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马并驾,锻一炉特钢
张明晨 摄
○ 白鹤滩水电站等“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大桥等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蓝鲸Ⅰ/Ⅱ号、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C919大飞机等大国重器……这些庞然巨物身上的关键材料,很多来自苏南五市的特钢企业群。
○ 特钢强则钢铁强,特钢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了一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特钢一直是江苏的传统优势产业,此次苏南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入选“国家队”,成为特钢这一赛道上的唯一占位者,再次印证了江苏钢铁产业的硬实力。
○ 苏南地区特钢产业为何强?“五马并驾”,如何共同锻好“一炉特钢”?
01
全球第一的规模
○ 在南京钢铁有限公司,不用进厂区,也能看到生产全过程。南京钢铁智慧运营中心里,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大屏上显示出“板材事业部宽厚板工厂”的特钢生产情况——一块块耐磨钢板经淬炼后,正沿着生产线出炉。
○ 而在智慧运营中心几百米外,就是全球唯一一座专业加工耐磨钢零部件的智能工厂——占地9000平方米的南钢金润智能制造厂。耐磨钢是南钢两项全国“单项冠军产品”之一,在工厂二楼中控室,工厂综合管理室相关负责人指着一台挖掘机模型介绍:“你看这个挖斗前面‘牙齿’部分所用的钢材,就是耐磨钢,各家挖掘机型号不一样,‘牙齿’也就各异,又是易损件,因此订单量非常大。”今年前11个月,智能工厂已交付客户30多万件特钢产品,每一件都是“定制件”。
○ 在南钢,中厚板特种钢产量已超500万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而这样的第一,在苏南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内还有很多。
○ 经过数十年持续发展,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苏南5市培育形成了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的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2023年,集群主导产业产值8215亿元,产量约3000万吨。集群内,特钢产量占比约23.5%,显著高于全国10%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细分领域中,轴承钢产量占全国40%、齿轮钢产量占全国25%、合金弹簧钢产量占全国50%、合金工具钢产量占全国40%、高温合金产量占全国约35%、电热合金产量占全国50%以上。
○ 集群内现有相关企业600多家,龙头特企集聚,包括南京的南钢、梅钢,无锡的兴澄特钢、华润制钢,苏州的沙钢、永钢、龙腾特钢,常州的中天钢铁、东方特钢,镇江的天工国际等,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家、上市企业40家,优质企业不断涌现,集聚效应明显。
○ 近年来,集群内多家老牌钢企扛住了下行压力,利润逆势上扬,它们的发展密钥,正是“特钢”。
02
地处苏南的优势
○ 在工信部此前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新材料领域内已遴选出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绿色石化、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动力电池等7个国家级集群。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是先进金属材料的金字塔尖,此次苏南集群入选,一举填补了这一赛道的空白,也体现出国家对于发展特钢的重视。
○ 放眼全国钢铁版图,还有辽宁特钢集群、冀南特钢集群、福建不锈钢集群等主要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分布,但集群产量均不超过1200万吨,与苏南特钢集群还有体量上的较大差距。实际上,江苏钢企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并不占绝对优势,为何产能、产量还能遥遥领先?
○ 在集群促进机构——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陈建华看来,起步早、政策力度大是原因之一。为走差异化竞争之路,作为钢铁大省的江苏早早就瞄准开发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尤其是近些年,在钢铁行业整体波动下行的背景下,我省推出一系列前瞻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将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作为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的主体,纳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中。
○ 另一个优势,则是区域内产业链完整、市场需求大。作为全国第一特钢强省及高端合金产业集聚区,全省近90%的特钢及高端合金产能分布在苏南5市,经多年集聚发展,建立起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
○ 苏南地区同时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制造业实力强劲,内部还聚集能源装备、工程机械、船舶海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特钢下游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带动优势。
○ 数据显示,集群内具备年产高性能特种钢板1200万吨、高端特钢棒材700万吨、优特钢线材700万吨、高品质不锈钢100万吨的原材料保供能力,可以有力支撑起苏南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
○ 陈建华认为,一言以蔽之,有着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身处制造业中心的应用场景优势,以及创新和人才资源集聚的技术创新优势,让苏南5市可以“产业融合共生共赢,区域联动共建共享”。
03
国际竞逐的需要
○ “培育和发展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应对全球产业链变迁和重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增强国家及产业发展安全能力的必由之路。”省工信厅材料工业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全球产业链变迁重构的背景下,特钢集群更有条件发挥在产业基础、研发创新和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抢占机遇,在全球竞争中实现进位。
○ 苏南特钢集群内,钢企正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 一方面,打造世界级“高峰”,巩固既有优势。比如,南钢已有109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兴澄特钢轴承钢产销量连续14年世界第一,沙钢4条超薄带铸轧产线技术指标全球最优,等等。
○ 另一方面,开拓增量市场。南钢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青山工业园区,打造了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海外焦炭投资项目。沙钢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磁铁矿球团生产商澳大利亚大宗矿业有限公司,提升铁矿资源保障水平。常宝钢管、龙腾特钢等企业分别通过绿地建厂、合资合作等形式在阿曼、赞比亚建设生产基地。
○ 然而,这还不够。对标国外先进国家特钢产业发展,苏南集群内部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 首先是集群全球技术引领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比日本、美国、德国、韩国这些全球特钢材料领域前四大技术来源国,集群内仍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合力。
○ 其次是集群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国每年仍有近200万吨卡脖子特钢材料需通过进口解决,主要特钢企业在部分国际顶尖特钢材料生产技术上仍存在差距。集群内部,产业还需继续提档升级。
04
链上突围的合力
○ 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是具有特殊的化学成分、采用特殊的工艺生产、具备特殊的组织和性能、能够满足特殊需要的钢铁或合金。顾名思义,技术含量极高。
○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产业自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中游产业,上游涉及原材料及能源,下游主要面向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据测算,其投资对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拉动作用为1∶5左右,对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稳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 在陈建华看来,通过培育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集群,强化创新引领,厘清创新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服务机构的分工合作,推动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突破关键核心材料的瓶颈,对保障国家及产业发展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这就需要五市联手突围,形成链上合力。
○ 眼下,集群内部正在进行相关探索——做强创新链,由无锡的法尔胜泓昇等龙头企业牵头,建成10个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做优金融链,集群设立了总盘子32.3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特钢及高端合金材料企业转型升级;做精服务链,集群现有19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计量、认证、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
○ 既“合”也“分”。生产专业化是特钢企业往特钢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举措,瑞典特钢产业在结构调整时期,通过兼并重组或参股等方式,形成高速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轴承钢等每一类钢种由一家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格局,该国特钢占比已达到惊人的50%。
○ 对比集群内的特钢企业,产品种类“大而全、小而全”现状突出,特钢钢种及棒、线、管、丝、板带等大部分特钢品种均能生产,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相关人士建议,下一步,可以发挥集群内协同融合效应,加强分工与协同,进一步提升集群综合竞争力。
○ “苏南5市,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的特色,很多时候‘你的长处就是我的短处’,这时协同合作就非常重要。”南钢新材料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提出的观点代表了集群内很多企业的心声,未来去竞争更大的项目时,通过集群凝聚“苏南五虎”齐出动,扬各家之长合力攻关“一条钢”,竞争力必将前所未有。
原标题:《五马并驾,锻一炉特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