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血压“正常高值”是怎么回事
原创 杨秉辉 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
如今我国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也已逐步普及,在一般城镇居民中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名已不陌生。不过由于医学界对此类疾病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诊断的标准也常有修订,处理的意见也会有更新,一般民众多不十分了然。
以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而言,最早曾经只以舒张压(俗称为下压)的高低为准,将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mmHg)者诊断为高血压,对于收缩压(俗称为上压)只认为它与动脉硬化相关,而动脉硬化多见于老年人,所以一般临床医师多将收缩压不超过“90加年龄”之数(即60岁者150,70岁者160…..)者视正常。但是,后来越来越多地发现收缩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病风险的相关性更强。美国的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JNC)于1984年发布的“指南”中才将收缩压加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提出的标准是: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到了1993年发布的指南中又将收缩压从160mmHg改为140mmHg,即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学会发布的指南亦采用这一标准。我国与世界各国至今仍都继续采用。
不过,本世纪初的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发现如能进一步降低收缩压,将使心脑血管获益更多,因此2017年美国的指南又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为大于或等于130/80mmHg。我国学术界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仍然采用大于或等于140/90mmHg的诊断标准,欧洲各国亦然。
之所以仍然釆用原诊断标准,并非无视新的研究证据。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正常的血压应该是多少?通常人们的概念是:既然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是诊断高血压的标准,那么低于140/90mmHg(当然还应该高于或等于90/60mmHg)就应该是正常的了。其实这事并非“非黑即白”,在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中是将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称为“正常高值”的,达到这个标准的血压,虽然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但是已经不是真正的正常血压了。这是一个重要的、但常常被人们忽视了的概念。它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人们的血压达到这一个高度,便应该十分重视预防高血压的问题了。
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范围内的人们除了应该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以外,还应该就医检查和关注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生活行为是否健康:饮食方面是否遵循了低盐、低脂、多果蔬、多全谷物(指非精加工的粮食及薯类、豆类等)的原则;应该增加体育运动或身体的活动;保持正常的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应该戒除烟酒、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等。
提出“正常高值”的概念,提醒人们应通过生活行为的改善来预防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严格地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关,但并非只与“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有关,事实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者,也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也并非就是心脑血管病的“安全标准”。
无独有偶,最近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也发布了名为《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的指南新版本,将120~139/70~ 89mmHg称为“血压升高”列入为需要“日常管理”的范围,这与我国“正常高值”的概念相似,且在舒张压方面的要求还更严格了一些,但总体上可谓是异曲同工吧。
异曲者,彼谓升高、我称高值,同工者,皆是为了提醒人们应该尽早干预血压的升高,以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机率,保障健康。
原标题:《血压“正常高值”是怎么回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