览的开篇作品——水墨之简体词“日月光华”取自艺术家创作的《世说新语》-《简体词典》,展现了谷文达极具个人特色的书写方式。他以规律的构成类型和制造方法,创作出了既保留繁体汉字的传统美学,又易于阅读的简体词作品。1984年至今,谷文达通过不断的设计和制作,《简体词典》已积累了35000个简体词,预计将发展为包含100000个简体词的《世说新语》。作品中水墨笔法的运用使文字浓淡相宜,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他将山水画和书法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融合,以现代观念挑战传统,从而实现艺术的发展与繁衍。

展览现场

谷文达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地位,是由他对中国母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立场以及持续的艺术实验所奠定的。他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是对中国母语文化的批判性重建。在众多艺术课题中,“水墨问题”是他关注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实验方式最深入的艺术实验项目。

《圆》梁绍基

蚕丝、镜面,100x100cm,2016

梁绍基潜心于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以及行为艺术的交叉领域上进行深入探索。他创作了以蚕的生命历程为载体、以与自然的互动为特点、以时间和生命为主题的“自然系列”作品。

《圆》局部,梁绍基

蚕丝、镜面,100x100cm,2016

“一蚕一世界,一茧一宇宙”,梁绍基从微观的世界里窥探宇宙的大气象。他将蚕丝这种生命的材料与镜子、玻璃等不同的材料相结合,折射出人类的生存境遇,使作品充满深刻的冥想和哲学思考,展现了透过丝线细微痕迹的内在美。

《花》乔治·莫兰迪

布面油画,25x20.5cm,1953

莫兰迪曾说过:“我本质上就是一位专画静物构成的画家,我的画作交流的是宁静和私密感,我最看重的是情绪”。

展览现场

在莫兰迪的艺术世界里,有着独特的组织逻辑。他关注的不是光影效果或物体的体积,而是物体的边缘。这些微妙的边缘在他的笔下自然流露,既独立又具有经典之美。与那些通过厚重颜料层堆积以吸引眼球的大型作品不同,莫兰迪的画作《花》显得格外朴素。然而,正是这种朴素,赋予了作品一种统一和稳定的空间结构。画中的静物与景物、内部与背景的外部相互渗透,融合成一个呼吸的整体。色彩运用上,他更倾向于传统湿壁画的美感和质感,逐渐趋向于表现超越日常事物的精神层面,传达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生命状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自得的氛围。

《树》尤尼扎尔

铸青铜,205x124x131cm(ED 3/3),2019

尤尼扎尔的作品元素来自他周围的自然世界,并将其转化为他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形象。他的作品从“rasa”概念出发(即一种同时感知整体的行为,涉及感觉、情绪、感官、感知和判断),描绘了一个失落世界的景象。尤尼扎尔不受任何当代社会潮流的影响,他默默地见证了印尼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变迁,表达了他对被侵蚀的印尼传统文化的追忆。

作品《树》的主题与他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作品风格简洁而易于识别,而在这种简洁之下,却蕴藏着更复杂的内涵。如果仅从他的作品表面来看可能缺乏创意,然而深入分析后会发现,他的作品还融入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

《蓝色的林加岛》恩唐·维哈尔索

布上丙烯、石墨、油彩

以树脂、颜料和线拼贴的眼球

210x390cm,2017

恩唐·维哈尔索的艺术实践涵盖了多种媒介,包括绘画、雕塑、视频、装置和表演艺术等。他的作品直面权力、爱情和失落等问题,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展览现场

维哈尔索的戏剧性视觉语言因其对当代生活的独特描绘而易于辨识,同时也与数百年的爪哇文化和万物有灵论紧密相连。他的作品既回望过去的神话,也反映了21世纪高速、高度互联的生活方式。

《Penelope 佩内洛普》弗朗西斯科·特洛巴

青铜、沙、木质,110x125x50cm,2018

弗朗西斯科·特洛巴的艺术生涯始于20世纪90年代。青铜是他十分钟爱的材质,他通过这些雕塑探索着原创与复制之间的微妙关系。特洛巴一直在构建他独特的作品体系,将自然发生的现象与人类对神话和无法解释的兴趣相结合,将历史和考古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他将雕塑、建筑、绘画、摄影、电影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新的异质语言,让作品突破了传统艺术流派的界限。

特洛巴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统计、博弈等领域的研究,并涉及到大量考古研究过程中发掘的遗迹。近年来,他创作了一系列可以顺应展览空间呈现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取材于古罗马时期的游戏及写作相关的器物,并与“游戏”这一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露丝》弗兰克·奥尔巴赫

蚀刻版画,63.5x50.5cm,2006

奥尔巴赫的肖像作品不仅仅是对人物的表面描摹,更是对灵魂深处的一次深切凝视。他的画作弥漫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张力,这种张力既源自他对人物的情感洞察,也源自他对艺术形式的不断突破。在奥尔巴赫的画布上,人物不再仅是静态的符号,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被情感与精神所驱动的生命体。

展览现场

在他的肖像画《露丝》中,人物的外貌被情感和意识的波动所撕裂,形象在模糊与清晰之间交替并存。这种非传统的艺术手法不仅打破了人物外观的直接再现,更是以一种更加抽象和极端的方式,呈现了情感的深度与心理的复杂性。他用那些笔触的扭曲,构建起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

本次展览所传达的哲学意蕴,体现在“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深入探究。它不仅代表了对人类个体与社会整体的深刻反思和审视,也反映了对特定历史时期艺术潮流的深思熟虑。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走进久事美术馆,一起体验这场东西方哲学碰撞与交融的艺术之美,感悟到“日月光华”所传达的哲学之思。

原标题:《艺术导赏 | “日月光华”中东西方哲学的碰撞与交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