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宝藏男孩!郑家康!
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
4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10余项荣誉奖励
妥妥“奖项收割机”
发表学术论文30篇
第一作者论文18篇
引用量超过1000次
研究成果入选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
中国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研电赛全国一等奖
授权美国专利1项
这位宝藏男孩就是
2024年知行奖学金(研究生)获得者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
郑家康
01
耳濡目染,坚定热爱
郑家康的父母都从事铁路相关工作,受家庭环境影响,高考时他坚定选择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童年记忆中,铁路上的信号灯和信号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耳濡目染,让他对铁路通信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亲历时代变迁、铁路发展,这份深厚的铁路情缘,激发了他对“科技改变生活”的无限向往。
本科期间,郑家康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和科技竞赛,但始终未能找到真正的兴趣点。直到大三时,他选修了一门“移动通信系统”课程,并遇到了章嘉懿教授。章嘉懿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内容,激发了郑家康对无线通信的热爱,并坚定了在这一领域深耕的决心。
和导师章嘉懿教授的合影
02
科研征途,砥砺奋进
如今,郑家康已在北京交通大学度过9年时光,本硕博的历程,他对于自己的专业方向,从兴趣走向深爱。科研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郑家康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在这个领域里站稳脚跟。
郑家康于2019年加入了章嘉懿教授的课题组,依托现代通信研究所、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和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研究高速移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从网络架构、性能分析、信号处理和算法优化等多角度增强去蜂窝大规模多天线系统在实际部署中的鲁棒性,以实现其高效可靠的无线传输。
读博期间,郑家康针对非同步干扰问题,提出了基于速率分拆的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干扰管理框架,支持多用户低功耗传输,实现能量效率提升50%,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美国专利1项;针对信道老化效应和多普勒效应,构建和完善了高速移动场景中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网络框架和传输理论,揭示了移动性对系统的影响机理,推动了华为标准立项及中兴大规模天线技术研究,并为IMT-2030(6G)推进组超大规模天线任务组输入提案1项。
郑家康发表的学术论文有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有18篇(含An1区6篇,An2区4篇),被引用数量超过1000次。
他的研究成果入选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中国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获研电赛全国一等奖,获通信国际会议优秀研究生,授权美国专利1项,为IMT-2030组织输入提案1项,推动华为及中兴通讯无蜂窝大规模天线技术研究。他多次参加通信旗舰会议IEEE ICC,并在IEEE Globecom作学术汇报,获得了IEEE ICC 2021学生资助。
华为论坛汇报
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左三)
科研之路上拒稿时有发生,章嘉懿教授告诉他“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瞄准高水平,即使达不到,也能达到准高水平。这番话让他重拾勇气,再战顶刊。
工位日常学习打卡
03
全面发展,热爱生活
科研之外,郑家康还是一位热爱生活、全面发展的青年。他平时喜欢打篮球和羽毛球,他相信只有保持身心的平衡才能更好地应对科研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运动不仅让他保持健康的体魄,还让他在学习科研之余得到放松。
访学期间篮球队合照(右一)
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021年曾赴河北雄安开展交通强国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分享了自己在高速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内容,为雄安新区智慧交通建设建言献策。
此外,郑家康还积极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助教,并承担实验室的各项任务。协助指导研究生5人,发表论文7篇,协助指导本科生大创2项。
郑家康说:“回首过去,遥望远方,颇有感慨。19岁,我喜欢这样一句话:还差得远呢。时刻告诫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28岁,我更喜欢一句话:念头通达。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努力克服困难,还要保持从容面对挫折,才能真正达成理想。”
锐意进取,不懈奋斗
在奋斗中挥洒青春汗水
他,是交大郑家康
来源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林佳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