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政治局会议深读|六大积极信号: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重提“适度宽松”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24-12-10 07:42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政治局会议的上述提法,被视为传递出明显积极信号。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会议认为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这意味着2024年将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在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8%的基础上,对应四季度趋势增速在逆周期政策驱动下有较明显好转。“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是一个总的定调。预计2025年GDP目标会继续定在5%左右,考虑到外需环境存在风险因素,外需拉动大概率低于2024年;同样5%的增长率对内需的要求更高,所以要“扩大国内需求”。

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表态积极,传递了以下信号:

一是从总量目标看,2025 年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设置为 5%左右,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是从政策节奏看,在外部潜在风险加剧的背景下,“超常规”意味着各项逆周期政策出台可能提速,本次会议同样指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三是从政策总量看,“超常规”意味着各项逆周期政策出台可能加码加量。工具选择上看,财政、货币均将协同积极发力,货币转变力度更大,自 2011年后首次表态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财政也更为积极, 2025年赤字率可能上修至4.0%。

四是从发力方向上,根据本次会议表态,消费要提振,投资重效率,外贸保稳定,意味着“超常规”政策更可能集中在消费领域。在外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全国发放消费券以及中低收入群体补贴均可能是潜在的“超常规”政策储备,把消费作为逆周期的发力手段需要一个凝聚共识的阶段。

中金固收团队表示,对比去年12月会议提法“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以及今年9月会议提法“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此次会议突出强调逆周期政策“超常规”,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可能将超市场预期,一方面传统政策手段的力度可能较大,另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的形式可能会有所创新。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至“适度宽松”

12月9日政治局会议将货币政策取向定调从“稳健”调整至“适度宽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光大证券固收团队认为,“适度宽松”这四个字颇为抢眼。自从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皆是“稳健”,这是其十余年以来的首次变化。这次对于货币政策取向的修改,既体现出决策者对短期经济运行困难和中长期结构转型深层次矛盾的充分认知,也体现出宏观调控思路的适应性转变,更体现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决心。结合前期的政策力度、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有可能降低OMO利率20-30BP并引导存贷款实际利率进一步下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5个百分点左右、央行净买入国债的规模将明显大于今年。此外,在今年年底前还将降准0.25-0.5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指出,本轮货币政策转向后,预计降息降准力度将明显加大,尤其是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2024年1-11月,我国逆回购利率、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累计下降30bps、35bps和60bps。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将更加宽松,逆回购降息40-50bps,LPR降息幅度在50bps以上,首次降息可能在明年年初。

财政政策:由“积极”变为“更加积极”

本次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表述从此前“积极”变为“更加积极”。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认为,这或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较今年进一步加大,如全国财政预算赤字率有可能超过去年3.8%的历史高位水平,而除了化债专项债和为国有大行注资特别国债,专项债新增限额、特别国债规模可能也较今年有进一步抬升,以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来助力扩内需、转结构、化风险等。同时在财政发力方向上,结合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及“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明年财政政策可能边际更加关注提振消费端需求,而在基建等投资方面可能会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防止财政乘数进一步降低,整体而言提升财政效率的大方向依然延续。

中信证券则认为,本次会议定调从“积极”变为“更加积极”,态度明确有力,或预示着狭义赤字率和广义财政赤字率都将明显提升。充实工具箱方面,结合近期政策实践和财政部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上调赤字率、提高特别国债规模、发行央企专项债等均是2025年财政支持实体经济的工具抓手。政策发力的重点有望向民生消费领域边际倾斜,从而更好地稳定私人部门预期、激发社会活力。

稳住股市楼市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当下经济问题的核心矛盾是以股价、房价、PPI为代表的预期、财富和经济三大领域的螺旋交织偏弱。从工作抓手和见效快慢的排序而言,预期和财富应领先于经济。资本市场作为预期中的“预期”,定价最为领先和灵活,股市稳住是所有预期稳住的第一步。房市作为中国居民部门最大的存量资产,房市稳住了,居民存量资产负债表才可稳定,存量变化是流量变化的基础,是激活内需的第一步。因此稳住股市楼市是稳定整体经济和预期的抓手。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认为,会议罕见强调“稳住楼市股市”,突出显示当前政策更重视资产端表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后,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资产市场活跃度明显提振,社会预期有所好转。本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化对楼市和股市表述,希望延续推动私人部门资产端持续改善,进一步牵引实体经济企稳回升。另外,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政策对楼市、股市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内需把消费放在首位,这一点和7月政治局会议“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在框架上是一致的。市场关注到前期主要是化债(“6+4+2”)相关的政策资源,与消费有关的主要是“以旧换新”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从此次政策表述来看,2025年促消费政策仍是主要政策手段。“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意味着政策亦希望提升增长的广谱性,即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均能贡献力量。

浙商证券固收团队指出,投资重回扩内需的重要位置,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或与11月人大常委会所重点部署的地方政府化债工作密切相关,通过“6+4+2”的政策组合有望减轻地方政府还本付息压力,而10月12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将“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政策持续“减压松绑”下,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或得到有效提升,地方投资有望出现边际好转,为支撑投资及内需复苏贡献边际增量。

    责任编辑:郑景昕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